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论文(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英语课堂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英语课堂论文(4篇)

第一篇:“微课”建构中学英语生态课堂探讨

一、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应试为主,语言能力为辅

新课标已实施多年,目前环境下,考试依然是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导致语言课堂主要以考试为中心,读写为主要手段。语言课堂不能体现语言学习的特点,违背语言教学宗旨,学生刚开始学习语言的热情,在经过枯燥单一的读写训练后,逐渐消磨。知识目标凸显于其他目标而被过多强调,教学目标呈现出单一化特点,与之相伴的是教学内容的枯燥,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愿景。

(二)教师主导,引导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是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听的地位,这是当今中学语言课堂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主动调整,语言内容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学生语言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培养提高。

二、中学英语生态教学

(一)教育生态学

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伴随生态环境教育在西方出现。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彼此之间以及整体与其环境之间交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一百多年的发展,生态学广泛地运用于各学科,也逐渐成为研究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我国学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教育生态学微观研究开始发展。国内外对于生态教学和生态课堂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于初中英语课堂生态教学的研究比较少。教学的核心是处理人的因素、物质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使教学主体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中学英语课堂生态性

1.语言课堂的生态性:

语言是需要学生不断练习才能掌握的一项技能,学生参与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教师、学生、教学要素和信息技术共同组成整个教学框架,其中学生是生态模式的中心。在英语教学生态模式中学习者与教师、语言乃至语言学习环境均发生互动;学生们课堂上的语言交流建立起自己的课堂生态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所接触到的语言文化对学生又产生感染,构造动态学习过程。生态外语教学观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外语课堂教学,视外语课堂教学为师生共同探索如何提高外语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过程。

2.个体“生态位”原理:

从生态教育学观点来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自己的生态位角色,在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充当的生态位角色也不一样。老师在教学上也有自己的生态位,要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的生态功能。角色的不准确会引起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找到自己生态位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并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而那些因为成绩不突出缺乏自信的学生偏离自己生态位,较少得到老师和同学关注,造成学习恶性循环。

3.和谐共生:

“和谐共生”指一定数量的不同层次事物间的和谐共生。多样性原理是课堂微生态教学的关键。中学英语课堂学生间差异明显,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课堂教学要能兼顾学生的多方面需求,老师在教学评价上要能多样化,在授课上要能兼顾学生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小学英语课堂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语言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会语言自学的能力、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等。

三、微课在中学英语生态课堂上有效运用

(一)微课特点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是“微时代”的特有产物,借助网络和视频技术的小型课堂,是社会生态发展的产物。“微课”具有形式丰富多彩和内容短小精悍的特点。每个微课视频都围绕一个知识点,用最精简的方式来讲解,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灵活利用教材资源,促进知识循环

微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剖析分析,对学生进行授课。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里已经推广多年,但是大部分多媒体的使用依旧是“换汤不换药”,老师将多媒体转换成为灌输语言要点的另一种工具。微课的出现有效改变这种局面,制作微课,需要掌握摄影、录音、编辑画面等多项技能,是对现代技术资源的合理运用。微课的内容,需要老师对教案进行二次吸收和理解,是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运用和安排,如何将微课合理安排在授课环节中,是对课堂资源的合理安排。成功的微课是对资源的最大利用,能革命性地促进信息循环。现在的英语教材内容都非常丰富,是按照语言练习和知识讲解安排并进。从生态发展的观点来看,统一的教材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统一的教材内容也不符合生态发展模式的原理的。老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吸收和整理。微课能更好展现教材内容,特别是语言教材内容。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Where’smyschoolbag?”老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容先放映微课,然后让学生练结,最后老师讲解。让课本上的呆板的知识运动起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老师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二次讲解和分析,让信息在课堂上循环更加通畅。对于课堂不能理解的知识,学生还可以课下进行学习观看,扩展了课堂学习。

(三)创设语言环境,激发语言兴趣

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微课通过视听结合表现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微课创造一种轻松真实的语言氛围,更好提高学习语言的效率,让学生真实感受语言。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Where’smyschoolbag?”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重点制作一个微课,该微课可以由老师安排同学参与,以熟悉的环境来进行“Where’s”句型的对话。内容上,同学们就几个主要单词和句型可以进行互相提问。视频中熟悉的场景和人物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制作微课,同学们能提前学习课文内容,培养自学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学生和老师互相了解、协调关系的过程。

(四)内容丰富有趣,开发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在“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改革教师教学,创造自然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微课促进了“以人为本”的课堂,实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强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选择学习内容、创设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活动、解决学习问题、激发学习动机、组织学习过程等,也就是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进行广度扩大,深度加深,在教师的诱导和帮助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例如,在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Where’smyschoolbag?”微课时,内容上可以用前面的知识点制作不同场景,形式上采用对话,重点在“where’s”句型的练习。现代技术发展迅速,学生也可以参与制作微课,这样能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参与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此外,微课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探讨式的微课,还有故事讲述式的微课堂,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能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符合生态多样性原理。

