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多元解读教师指导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语文多元解读教师指导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语文多元解读教师指导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课堂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个性化发展和对语文文本的多元解读。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却存在“多元误读”或者“无意义解读”等很多问题。对此,教师有必要从多元解读的角度来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多元解读教学模式正逐步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多元解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必要,这就要求相关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然而,怎样才能让多元解读发挥出最大作用,并规避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需要语文教师对多元解读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思想进行充分分析和梳理。

一、以学生个性化特征为出发点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所以说,语文教师所进行的一切与教学相关的行动,最先考虑的必须是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作为读者的学生,每一个体都有着不同的阅读能力层次和知识背景,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好他们的阅读背景,要认识到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属于较低层次的,在具体的阅读指导中,就要因材施教,不能顾此失彼。例如,语文教师讲授《三打白骨精》时,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首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唐僧、孙悟空、白骨精三人中最喜欢谁。有人说白骨精,她有坚持不懈、屡败屡战的精神。甚至还有的说,白骨精是孝顺的,吃唐僧肉时还能够把老母亲请来一起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策略就显得重要而且必要了,教师因势利导问道:“请大家想想看,白骨精的坚持和孝顺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多元解读”的学生稍加思考,回答说:建立在吃掉唐僧的基础上。“如果是这样,那消灭别人成就自己的做法可取吗?你们会怎么做呢?”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再深入下去,引导学生说白骨精是没有人性的妖精,但她都始终挂念着自己的父母,作为人类来讲,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父母呢?教室中回应出异口同声的答案———孝顺父母。在多元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置和指导作用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三打白骨》精这个课文和课堂上的循序渐进的思考,肯定会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特别是那些产生误解或者没有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的学生。而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来进行指导教学,不疾不徐地对各类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十分重视那些没有深度或者显得偏激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个性化的思考,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变思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理应起到组织和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现在的语文课堂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固有教学模式,教师不能自己滔滔不绝地分析讲解,学生一味地听,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独立思考动力。在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必须发挥出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作用,特别是在多元解读教学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点拨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中学课堂往往出现特别多误解或者误读的例子,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举足轻重的了。有学生说,那个穷人真笨,人家施舍者都道歉了,他为什么还不吃呢?也不至于饿死吧?还有学生说,屈原是愚忠的,不明智,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为什么不去别的国家呢?而且,他为什么要自杀呢,自杀不是不好吗?这样的解读,对于还没有树立起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少年来说,是情有可原的,语文教师要充分鼓励他们的独立思考,同时要让他们知道能够深入理解传统文本,并且有这个浓烈的阅读兴趣,这是非常好的事情。然而,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挥引导的作用,在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导向上,务必坚持正确的主导性,不食嗟来之食,这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是不容许任何人践踏的;而屈原的死,是死于一种理想和抱负,死得其所,为了理想而牺牲,这是弥足珍贵的。学生可以挖掘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保持高雅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魅力,这是一个底线,教师必须帮助其确立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

教师要善于在多元解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恰如其分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而独立自主的思考就催生出创造性思维。有了创造性思维就会有创新,进而推动多元解读的有效进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适时适当的提问,可以从根本上推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也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多元解读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要积极培养爱学生提问、会提问的能力,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能力是一种很难得的学习能力的表现,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疑问,久而久之就会把学生打造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和独立的思维学习者。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举出大科学家牛顿的例子,他由于对苹果为何落地产生疑问,继而去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所以他最后在提问和探寻的基础上,发现让世人震惊的万有引力。

四、教师要把握好度,切忌漫无边际

多元解读,绝对不是毫无边际的解读,更不能天马行空,没有界限。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在多元解读教学过程中的是随意化和意识流的问题。很多学生甚至相关的教师都把思维解放得漫无边际,进行脱离文本的任性解读,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必须自己首先要掌握好多元解读的度,一切的行为都要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要以文本的真正内涵为依据,要立足于文本作者所进行创作的时代背景、风格和价值取向等,对于学生的漫无边际的情况,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规避。例如,在《孔雀东南飞》的解读过程中,探讨刘兰芝为什么被遗弃,有不少学生觉得刘兰芝与焦仲卿只生活了短短一段时间,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刘兰芝被遗弃是注定的。也有人觉得焦母的恋子情节导致刘兰芝最终被抛弃,等等。从一定角度来讲,可能这样思考问题,也未尝不可,但文本的重点和核心要义才是我们进行多元解读的地方,太过发散性的问题,其实不适合在语文课堂中予以探讨。有时,创新性的多元解读与漫无边际,仅仅一步之遥,教师要在这个界限的区分上做出理性的判断。综上所述,中学生在学习文本时进行多元解读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而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又是极其重要的,这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也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难题。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策略,也要强化自身素养,钻研文本,指导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思维,进行有探究性的多元解读。

作者:任少冬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