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语文教育本源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目的不是培养文学家,而是提高每个学生的国民必备素质,以便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因此,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并根据社会生活需要来确定教育内容,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本源。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本源;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其本源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确立,方能释放这门学科的持续性的力量。本文要研究的语文教育是指学校的语文教育,是作为课程的语文教育。下面,将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本源进行相关研究。
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是语文教育的基础
高级动物代际间生存技能的传授是其天性,人类亦如此,并且由此演化出专门的学校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类的生存技能。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今人类的生存技能主要表现为人的综合素养,它的培养依赖于学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理念之一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教育而言,其目标应是实现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无疑应是教育的中心和教学的主体。作为“语文教育界三老”之一的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育要坚持儿童本位。叶圣陶先生的儿童本位思想,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和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应是语文教育的基础。要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就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确定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应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指导。教师的组织工作主要是指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例如,教师可以从课堂的导入环节入手开展组织工作。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为下一步的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例如,在讲授《醉翁亭记》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丽,不仅有众多壮美的自然景观,也有无数蕴含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观。我们在赞叹岱宗、九华时可不要忘了这么一处地方,它曾经令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迷醉,并因此给自己取了‘醉翁’的雅号。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让我们大家跟随‘醉翁’一起来领略醉翁亭的风采吧。”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都急于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美景那么让人陶醉。教师的指导工作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精要的点拨。教师不能满堂灌输知识,而要尽量多给学生说话表达的机会。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依据。在授课之前,要鼓励学生结合预习情况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了解不透彻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为指点和引导的重点,但指点与引导不宜过多,要巧妙得当,指导学生自己去领悟与表达。
二、根据社会生活需要确定教育内容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适应实际需要,就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学校教育培养人的生存技能要植根于社会生活,脱离社会生活需求的教育,会让人走向畸形。鲁迅先生塑造的孔乙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旧教育的牺牲品,脱离社会生活需要的教育使孔乙己变得麻木、消沉、好逸恶劳、迂腐。因此,现代语文教育要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来确定教育内容。语文教育的内容要立足社会生活,要根据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需要来设定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应付未来生活。正如《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中提到的,“21世纪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运用21世纪技能,去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挑战”。“师讲生听”的语文教育方式需要改变,学校需要培养学生个人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生活的技能,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为学生不但在学校要阅读与写作,而且将来走向社会也需要阅读与写作。“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因此,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正确运用中文来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可以细化为听、说、读、写训练,学生具备听和读的能力就能吸取他人之长,化为己用,具备说和写的能力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让他人完全知晓。语文教育对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不但在宏观层面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而且在中观、微观层面也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结合。例如,对于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见闻、行为以及感想,也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体裁等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如教学《孔乙己》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以“孔举人来到咸亨酒店”为题进行写作,引导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结论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而非精英教育,目的不是培养文学家,而是提高每个学生的国民必备素质,以便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因此,本文认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并根据社会生活需要来确定教育内容,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本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以学定教,师生协作,训练学生语言技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彰显语文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永萍.我与名家近距离———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研究初探[J].现代语文,2016(09).
[2]李桂芳.如何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甘肃教育,2018(17).
作者:姚娴静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