四、有效结合中的问题

现代技术教学有很多好处,但是微课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微课只是一种促进某个难点理解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在整个微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师角色探讨

教师要能设计好教学环节,分配好课堂时间,引导学生选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与学生、其他教师积极交往合作,互相沟通,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与探索来提高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情感,促使其专业成长、自主发展。教师要对自身语言知识、教学角色意识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性转变,结合“微课”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适应生态化英语语言教学的需要。

(二)学生生态位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构成了教学生态模式。微课帮助各种因素的互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制作和观看微课,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短小精悍“微课”给学生以启迪,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温故。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定期检查学习情况,不断接受学生反馈调整微课资源。

(三)资源选择

微课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最好方法是要建构合适的语言“微课”资源系统,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源。目前公认的合适的初中微课资源不多,根据学生情况,老师亲自设计制作微课更好。一节高质量、引人入胜的微课是一件体现知识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有学生参与的微课更加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从学生角度出发来开发设计微课,提高微课在中学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慧 吴丹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孝感市文昌中学

第二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分析

一、涉及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的现实意义

首先,为了确保初中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课题内涵和实践活动价值地位,借助课堂内部多元化教学引导途径,往往能够更加合理地吸纳此类群体的注意力。确保其能够依照指示进行自由分组与合作探究,既能够强化自身口语表达实力,同时不断激活完善原有英语思维体系架构。由此看来,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对于个体英语应试成绩大幅度提升和人文素质多元化拓展,影响意义的确异常深刻。其次,在不同类型英语背景知识渗透范畴之下,学生可以更加清楚语言交际性功能,愿意在课后联合网络和图书馆渠道,进行英语国家特有风俗民情调查掌握,这对于个体英语对话交流实力提升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师应主动在课堂之上进行此类文化要素灌输,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中西文化记录片,方便学生进行对比,并清晰验证整理英语独特的语法搭接规则。透过实际调查结果论证,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学生外部环境适应和交际能力关注度不够,经常沿用鸭架式单方灌输方式,督促学生进行基础性语法、词汇单调背诵记忆,无法提供足够地精力进行英语口语化训练,想要在后期实践互动单元中获得突出成就,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归根结底,作为新时代初中专业化英语指导教师,理应发挥自身各项技能和思维优势,关键时刻运用最新技术设备模拟搭建趣味性交流情境,令学生透过查阅资料了解不同角色文化背景,并透过不断勤奋联系培养自身标准形态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日后科学提升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引导效率的策略内容

(一)教师专业指导技能的全面改善和强化

任何课程改革活动的成败价值,主要透过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完善成果层面,加以舒展呈现,这样教学人员在制定教学方案期间,才能适当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细节之上,主动借助各类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趣味性引导情境设置,促进学生群体自由互动和交流结果。需要加以强调的是,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认定其归属于一类交替循环的行为过程,尤其在课题内容灌输环节中,需要尽量迎合初中生群体理解能力,确保其在思维结构出现严重紊乱危机期间,能够给予合理数量的启发性线索内容。

(二)多媒体等辅助性技术设备的科学改造与沿用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之中,作为初中阶段的英语指导教师,往往需要引入各种媒体设备,确保自身预先准备的教学资料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灌输到在场学生思维体系之中,当中主要包括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以及相关的补充材料等教学信息。同时,教师仍有必要联合学生自我改造需求,进行知识信息的重新加工、整合,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等影响实效。在搜集、整理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专家型教师,其核心任务也不再单纯地限定在基础性知识的传输层面之上,而是利用异质化资源所实现的将知识、能力、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师长,一位不苟言笑的教师固然能给人以威严的感觉,但学生却不愿或不敢接近他。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代沟”,限制彼此之间的情感和谐交流效果基础上,无法令初中生在课堂之上的注意力长期维持集中状态。因此,相关指导教师除了有严肃的一面,更应开朗、活跃一些,这样更能接近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和学生相处的更融洽。情感要素始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愿听其言、遵其嘱,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课程对于学生今后专业化发展前景影响意义重大,作为专业化指导教师,应该想方设法集中学生课堂之上的注意力,督促其参与各类实践互动单元,包括上台演讲、辩论和与外国友人交流等。借此提升自身英语口语化表达技巧,避免今后应对升学挑战和专业发展前景过程中,产生过于沉重的身心压力。

作者:郭光彩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学

第三篇:幽默语言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1.巧用语言幽默提高英语单词教学质量

在以往的英语单词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记住单词的意思与如何拼写,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当时记住了,可时间稍微一久,就忘记了到底该如何拼写单词,而且对单词的含义掌握较为浅显,难以真正地掌握如何应用单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巧用语言幽默例句或故事来提高英语单词的教学质量。比如在“freeze”这个单词的教学中,教师不妨结合生动的场景描述,加深学生印象。

