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行中学语文课程评价分析和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由于语文课程所涵盖的特殊性质,决定其在培养人的方面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课程进行评价,不仅促进教师教学的能力提升,又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分析,逐层对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现状及反思进行解析。为新课标中学语文构建更合理的课程评价作出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语文;课程评价
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全面成长,才是中学阶段的语文课程要使学生达到的要求。课程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对课程中的各项环节作决策,确保课程的合理性与实效性。课程评价包括在教育评价之中,它通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依据所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对课程设计的一系列环节进行客观的描述和价值判断。语文课程既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程评价的标准上,也要以强调评价的反馈、矫正和激励为主。适应教育对象的需要,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一.中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先要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才能更好深入探讨中学语文课程评价。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目,主要包含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这一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极其漫长久远,因此它的特点不能仅仅按照内容来分析,更不能只参考前任的结论来定义,必须要着眼于整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中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人文性学科,既促进人们的交流,又传承文化。
(一)工具性特点
“工具性”是指学习语言文字,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通过工具性这一特性,能使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更好掌握和运用。贴近人们生活气息的工具性一般指的是,存在于日常行为中的言谈交际。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部分是语文工具性特点的又一很好实践,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是为了给生活中的口语交流提供更好的便利。具有全面性、反思性和思辨性的口语交际,更能让学生应对实际情况中的交流问题。
(二)人文性特点
“人文性”是指吸收文化知识,目的在于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感情及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其他人文性语文特点。教师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学生通过对知识与能力的建构,找到语文课程内容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平衡板,获得对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正确认识。再加以结合教师正确合理的引导,找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学会批判和创新。让学生能在素质教育的语文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个性。
(三)两者关系
在不少的前人争论中,两者的关系一直是有待商榷的。有人认为应把工具性放在人文性的前面,先构建准确的语言文字体系根基,才有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更好传承。也有人认为人文性更为重要,只有培养好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品格,才有继续建立语文这一工具的意义。但我们需要明白:语文不是工具和人文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内涵上的融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要素,是需要结合在一起的。两者要相互兼顾,不可偏废。
二.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偏向于筛选、鉴定功能,譬如考试这种课程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的分析改进教学问题。现代的课程评价强调反馈,主要目的是为了诊断对象,方便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一)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首先,学生的语文学习在中学的初步阶段并不是具有明确方向性的,而是迷茫紊乱的。这时的课程评价主要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习方向做一个清晰的导向,能让学生在短时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评价的反馈也可以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其次,课程评价还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励作用。良好的课程评价能鞭策学生更努力的学习,满足他们被表扬的心理期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对教师教学的作用
课程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评定。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在新一轮的教学过程中,也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进行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失败原因的寻找。也可以教师群体之间相互的观摩学习,有价值的地方进行采纳学习。最终目的也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
(三)对语文课程的作用
在教师教,学生听的同时,对语文课程的整体也是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评定。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发现课程编订时所出现的问题,评价后可依据自身所处进行完善,有效保证语文课程质量的提高。在语文教学的整个系统中,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既能收尾,是上一个教学活动的结束。又能引导,是下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始。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供真实有效地教学课程评价,得到相关的反馈信息,激励全体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工作作出相关决策。
三.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现状
在长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不难发现评价的方式单一化又存在很多的弊端。将渊源追溯到距今有1400年的隋朝科举考试,那时的课程评价就仅以局限性的考试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所接收到的教学模式都是为应付考试而指定的应试教育。如此弊端体现在下面4个方面:
(一)评价目的的片面性
现状所反映的课程评价指向,一般多是学生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仅是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全部的评价标准。这样固然能反映学生在某一时段的学习效果,但是这样评价的目的也只是甄别学生的优劣和选拔所需要的的学生。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对德体美劳的重视程度就相对来说很少,评价过于片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能对这四方面的关注甚微,违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
