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分析

摘要:语文作为中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也是对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语文课程就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任。基于此,特对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对当代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十分有意义且必要的。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质量不仅仅影响本学科的学习,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因此,学生必须学好语文课程,而学好语文的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由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提升的,进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

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处于信息时代的高中生,面对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加之身心发展与年龄的不成熟,难免会心浮气躁、叛逆茫然。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将学生从枯燥的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通过学生对传统文化沉浸式的学习,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语文课程是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经典的阅读教学,因为这是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能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学习传统文化,只有当学生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感兴趣后,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于心。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接受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教师可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经典作品,然后组织交流分享大会或班级比赛,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学生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深入挖掘学科教材

语文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根据需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高中语文的教材是经过精心编排的,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征,每一篇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学习的经典作品,其中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从而忽视了它“人文性”的特征,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教材,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授,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感以及自豪感,进而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传授古诗词的基础知识,还要从意象、思想、精神内涵、审美追求以及文化价值等多方面深入地剖析古诗词,使学生能够与之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三)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在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后,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稳定,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兴趣作为内推力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课下的时间,比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经典阅读、宣传我国传统节日等等。

参考文献:

[1]宋黎雅.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

[2]刘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语文知识,2015(3).

作者:周彦邦 焦丽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二中 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柏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