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策略(共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英语教学策略(共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共6篇)

第一篇

一、中学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重点和难点来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则可以通过分工合作和分组讨论等方式来分析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情境则应该源于实际的日常生活,以便让学生在给定的情境中充分地产生疑问和设想,从而产生建构新知识的兴趣。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课堂的设计必须以学生讨论为中心,其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更多、更好地接触英语。

二、中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相切合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在相关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在以实际生活为情境背景的前提下创设学习情境,以确保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是知识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建构者,知识的建构是人类活动中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环境的必然经验积累,而这种改造活动必然基于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发现和认知。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必然建立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老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准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和发展。英语教学情境创设中常用的创设方法有问题情境创设法、游戏情境创设法和同化情境创设法。

(一)问题情境创设

从现代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情感与教学效果在当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学情境则是影响学生情感的一个重要原因。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极具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因而,在对英语这门语言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充分利用已形成的认知结构解读同一语境,并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等方式对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学习任务进行联系和思考,并在英语语言变化的规律中通过其对称、和谐、简捷、协调等形式中寻找新的构建关系。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必须要有目的地创设一些相关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从而使课堂具有积极思考、探讨、合作的学习气氛。对于课文内容中的疑点和重要部分,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构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构建。从心理角度讲,学生的心理制约着构建的功效。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并采用直观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一种好奇的心理去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充分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游戏情境创设

英语语言的学习强调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主动选择、同化、顺应接收到的知识信息,并使新接收到的材料与已有的知识信息通过相互作用,重新建构,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信息结构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游戏模式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建构。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构建知识很常见。其方式具有多样性,诸如接词练习、传话练习、扩延句子练习、按特定要求造句、运用字词来编故事等等。在课堂中,老师可通过教材和课程内容的联系恰当地、有选择地采用一些不同的游戏,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积极参与到学习英语的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欢快、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三)同化情境创设

同化情境创设是指将提出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通过问题来创建和设置情境,以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讲,学习的过程关键在于积极建构知识,并把新的知识信息和已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结合方式和应用新知识的方式至关重要。在将知识用于解决新问题、思考推理以及拓展学习之前,学生必须仔细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积极提出疑问,将新知识与熟识的知识相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否则,已掌握的新知识只能通过与练习形式所涉及到的问题或考试题中的提示才能被回忆起来,而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时候却用不上。由此可见,创设同化情境,可以达温故知新的学习功效。如:在学生掌握Therebe句型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Therebe句型引出其一般疑问句形式Am/Is/Are/Were/Wasthere。又如在教授一些表示方位概念、近反义词或器官的名词时,可先让学生回顾有关熟知的名词,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展的形式,学习构建新的词汇。通过这种同化的构建方式可以使学生复习旧知识,巩固基础知识,从而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教学情境是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环境,建构主义知识理论认为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主体,情境创设则是知识建构的关键。在以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为指导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建构的方法为主要教学目标,并创设能体现真实、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下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介绍以及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例应用,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知识是学习者在以一定社会文化为背景的前提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并通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料,通过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其内在的客观联系进行分析和主动学习而得。本文仅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情境的具体创设方法,并认为教学情境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真实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的角度,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作者:李小龙 单位:四川民族学院英语系

第二篇

一、完善中学英语课堂合作教学的思考

1.贯彻交际理念

把交际理念贯穿到整个合作教学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要充分了解到英语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口头的和笔头的交际。在教学交往中要创造情景性,将学生带入到较为真实的语言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并尽可能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更新来营造一个更为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在这一学习环境下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介绍“pointofview”一词时,以“Thepointofviewisawesomeandcertainlyworthvisi-ting”为例句,其既是现行的说法,也是生活交际中常用的表达。实际上,最能体现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是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课堂参与自主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合理外化,是当前可取的课堂参与教学方式,因此值得推广。