(二)评价范围狭窄
现行的语文课程教学三维目标,是围绕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展开的。考试这一评价标准,在语文课程的范围中,只涵盖了“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语文学习的方法并不同于其他学科,不像数学或理科学科那样具有模式性。语文学科的学习属于感性学科,需要个人的理解和日常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个人的情感体验和代入式的学习方法,才更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进步。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将语文要素的多方面协同重视。
(三)评价手段单一
课程评价的手段也分定量和定性两种。定量通过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课程进行评价,定性则通过多方面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逻辑手段进行评价。虽然课程评价中,定量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能快速分析出结果。但是只强调考试这样的定量评价,得到的数据就会单一化,不能准确的反映课程教学全貌。
(四)评价主体局限
中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大多是教师充当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被评价者,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缺乏多元化的。有意义的课程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还要对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编订的质量水平进行评价。任何一种缺少要素的评价都是不合理的,违背了学生占教学主体的地位这一要求。
四.构建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新方式
想要正确合理的理解语文课程评价,要兼顾语文教育的两种价值。内在促进人的发展,外在社会所赋予人的功能。我国原先的课程体系是将两种价值分离和对立,使学生沦为考试的附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确立新时代精神下的课程价值观。新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这样的标准涵盖了社会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体现。其中它追求民主的教育,培育多元主义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定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潮流。
(一)着眼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
核心素养是课程中,每一位学生必备并且在终身发展都需要的。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过去所传授的碎片化教学,已经不能再适用于现今的新教育课堂。构反思者建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为语文课程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建设好完备的课程评价体系,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1.课程评价的标准具有合理性语文课程作为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核心素养又可以分为三个维度“语文知识素养”“语文能力素养”“语文情意素养”。知识素养包括字、词、句、篇、语,是核心素养的建构材料;能力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是核心素养的建构技能;情意素养包括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建构体系。有的课程评价过于将这三个方面“一手抓”,虽然十分全面,但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负。能力素养中也包含一部分的知识素养,能够达到能力素养就可达到知识素养,便不需要再次进行知识素养的测试。那么,课程评价的合理性要体现在省时省力的,可操作性的这样一个环节中。一方面可以判断出当时学生所处于的核心素养中某阶段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对于课程评价的消耗,使评价的性价比更高。2.课程评价的方面具有有效性核心素养的评价必须要考虑到评价主体的其他主客观因素,例如课程的难易程度,学生考试的应试训练方式,不同教师的教法。这些因素无疑让评价的结果不那么准确和科学。所以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进行考核时,一定要将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实施有效地评价。
(二)使用合理有效地课程评价方法
新课标语文课程评价中,课程评价分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课堂评价方式中,评价的主体又可分为教师自我评价和他人的评价。自我评价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是通过记教学日志和课程录音录像的手段,对整堂课程中发挥的水平进行自我衡量。他人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随堂听课和课堂调查两种主要方式。随堂听课是指,同行和专家对于某节课程的评析,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一项活动。对确定的观察时间、地点、内容等因素先与被听课者进行沟通,再进入正式的观察。课堂调查通过测试或者问卷的手法,让学生作答,在短时间内能得出有效的结果。虽有自我和他人两种的评价方式,但仍要以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只有教师本人认识到在课程教学中有哪些纰漏和问题,解决起来才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做法,具体落实在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探究活动上。可以统一的进行语文知识的竞赛,通过测试这种渠道,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确保相对公平。但这仍然是考试的一种,难免会出现评价的单一性。也可以在没节语文课程的安排上,稍作调整,在课程最后的部分安排一个交流时间。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能尽快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进度是否合理、哪些专题需要着重讲解这些问题。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关注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三)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中学的语文课程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四大模块共同构成完整的语文课程。无论是哪一个模块被单独提出,都很难代表整个语文课程进行科学的评价。整体性和综合性就是要考虑到完整的语文课程是多要素的共同配合,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新课标语文教材又分为必修、选修和选择性必修,它们相对应负责的内容、占有的比重也不同。因此,评价者在测评时要确定好学生在不同测评条件上的基础,来作为相对的依据。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以来,把考试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课程评价不能等同于课程测试,虽然课程测试也需要评价,测试的结果,这样的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我国中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创新,不断进行改革。评价标准从单一化的考试机制,到多样化的测评考查制度,语文的学科建设已经作出了巨大的进步。虽然短时间内,新课改的实施还需要不断完善,可能不是所有地区都会改变考试这种评价方式。但我相信日后的中学语文课程评价方式将会更加完备和成熟。
作者:刘译泽 单位: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