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批注式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是在传统古代评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对批注式阅读的重视,文章就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批注式阅读类型、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批注式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初中语文;应用研究
新课程改革深化推进,教师教学思维与教育理念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要从以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盲目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未能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上,最终在学习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1]。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应用批注式阅读模式,在促进学生知识储备发展的同时又能发展其文化修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
我国长期以来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令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忽略。加之教师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解不足,应用起来也比较生疏,使学生无法了解批注阅读形式,也不清楚批注阅读方法,无法找到批注的切入点。教师为了提高教学速度,在阅读教学中直接告知学生阅读文本的中心、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章的主要脉络等,整个课堂上教师单方面传授给学生知识,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由于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更无法掌握批注式的阅读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到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的重要性,主动渗透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方法,使批注式阅读成为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批注式阅读类型
(一)联想式。联想式批注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归类整合信息以及迁移知识。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有感而发,进行联想批注,写下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可见这一批注方法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使其在学习中真正做到由己及人,触类旁通。
(二)背景式。背景式批注指在学习中根据文章涉及的背景材料以及相关知识进行批注,类似预习笔记[2]。比如以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为例,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教师可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知识与预习的习惯,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与文本体裁,因此可以引导学生以历史文化、建筑风格、事物特点等方面为批注的切入点,促其在学习中主动查找相关资料。
(三)质疑式。每个学习者都要学会质疑,这是古往今来很多学者的郑重告诫。学生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学习中找不到提问的质疑点,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逐渐失去个性。因此,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学会质疑,启发其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疑问时,可以进行质疑式批注,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从而使整个课堂变得鲜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鉴赏式。鉴赏式批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欣赏的句子、词语以及段落进行批注。要想提高批注的针对性,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以自我生活体验为基础理解文本。比如学生读到“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时,进行了鉴赏式批注:“横”这个字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本来满怀对故乡的思念,但是看到的却是令他失望的情景。作者看到故乡的凋敝与萧条产生了悲凉之感,在这种情境下生活的大都是没有活力之人,作者通过文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哀伤[3]。
(五)感悟式。感悟式批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文字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阅读方法,指的是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人物、情节以及情境等产生的独特感受与情感共鸣。比如学生读到邓稼先放弃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时,很多学生产生了较强的感悟,写下了要向邓稼先学习,立志给国家做贡献的批注。可见,这一类型的批注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强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深入理解文本,增强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
三、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长期以来,教师在我国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过于重视传授给学生技能与技法、理论知识,并不重视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侧重于以考试成绩或答题对错为基础开展阅读教学,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整个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建设,并不重视与学生日常生活以及阅读经验的联系。批注式阅读教学除了充满交互性、趣味性以及娱乐性之外,还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应用这样的阅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智力,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此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批注式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疑问处批注。学习贵在有疑,每次阅读都属于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也不懂文本句子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遇到疑问时做好标注,比如可以打个问号,或者用横线画出不懂之处。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发现问题,与同学共同解决问题,才能体会学习语文学科的魅力[4]。质疑批注属于一种能力,在阅读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为什么”。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从这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每个学生在初读文章时可能都会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回忆感。由于鲁迅的文章中包含较多不常见的词语,因此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有很多疑惑。教师要告知学生学会质疑,遇到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此后共同深入探讨。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部分学生不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空前的敬意”和“这又让我产生了新的敬意”。有同学批注:“两种敬意一样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给学生解释,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主动发现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质疑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语文素养的方法,有了这样的积累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发自内心地喜欢阅读,学会表达。目前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停留在泛读状态,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质疑与自我阅读的空间,拓宽学生的语文思维。
(二)对文章写作手法批注。就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来看,有很多优秀的课文,除了具有良好的题材之外,作者写作水平较高,写作手法灵活[5]。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仔细给学生分析文章中优秀的写作手法,在写作手法处进行批注,以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文章所应用的写作手法的了解,从而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语文教材内容来看,文章中应用的写作手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比如前后呼应、设置悬念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章应用的写作手法以及达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进行批注。以学习《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比如文章通过明暗两条故事线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因此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之后记录下表现手法,层层铺垫。在批注中学生清楚地把握文章脉络,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结构,为日后的写作与阅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在文章留白处批注。实际上,留白属于一种艺术,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较多留白空间,作者经常通过留白表达自己深入的见解,给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同时,这种留白为教师开展批注式阅读提供了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留白部分的内容,使其可以发挥自身想象展开联想,在想象与联想中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6]。可见,在文章留白处进行批注除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外,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应用自主批注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谎言是可笑至极的。通过学生对文章的批注发现,学生大都是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以及动作描写方面下功夫,虽然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方面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批注无法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留白处着手进行批注,尤其是在文章的最后,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深入思考“皇帝回到皇宫之后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动笔批注,有的学生批注:“皇帝回去后感到十分为难,但是介于害怕失去威信,又命令织工再做一件衣服。”也有的学生批注:“皇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严惩了大臣们,下令不能再撒谎。”学生们批注的内容很多,且想法也很离奇,但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填补了文章的留白处,这显然是值得鼓励的。总之,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主动的精神需求,促使他们形成独立的个性,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应用批注式阅读方法,促进学生批评思维、应用思维以及创造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徐艳昌.浅谈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6(4):77.
[2]林莺.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21):210.
[3]卢祖良.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6):65.
[4]邵笑冬,陈松.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思考[J].作文教学研究,2016(1):92.
[5]龚鸣.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60):61.
[6]邹贱秀.分析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4):58.
作者:王兴鸿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