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存在的误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存在的误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存在的误区

摘要: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课堂容量过大,老师讲得过多;提问过多针对性不强;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学生缺少思维空间。

关键词:高效课堂;误区;对策

高效课堂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但我们往往在教学时却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注意。

一、误区之一:大容量,高密度

其表现是老师讲课如机关枪扫射,课堂提问如高射炮连发,课堂教学如赛跑一样拼命往前赶,到最后,只有一些好学生勉强能跟上节奏,其他学生望课兴叹,有些学生甚至坠入云里雾里。我认为,从认知角度来看,知识的难度和密度必须以大多数学生可接受为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定位时,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做到“目中有人”。于漪老师也谆谆告诫我们“学生实际不可忽视”。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强化技能,丰富情感。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教材的重、难点。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仍然是课程实施中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载体。对教材的感知,是系统学习知识的开始和基础,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我觉得在定位教学目标时,应老老实实抓“双基”,即抓住字词句篇基础知识,读写听说基本能力。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是天经地义的事。基于这一认识,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应落实这四句话:识字解词,增加词语积累;整体认知,把握课文概要;局部推敲,训练遣词造句;熟读背诵,领悟读写之道。这四句话我称之为教学内容“四要素”。我在教学《爱莲说》时,依据大纲要求,教师应重在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教学指导,力求让学生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承认并正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放弃一些零碎的知识点,突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首先,我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作品的深刻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重点放在分析莲花的形象上,而难点就在于通过对莲花形象的描写,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关于莲花的象征意义,从而理解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和意义,即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其次,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且环环相扣的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层层递进的思考,最终探求到问题的本质,获得最完整的答案,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二、误区之二:滔滔不绝讲,接二连三问

我观察到这样的课堂,老师在上面马不停蹄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大步推进,大部分学生被动地听、写、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所要认识的客观世界是客体,而教师应该是“媒体”,一种在诸多媒体中占主导地位的媒体。这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用和价值的准确定位: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如果媒体的中介作用发挥不好,主、客体的联系肯定要受影响;如果媒体由中介变为“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不复存在了。我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名作《孔乙己》时,为了把握孔乙己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思考填空“孔乙己是一个的人。”(横线处填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并要求,你得出这样的认识是基于对人物哪方面的刻画与描写?从而在全面认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能把握鲁迅先生多方面、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并且引导学生在自己平时的写作中学会多种角度写人,以期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更立体。我觉得,我在其中只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大家的看法进行评判、补充、深化。自己也觉得轻松,学生也参与进来,乐在其中,整个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充满一种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和谐气氛。学生自己跳起来摘到了果子,何乐而不为呢?

三、误区之三:缺乏对文本的深度阅读

语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许多语文教材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实质上是通过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来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碰撞。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舍本逐末,忽视对学生的文本教育,在课堂教学时很少或基本上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文本。其实,学习这些教材,只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细细去研读、思考、品味、欣赏,入其境,会其义,悟其神,“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才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上层境界。这样的认知学习,应当有一个适当的课堂节奏与过程。匆匆赶路岂能饱览沿途美景,走马观花很难领略花之神韵。再以《孔乙己》为例,我认为鲁迅先生刻画人物文笔是很细腻的,众酒客取笑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这部分,我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语言进行推敲、领悟、品味。要求学生围绕孔乙己的不同反应,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揣摩,同学们都能拎出“不屑置辩”“颓唐不安”两个词。我再要求大家明确这两个词语是从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同学们都认为是从神态方面描写孔乙己受到嘲笑后的神情,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孔乙己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不屑置辩”表现孔乙己“唯有读书高”的自命清高的性格;“颓唐不安”刻画了孔乙己内心深处的疮疤被戳痛之后极度沮丧、痛苦、失意的心理。这样由表及里,让同学们充分地认识孔乙己的可悲与可怜。

四、误区之四:忽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是新课改一再强调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备课阶段,老师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进行备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老师都挑自己认为有用的实施。究其根源,是大部分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就照着自己的教案照本宣科,学生处于一个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除了听讲就是记笔记。这种情况下,语文课堂必然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整体不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让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还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造成抑制,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的体现,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众所周知,阅读是一个自主品味和体验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对文本的内容及其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但是从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老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一般都是直接将文本中的重点信息拎出来,结合教案或者教参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告诉学生这段话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很少问学生“对这句话是怎么看的”。这种长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压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吸收和内化的内容寥寥无几,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普遍较低了。

五、误区之五:学生自身思维能力上的不足

就语文教学来说,并不是为了去探讨“是”或者“不是”这种标准的答案。主要是因为在一些文章中,学生受自身思想经历以及学识等因素的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所以如果要求学生统一观念,势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要及时进行创新,通过强调学生的个体行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避免以自身的思想来要求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中去,通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来提升自己的感悟。通过采取科学的引导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受到情感上的影响,实现思维的发展与延伸,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关注到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进行体验与理解,主动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可以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学生,适当地尊重学生的观点,提升学生的看法与认识,确保教学可以成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展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从而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在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与信息上的整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知,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优化自身的学习效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学生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保证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可以适应学习上的变化,通过主动学习等来提升自我感知能力,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如学生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从全文出发,与学生一起对文章进行划分。在划分完成后,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并运用喜欢的方法来总结好这一内容。在学生组织好语言后,就可以主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完成汇报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其他有特长的学生来诠释自己眼中的春。如一些学生绘画天赋较高,就可以借助画画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学习情境中去,在满足学生智能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

六、误区之六: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不足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被老师所忽视。有些语文老师虽然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但是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譬如,很多语文老师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信心是学习的催化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利用错误更好地督促学生。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与其他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应采取鼓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而不是把自己当作教学评价的唯一主体。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教师就要坚持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做好教学研究工作,确保教学的针对性,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模式,确保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这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认识,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意义上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黄云胜.语文高效课堂的误区和对策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5).

[2]王国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创建中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新一代(月刊),2013(10).

作者:刘文英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