2.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合作学习

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项互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对话交流的实际场景中,教师应当注意多给学生提供语言交流和对话的机会诸如设定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场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先引出一个问题,然后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接着就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有效地阐述。另外,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竞赛活动,有记忆词汇、对话表演、朗读比赛等。在活动中,以实际的语言运用促成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和使用,使英语学习自然而流畅。教师也可给全班的不同组分配同一个话题的不同方面,每个组都能学习不同知识对象,而后组组间交流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很多策略,诸如社交、认知、元认知策略,以此促进语言的学习。

3.科学合理分组

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把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是因为,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实现一场愉快、高效率的讨论交流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对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进行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在遵循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标准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变化。例如定语从句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在以正确使用语法的基本结构为主,分清限定性和非限定性的关系词,以及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使用区别。而针对层次较高的学生则可在基本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语言的实际运用习惯,如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更侧重于与对主句的补充说明,并不影响主句意思完整,而限定性则不然;以及定语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结构之间的转换以简化语言表达。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教室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做到细心观察每个组的活动情况。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进步表现及进步空间,其作用在长远角度上要远远优于一时的知识掌握好坏。另外,为了更好地营造一个比学赶帮的氛围,有效地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部成员互评和组间互评的办法,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表的方式,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始终坚持平等、尊重和自愿三原则,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有效地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离不开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也只有这样才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吸收和消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要想上好这样一堂合作教学课,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备课,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英语水平。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符合时代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我们应更好的将合作教学理念英语到课堂教学中,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曹恺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第三篇

一、游戏活动的遵循原则

游戏为教学服务。设计游戏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课堂植入游戏的目的要明确,就是为教学内容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是游戏活动要有趣味性。通过游戏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开展有效的信息交流,体验英语交际的快乐;游戏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课本剧、朗诵、演讲、唱歌、讲故事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引入游戏中的竞争机制,通过小组比赛提高游戏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游戏活动要能开发智力。教师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比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漫画或者一个网络新词语,要求学生自编故事,这样的游戏有挑战性,学生喜欢玩,而且还可以常玩常新。三是游戏活动要有层次性。游戏活动要从低级向高级有序安排,游戏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

二、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是做好游戏开展的活动前准备。根据游戏活动要求,涉及到的人、事、物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要做好对媒体课件制作的准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优化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官,有些内容教师还要提前和学生商榷、磨合。二是教师要全程操控游戏活动过程。教师首先要布置游戏活动,介绍游戏的规则,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游戏,调控每一个环节开展的时间,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正确引导,便于游戏活动放得开,收得拢。

三、游戏活动的总结评价

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必须要有总结,总结要及时,要分析活动的得失,游戏活动同样如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游戏活动进行全方面的总结,要让学生认识到游戏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要注重过程评价,重视活动的参与工程,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不能太过于注重结果,对游戏中获胜的学生大加表扬,这样使得游戏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学生都急于在游戏中取胜,这样游戏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游戏评价要有多元性,不能用统一的标尺,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有的学生擅长听,有的学生擅长说,有的学生擅长写,评价标准要有所不同,要根据游戏活动随时变化;另外评价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对英语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评价学生的游戏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的评价应该遵循只要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该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这样才能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堂产生持久的兴趣。

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开展游戏活动教学的思考

游戏活动教学能够极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面优化教学效果。但也要使用得当。活动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开展教学,而不能简单地流于形式,不能图表面热闹,课堂上看似忙忙碌碌,教室里乱乱哄哄,活动无目的、无方向,无体验、无反思,教师甚至无法掌控课堂,这种形式化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要常改常新,不能一“戏”到终生。游戏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所以这种教学形式也要学一学《快乐大本营》,假如新游戏活动层出不穷,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作者:薛凤琴 单位:盐城市南洋中学