2.巧用语言幽默提高英语语法教学质量

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一般以模式性讲解分析为主,然后学生做练习,教学过程过于单一,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所以很多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掌握都是一知半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巧用语言幽默,来提高英语语法教授的质量。例如在代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故事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在一堂课中,一个学生开小差,被教师发现了,然后教师对他提问“Pleasesaytwopronouns.”此时开小差的学生突然反应过来发现教师注意到自己了并说“Who,me?”然后教师莫名其妙地表扬了这个学生说“Good,thankyou.”对于这个故事,很多学生一开始可能也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但简单一想他们就会意识到who与me就是两个代词,然后便印象深刻地记住了这两个代词,这种幽默语言对答,在无形间便让学生记住了课程的语法重点。

3.巧用语言幽默批评指正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批评都非常的严厉,这难免会伤害到学生的情感,而且对于正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而言,过于严厉的批评方式反而不利于他们改正自身的行为。为此,教师也可以巧用语言幽默来批评指正学生,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批评,并自觉改正。比如,在课堂中有部分学生打瞌睡,教师不用严厉地批评,而可以用更加幽默的方式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上课睡觉的行为不对,并改正自身的行为。听完这个故事学生都会幡然醒悟,课堂中睡觉的学生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而且这样的方法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不会过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4.总结

总之,通过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可以使英语课堂的氛围更加具有活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这方面的改进。

作者:谢慧欣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第四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

1为什么选择该理论进行研讨

自塞林格1969年提出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以来,人们对二语习得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类:外在理论、内在理论和情感理论。外在理论主要以行为主义和连接论为重点流派;内在理论以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学说、认知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克拉申的监控理论为代表;情感论则是以马斯洛和罗金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流派。在这三大类的二语习得理论中,外在论过多强调外界刺激与环境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认为语言输出是连续、强化的刺激之下所做出的自然反应,认为环境是决定性因素。而内在论更多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之下是如何习得第二语言的,它更注重思维以及认知的发展。情感论以学生为本,强调教育应该相信学生,挖掘学生潜力;不给他们过多压力,以使身心都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在众多的理论当中,史蒂芬•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可以说是比较系统、相对完整地整合了各种流派的研究,从外在、内在、情感三个维度较好地概括了二语习得的过程,虽然其中一些观点也遭到了诸多学者、专家的抨击,但克拉申的监控理论为我们研究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思考空间和一定指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根据个人学习经历和对周围英语学习者一定的观察,在对比了各种二语习得理论之后,笔者更倾向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五假说。因此,在该论文中旨在运用此理论分析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2史蒂芬•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简述

史蒂芬•克拉申终身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他所提出的关于二语习得的理论主要是以“输入假说”模式为核心的五个相互联系的假说构成。他们分别是:①语言学习———习得假说(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②自然顺序假说(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③语言输入假说(TheInputHypothesis)④情感过滤假说(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⑤监控假说(TheMonitorHypothesis)。在这五种假说当中,语言学习———习得假说是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概念性的、根本性的关于语言的一个区分。根据克拉申的这一假说,成人获取一门语言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习得”,即学习者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之下,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的能力。另一种是:“学习”,即在特定环境和刺激之下(如教室、教师、课本等),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地学习、理解、识记等方式来掌握一门语言(冯秋雨,2014)。克拉申指出“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因此,相对于有意识的语言学习,自然的语言环境会更加有效。第二个假说是自然顺序假说,该假说认为,“学习者在习得正规语法项目时可能遵循一定的顺序,因此语法结构的习得是按一个可预测的顺序进行的,并不与课堂教学顺序相关”。比如,他指出,对于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来说,现在进行时的习得要先于一般过去时,名词复数的习得先于名词所有格的习得。所以,他提出了自然习得应该注意的四个方面,即理解要先于输出;输出要允许分阶段进行;在学习者未准备好之前不强迫其说话;降低或减少情感障碍。第三个假说是语言输入假说,即所谓的“i+1”理论。“i+1”是指,语言输入的难易程度要以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为基础,不能够过难或过易,只能适当高出现有水平,这样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动作演示等可以完成“可理解输入”这一环节,从而使语言习得顺利进行。根据这一假说,他提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该具备四个特点。第一,“输入应该是可理解的”。因为只有可理解的输入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才能激发他的语言习得机制,否则的话输入的只能称之为声音,甚至是噪音。第二,“输入应该是有趣的或者相关的”。要使语言输入对习得有利,教师就必须对语言材料进行一定的加工,使语言材料有趣且相互关联。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升,这将促进语言习得的发生,而且通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四个假说是情感过滤假说,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语言习得的效果必然要受到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如焦虑、恐慌、自信、不自信等情感表现。这个假说认为,仅有前两个环节(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和置于第二语言环境之下),学习者并不一定能够顺利习得第二语言,“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之后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这就像人体吸收食物的营养一样,并不是给了充足的且有营养的食物之后就必然会引起食物的完全吸收,最终的吸收一定是在经过了人体消化系统的过滤之后才能实现的。第五个假说是监控假说,该假说认为“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头脑中起监控作用”,是学习者用来编辑、修正自己的语言行为的知识工具。这又一次印证了学得与习得的区别。语言习得系统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并非只在监控阶段起到作用。同时,监控作用的发生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学习者必须首先具备相应的语法规则”;二是“要有足够的时间考虑”;三是“在必须考虑语言形式的情况下启动该机制”,因为过多的考虑语法规则会打断正常的语言交际(书面语言除外),因此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

