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问题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问题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问题探讨

【摘要】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它总是众多教学内容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师对语法的认知不足,大多数教师认为语法教学缺乏实际作用。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学生对语法学习没有兴趣,认为语法学习太难。本文根据目前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期在日后教学中能够对语法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汉语语法;语法教学

中国有成体系的语法是从《马氏文通》开始的,在这之前语文教学根本不重视语法问题。直到新课程改革,开始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但语法不作为考试内容。实际上语文教学中语法长期处于被“淡化”的境地。中学语法教学,一般指的是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本文所要研究的是从现代汉语角度进行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

一、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语法知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结构复杂的语句,更好地把握其中蕴含的意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材中的选文大都经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学生要想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必须运用相应的汉语语法知识。《傅雷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这段话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有关联词语“惟有……才……”,所以“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也是“敢于”动词后面所接的宾语。有的学生缺乏语法知识,简单认为“敢于”后面只接宾语“正视现实,正视错误”,实际上是不全面的。同时,学习语法有利于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虽然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存在差异,但掌握好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对于文言文阅读有很大的作用。文言文中有许多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在考试中常常遇到文言文翻译,要求对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翻译都要准确,这些都与语法知识有关。

(二)对写作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居于重要地位,它所占分数比例高,是中、高考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更侧重于谋篇布局、审题立意,往往忽视了语法对于写作的影响。实际上语法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学生的写作是有重要影响的。语法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写作过程中语病的出现。一篇优秀的作文,应当语意流畅、语言规范、语序通顺、遣词造句优美有特色,不能有语病的出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语法规范,会有效减少写作过程中语病的出现。“有了语法观念,学生在写作构思时会考虑到句子的完整性,词语搭配的合理,以及语序等相关问题。”同时,语法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审题立意,避免写作过程中“跑题”现象的出现。例如,作文题目为《严厉的爱》,从语法结构来看属于偏正短语,“爱”是中心语,是要写的对象,“严厉”是定语,修饰“爱”,是写作的重点。利用语法知识分析给定题目所侧重的立意点,能找准写作重点。

(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规范性语言

由于网络信息的发达,学生们受其影响,在校园范围内流行类似于口头语的“网络用语”,这一现象说明人们的语法知识欠缺。当前我们积极倡导说普通话,也是意在促进我国语言的规范化。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会出现病句。例如,“于福的老婆是小琴的娘”,句子的主干“老婆是娘”,这个句子是不符合语法逻辑的。这种日常口语化的频繁使用,若习惯性地用到书面写作中,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能自觉遵守语法规则,就难以形成规范化的语言。因为在自然状况下口语是粗糙的,所以相应的语法教学是必要的。

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一)语法教学缺失,造成学生对语法学习没有兴趣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法,认为语法学习晦涩难懂,缺少学习乐趣。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我们的语法教学存在问题,由于对语法教学的淡化,导致学生不重视语法学习。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阶段进行语法教学,许多学生表示自己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课程中听过有关“主语”“宾语”等语法概念,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对于语法的讲解也只是浅尝辄止,语法教学占用的教学时间很少,教师对语法的讲授也不够详细深入。

(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不统一

中考不直接对语法进行考核,而且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的界定也十分模糊,针对语法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导致实际中的中学语法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对语法教学缺乏重视,教师不会将很多时间花费在语法教学上,所以学生的语法知识系统是混乱的,对于语法知识也是模棱两可的,缺少明确的认知。

(三)教师对语法教学的作用认知不足

对于语法方面的知识许多教师明确表示是有价值的,但当前的语文语法课堂,学生不爱学语法,教师自身由于受到淡化语法的影响,对语法知识也敬而远之,在课堂上很少给学生系统地梳理和讲解相关语法知识。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法教学大多是进行偶尔的集中教学,甚至许多教师认为语法知识与中学语文学习没有什么关系。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语法教学系统性不强,教学混乱,学生对语法学习没有兴趣,甚至畏惧语法学习。同时,语文教师缺乏对语法教学的重视,教师自身对语法的掌握也比较浅显,导致教学方式机械化,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法学习的热情。

三、改进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具体举措

语文教育学家于漪曾说过:“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所处的好像是盖房子时打地基的阶段,中学的语法教学就像是在为学生铺垫一条路,看似是简单、枯燥、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实则基础的东西才是最实用的。学生学习语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经验的增加,语言的丰富,理解力的提升,自然而然地了解语法的魅力之所在。”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认知到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当前的语法教学面临重重困难。针对语法教学被淡化这一教育现象,一线教师应当认真探索,努力探寻语法教学的有效方法和规律,以实现语法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

(一)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语法教学应讲求实用性

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例如,可以从学生作文中找出容易出现的语法错误,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提升学生辨别语言的能力。也可以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长难复杂句加以分析。切记不能将语法教学与学生日常学习割裂开来,应将语法教学与教材文本相联系,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使……变绿”。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语法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才能激发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动力。

