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法初中语文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有效教学法初中语文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有效教学法初中语文论文

内容摘要:初中说明文教学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化地位,学生缺乏兴趣,教师缺乏重视,教学思路单一,教学效率低下。韩立福先生提出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层面、问题与导学两个维度、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应用到初中说明文教学当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说明文教学实际成效。

关键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合作学习;有效教学

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我国教育学者韩立福在西方有效教学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当下中国教育教学领域突出的特征与症结,提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以问题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旨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和教师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进行评价性的自主合作学习,对生成问题进行互导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问题探究学习”。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模式区别于以往的知识灌输型授课,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创设的学习共同体,将教师单方传授转变为课间学生自主探究、课后教师指导评价,教学模式变单向为双线,学生角色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在初中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初中阶段说明文教学,教师缺乏创新、学生缺乏能动几乎成为说明文教学课堂的一种常态。韩立福先生的有效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自主建构以及合作探究知识学习体系,强调教师在适当情境中给予点拨性指导。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从“学”、“导”、“评”三个方面应用到当前的初中阶段说明文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单一的困境。以下以部编本初中说明文教学为例。

(一)怎样“学”

1.课前自主“学”初中阶段说明文选文相比于

记叙文和文言文选文来说在篇幅方面较为冗长、在语言理解方面较为轻松、在内容知识科学性方面较为深远,因此学生在课前自主地对说明文选文进行阅读与分析就尤为必要。例如部编本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文章中对于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运用了大量专业性的术语以及精确的数据,在内容理解上对初中阶段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而学生需要在课前提高课文预习的主动性,通过自主阅读熟悉中国石拱桥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发展、及时查阅相关资料的形式,宏观地把握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知识性。在说明文手法及技巧方面存在的疑惑应该做到有效地标注,留待课堂中解决。只有在课前做足准备,才能给予课堂学习效率进一步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而不是在课堂中才开始初步了解文章等基本的内容。

2.课上合作“学”有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要求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程度,教师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指导。韩立福先生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倡导在课堂中学生自主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建构知识体系。在说明文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成多个学习小组,针对课前预习存在的疑惑和收获,在组内相互答疑解决,对于共同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在组外通过组长汇报的形式,对本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班级内的分享以达到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答疑的目的。

3.课后总结“学”说明文文体重在使读者把握

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特点决定了说明文教学技法上的知识点没有记叙文、议论文那么体系化,教师很难在每堂课后以考试量化的标准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说明文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应及时地对课上小组内分析的问题、小组间分享的观点、老师给予的点评和指导进行分类总结,尤其是自我检查课前预习所存在的疑点是否得到解决,做到一课一得,由点及面,逐渐总结归纳出说明文的文体规律。徐林祥先生提出,“说明文的教学,不应当局限于说明文本身,而是可以就说明文论文章”。只有从单篇说明文文章中跳出来,寻找说明文文体的一般规律,才能真正有效地掌握说明文文体的知识点,从而做到无论阅读什么样的说明性文章,都能够理清文章的说明线索、总结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

(二)怎样“导”在有效教学模式下的说明文

课堂当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的相对主导。一个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的创设。韩立福先生“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知识点的过程即是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作为“导”这个环节中的角色扮演者,在说明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对教学进度、教学方向、教学难度进行宏观的把控。因此,如何“导”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不代表问题的发现只依赖于学生自身,发现问题需要师生共备、互为补充。说明文文章往往集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并且在知识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师同样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所发现的问题,同样,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发现且并未解决的问题在课堂学习小组的交流和提炼后报予老师协助解决,最后,教师把学生所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融合到备课资源当中,形成教师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协助老师发现问题的循环。这样的问题循环使得说明文教学以问题为始,以问题贯穿整个说明文教学过程,从而为教师创设“问题导向”课堂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在导学过程中的问题迁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韩立福在模式概念中突出强调“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还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迁移,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步。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最终都要以解决问题为旨归。体现教学有效性最直观的标准即在于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在说明文教学当中,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师生共同的参与和合作。需要指出的是,问题解决的主体依然是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只是智慧型的点拨者与引路人。

(三)怎样“评”有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

不仅仅包括有效的课前备课预习、有效的课堂教学,还包括有效的教学问题评价。问题评价的主体依然是教学过程的双方,评价的对象则是由师生共同发现并解决的实际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所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客观地评价,学生同样需要对自身以及组内其他成员的问题进行合作式评价。

1.教师“智慧型”点评

为了达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循环,教师在“评价问题”环节发挥的“智慧型”点评作用尤为重要。“智慧型”的含义在于给予学生思维上的拓展与启发,而非简单的知识点总结。在说明文课堂中,如果教师在每一篇选文的教学中都只是针对说明方法等固定知识点的点评,那么所有说明文的教学效果都将千篇一律,从应试角度来说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然而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却是无效性教学。教师需要通过智慧型的点评去锻炼学生的主动质疑、问题迁移的能力与习惯,新课标对于以说明文为代表的实用性文章训练要求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自主地写作相关实用性文章,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考试做题的需要。

2.学生“合作型”评价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核心之一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在学习评价方面同样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内,每一个组员自由阐述自身或者其他组员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个性问题,比如对于说明对象特点的总结,是直接摘录原文中的语句还是进行分类筛选概括;再比如作者在叙述科学性较强的说明对象时,诙谐的语言能够带来怎样的好处等等,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再一次回顾,也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组长还可对小组内互评的有价值的内容整理生成小组评价,在教师的规范引导下,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互说,从而增强学习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三.结语

韩立福先生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课堂是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通过课堂合作探究、以导代授的形式,改善目前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在目前说明文课堂当中,要想教学有效性得到切实的提高,必须摒弃当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转变教师与学生原有的主被动、上下级角色层位,从问题与导学两个维度、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应用到说明文教学,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常态,最终形成自主发现问题、引导生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全面评价问题的有效教学循环,从根本上摆脱目前说明文教学教法单一化、地位边缘化、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韩立福.韩立福:有效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徐林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韩立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兼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作者:袁扬 单位:扬州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