3结合目前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论述

根据克拉申有关“学得”与“习得”概念的界定,纵观目前英语教学实际,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虽然国家英语课程新标准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放在首位,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而非单纯的语言知识。但是,在当前高考、中考的压力之下,课程改革也只是在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开展,许许多多的学校依然为了升学率继续着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传统课堂教学。在经历几十年的关于第二语言的研究之后,二语习得的概念基本上已被普遍接受。多年的教学实践也验证了“二语习得”的概念比“二语学习”的概念更加科学合理。所以,对于这一概念性的事物我们的英语教师应当有清醒的认识:要转变传统课堂上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然的语言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意义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教学理念就像指挥棒一样,指引着英语课堂教学前进的根本方向。因此,树立合理的教学理念,纠正以前的偏差认知对于教学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应当花费一定的时间对于班级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进行摸底并进行记录,以便后期小组的恰当分配和资源难度的确定。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i即指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课堂中输入语言的难度应略高于此,以便学生实现新知识的获得和语言水平的渐进性提高。通过对班级整体语言水平的检测可为今后的教学资源难易程度的确定提供标杆。通过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检测、分类,教师可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以优带差,共同提升。除此之外,理想的语言输入要求教师对语言材料进行相应的筛选、重组,根据授课对象的心理欲求,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使得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过去的英语课堂中,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很大差距,过分注重形式的语言操练缺乏必要的语境,这往往是枯燥、乏味且效率极低的,最终的结果也是局限于会做几道选择题、填空题或者造几个句子,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实际应用的能力很差。相比之下,课改地区的英语课堂就会好很多。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权大大增加,教师通过巧妙地构思、精心地选材、细致地整合把课堂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串联起来,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自然环境之下,通过日复一日如此的训练,养成了学生敢说英语、想用英语的习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培养人。除此之外,仅仅提供给学生必要的语言环境以及语言输入并不能够使语言习得真正发生。任何进入学生内部的信息都会受到大脑内部的情感过滤器的筛除,学生个体的差异、焦虑程度的高低都影响到最终的吸收程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利用好“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对不同性情和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励机制,制订不同的方案,在考虑到班级整体发展的同时,兼顾学生个体,注重差异性并考虑对策。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听与说的教学中,多鼓励、少批评,精选材料,及时评价学生的成果,增强学生自信心。尽最大可能安抚学生面对听、说、读、写时的恐惧、焦虑情绪,使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更多地被吸收,那么学生的习得就会进行得更顺利。针对自然顺序假说所谈到的内容,语法规则的学习是按照一定的可预测的顺序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了解到这一点,在学生不容易掌握的规则上,如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等较为复杂的语法知识上,多为学生创造运用这些规则的机会,多给些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在不断重复的基础上,这些难点也会被自然地掌握了。一定要避免机械式地操练,在自然、有意义的语境之下感悟这些规则。监控假说对于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尽可能降低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情感过滤,不需要过度地关注自己输出语言的形式准确性,在交流中以意义为先,等到克服了胆怯、不敢开口说话这一关的瓶颈之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关注语言的精确性。在写作的教学当中,则应尽量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监控策略,字斟句酌,使得文章更精彩,更符合书面语体的要求。

4总结中学英语教学关键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于实际英语教学有多方面的启示,其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转变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二语习得”这一概念。②了解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增强语言趣味性、关联性,保证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量。③恰当给予教学评价,减低学生焦虑程度,增强自信;巧妙设计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④给学生充分时间去使用语言,在有意义的交流中感悟语法规则。不急于迫使学生开口,等待学生有足够的准备之后,引导他们开口说英语。⑤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监控策略,平衡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事物没有完美之说,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对于克拉申的理论,我们也应辩证地看待,应看到其局限和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史蒂芬•克拉申的五假说理论为我们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同时,实际的英语课堂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操作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灵活应对。随着语言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探索,我们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在实际教学中值得借鉴的理论也将更成熟,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必将走上新一级台阶。

作者:温馨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