2.语法教学要具有可行性

作为语文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法知识的运用不仅为理解文章的意思,发掘文章的内涵、情感提供帮助,同时也应能分析句子的结构,懂得不同句式的转换,觉察句子的语病所在,并能感知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本质差异。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绝不能是集中时间、片面讲解,而是应根据以上内容,教师进行有意义的、可实行的语法教学,避免“淡化语法教学”现象的出现。

(二)强化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策略

1.明确语法教学的目标

2019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针对语法修辞知识提出以下具体建议:“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有助于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应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练习。”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建议,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学目标不能只是写在纸上的“注重能力”“侧重运用”等词汇,而应该是具体的目标,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有目的的教学,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例如,“能够准确指出词语的优劣组合,准确运用词语”“能够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主干,判断句子结构关系”等。

2.规范语法教学的内容

在语法知识内容的安排上,许多学者倾向于将语法、逻辑、修辞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这其实是符合学习语法是为了应用这个目的的。张静在《语法教学应该改进》一文中也认为:“中学语法教学应该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以语言应用为主的路子,也就是针对学生运用语言时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对不对’和‘好不好’为主线,建立一套语法、词汇、修辞相结合的综合运用体系。”例如,七年级学习词的分类,八年级学习短语、单句、句子结构等,九年级学习结构较为复杂的复句。

3.改进语法教学的方法

在以往的语法教学中,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缺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难免会造成学生对语法学习没有兴趣的现象。尤其语法知识与其他语文课程知识最大的不同在于,语法知识很抽象,不容易理解。

(1)深入文本与集中教学相结合

如果只是集中地进行语法教学,会导致学生知识混乱,学习积极性下降,但有些重要的基础语法知识是必要的,这时就可以选择结合文本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文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语法教学,创造性地让学生体验语法知识的益处,并学以致用。

(2)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之所以出现“淡化语法”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太远,它不是人们必备的知识技能,如识字、写字,没有接受教育的人接触到语法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在日常人们的交流过程中,人们很少注意到语言的规范,从生活中找寻实例,更能激发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兴趣,使语法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例如,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晒太阳”,应该是太阳晒或xxx被太阳晒,而不是我们拿着太阳去晒晒,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存在着问题。这样的实例在生活中很常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探究讨论,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分享收获,在激发学生语法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3)直接教学与渗透式教学相结合

直接教学强调教师对语法的相关知识作出直接性的指导,教师在语法教学时应当先向学生讲明语法规则,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对这些知识很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渗透式教学是以一种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从与学习相关的话题过渡到学习内容本身,避免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巨大压力,有效减少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焦虑心情。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作为依托,再通过大量的实例类比,使学生通过典型例子掌握语法知识。

(4)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法感

语法感是指一个人对于语法现象的敏感程度,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语言规则。例如“鸡不吃了”,这一句子是典型的病句,由于表意不明造成歧义现象。语法感好的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的问题,可将这一病句改为“鸡不吃食了”或“我不吃鸡了”。培养学生的语法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习得语法知识,掌握语法运用的规律。而阅读正是培养学生语法感的一个有效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中遇到疑难句子时能够巧妙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加以分析。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有一句话“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是主语,“给我”是状语,“拣”是谓语中心语,“定”是补语,“靠车门的”“一张”是定语,“椅子”是宾语中心语,压缩后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那种简单朴素,发自内心深处真实的爱。所以,学生通过分析阅读中遇到的句子,既能够巩固语法知识,还能增强语法感。

4.改革语法学习的评价方式

由于“淡化语法”的现象层出不穷,在语文考试中涉及语法的知识点少之又少,即使教师有语法教学的意识,也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在语法教学上。因此,语法教学要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占据一席之地,改革语法评价方式迫在眉睫。例如,根据例句仿写句子,上句“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利用语法知识分析这一例句是主谓结构,“鲁智深”是主语,“倒拔”是谓语,“垂杨柳”是“拔”的宾语,这样一分析,学生就能根据语法结构特点和句法结构对应出下句。像例句中的评价形式,既考核了学生的名著知识积累,也考核了学生的语法知识,而不是以简单的分析句子结构为考题,其对学生来说毫无新意。因此,改革语法学习评价方式直接影响语文语法的教学,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法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使得语法学习不再是走走形式,而是在真正意义上有所收获。语法教学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与应用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更好地掌握汉语的精髓。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当前语法教学淡化的现状,探索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语法教学体系,促进语法教学的发展。

四、结束语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处于弱势地位,但是语文教学没有语法是不完整的,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必然会遇到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语病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定会应用到语法。语法教学的现状也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能够将语法教学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使其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李爽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