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内涵,然后从把握住中学语文学科属性,了解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以生为本,把学生的思想培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关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容,合理运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视以情动人四方面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性
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文性培养上起着重大作用,而人文性培养恰好是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为此,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性素养。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了解中学语文的人文性内容,创造性地开发设计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文性素养,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内涵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指的是以富有人文精神、人文思想的语文教材为蓝本,以富有人文氛围的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建师生积极参与、互动的教学活动,在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发展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根据人文性内涵与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学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人的情感。人的基本情感,爱心、尊重、同情、快乐等。如《丑小鸭》中对他人的同情、对自己的关爱;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第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再塑生命》中表现出来的热爱生命与生活的人生态度,《荒岛余生》中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与乐观向上的积极精神[2]。第三,正确的“三观”。如《珍珠鸟》中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世界观,《行道树》中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观念。第四,对文化的感悟与传承。如《诗经》中表现出来的缠绵悱恻,《孙子兵法》中表现出来的智慧睿智,这些都是值得学生感悟与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一)把握住中学语文学科属性,了解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体现出语文学科教学的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以及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鉴于这样的课程标准,中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了更多能体现人文性的课文,如前文提及的《丑小鸭》《再塑生命》《黄河颂》《行道树》等,处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材编排的着眼点[3]。为此,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体现出人文性,首先教师应当把握住语文学科属性,了解教材中的人文性,结合课文内容挖掘出其中蕴藏的人文性内容,并把其渗透于教学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从教学角度看,只有教师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解读清楚其中的内涵、寓意,才能有效地挖掘出教材中的人文性内容,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课文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掌握中学语文学科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以生为本,把学生的思想培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现代教育认为把学生教育成才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的人。所以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要立足新课程标准,着眼于语文教学目标,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思想培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的人。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分数取人,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坚定不移地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教育氛围浓厚的语文课堂[4]。第二,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积累,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感培养。因此,课上教师不应采取“独裁”的教学方式,应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允许学生就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思想,不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如讲《行道树》时,讲完文章后教师提出“同学们认为行道树象征了什么人物形象?”学生回答“无私奉献的人。”教师再次“还有哪些生物象征了什么人物形象”,并鼓励学生探讨,发散学生思维。第三,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发挥自身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其中蕴藏的人文性内容,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爱国主义精神、人文传承与发展、正确的“三观”等人文素质。如讲《黄河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视频,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意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文,了解黄河的恢宏壮阔、无私,及人们对黄河的热爱,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关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容,合理运用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知识型,教会学生如何表达;二是精神情感型,以高尚的精神情感影响着学生,教会学生如何感受精神情感。为体现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师要关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部分文章,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借助富含有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初级的精神情感体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人文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血性、良心与精神。如讲周敦颐《爱莲说》时,教师结合文章把作者自比“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做一个行中庸之道,正直、高尚的君子,做进取、廉洁的入世清官的志向讲解清楚,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情感,学习作者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精神品质。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视以情动人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把课文中蕴藏的人文性内容传递给学生,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5]。如讲《再塑生命》一课时,教师利用课堂开始后的前五分钟时间设置一个“美读一刻”环节,让学生到讲台上演讲自己阅读预习《再塑生命》后的读后感,要求学生演讲的语言、文字,给人以美的享受与爱的感染,能够以情动人,让其他学生听后有思想启迪与情操陶冶的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课文中人文性部分的解读与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给其他学生以启迪与熏陶,促进他人的人文素质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文章遣词造句分析环节,让学生结合《再塑生命》课文找出其中最能表现出课文中心思想的语句,以昭显文意,给学生以教育,让学生形成热爱生命与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结语
中学语文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性,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与现代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部分,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川.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J].青年时代,2016(14):211.
[2]徐雅帆.“人文性”及其在当代语文语境中的界定[J].人文之友,2018(11):246.
[3]部莎莎,孙璐瑶.浅析中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J].魅力中国,2017(7):58.
[4]张洁.小议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中学语文,2017(2):129-130.
[5]魏远华.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J].长江丛刊,2017(22):130.
作者:马俊良 马艳梅 李祥熙 单位: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平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