第四篇

一、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前提

1、小组划分

小组讨论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训练。所以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性别、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合理的分组。第一,组员间的成绩必须均衡,这样会使学生们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能够互相帮助,即使是差等生也可以成为小组的“专家”,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信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结意识;第二,小组中的男女比例要适中。因为男女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都存在差异,这样可以使他们之间形成很好的互补;第三,教师需注意学生的性格搭配。每组必须有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调动小组讨论的气氛和积极性,帮助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第四,小组长的选择。组长必须是积极,有责任心的学生,小组长不仅负责安排组员的讨论任务,总结讨论结果,还要搞好组内的团结互助、平等尊重的小组文化。总之,每组要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讨论得以顺利的开展。

2、小组组员的培训

为了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教师应该对组员进行培训,加强学生们的互助意识。鼓励优秀生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明白,这样不但不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自身水平。同时,教师应尽量给学困生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如答题、展示的机会,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大力的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好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这样对学困生的帮助效果会更好。只有学生们建立起了“团结互助、平等尊重、赏识鼓励”的班级文化,才能保证小组讨论活动进行的有意义。

3、开展小组长会议

为了方便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教师应该定期开展小组长会议,指导小组长在讨论活动中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之中,如何验收每个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等等。同时,小组长要汇报组内人员的参与情况,共同探讨学习的方法,针对小组讨论时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等等。开会时,教师和小组长都要做会议笔记,这样可以使会议内容具有连续性,并且突出每次会议的重点。此外,教师要放下身段,要以商量的口吻跟学生探讨问题,以免学生有压迫感。每次会议,教师最好准备一些好吃的,让学生觉得他身为小组长会有“福利”待遇,从而提高小组长的积极性。小组长会议的开展不仅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保证了小组讨论的高质量、高效率。

二、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策略

教师在讨论中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当组员因为建议和意见的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一情况并达成共识,也就是辅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由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向合作性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交际能力。而要想达到上述目标就要依靠老师在课堂讨论中实施有效地调控。

1、设置小组讨论的话题

在普遍的英语课堂上,小组讨论的话题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只要通读原文就能直接找出答案,而学生讨论的结果也是将课文内容略加改动或者不加改动的呈现出来。事实上这样的讨论只是活跃了班级的气氛,使学生掌握了一些课文的基本信息,并没有开拓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课文的探索求知欲。久而久之,这样没有难度的话题会使学生对小组讨论活动失去兴趣,第二种就是老师设置的话题模棱两可,或者涉及的范围太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觉得毫无头绪,从而会导致学生讨论的结果会出现跑题的现象,当老师公布正确答案时,学生也会因偏离了话题的核心而丧失了信心和讨论的动力,这样的话题使小组讨论毫无意义。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要对课文进行深入了解并找出适合进行小组讨论的部分。讨论的话题不仅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能够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而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还应将课文的重点渗透到话题当中,以便达到反复练习、充分掌握的目的。另外,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时,避免“有题无议”或“有议无质”的现象。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Unit6的“How’stheweather?”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英语单词“四季”,再讨论四季的天气状况有哪些,因为这些问题就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以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接下来进行sunny,cloudy,windy等单词的学习。

2、调控学生的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的讨论活动。可是在讨论过程中,很多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讨论中总是沉默不语,不敢积极的参与大家的讨论当中,怕自己发表错误的见解而引来其他同学的嘲笑,在汇报结果的环节,发言的总是那几个性格开朗的学生。这时,我们就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反思了。小组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人人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团结协作带来的快乐和讨论成果带来的成就感。所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引导他们积极讨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查看小组的讨论进度以及参与程度。并且使学生的讨论环境变得轻松些,让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打败心中的“胆小鬼”,培养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展示讨论结果的环节,教师可采用轮流的方式,让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久而久之,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当中并且喜欢上小组讨论这项活动。

3、指导语言学习与语言输出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在将语言形式作为讨论重点的前提下,也要设置适当的情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便学生学以致用。现在的中学教材中speaking部分都有交际任务,在讨论中要求学生将给出的theusefulexpressions运用到交际中。这样让学生自己当“编剧”和“导演”的讨论方式,而且是贴近日常生活的话题,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知识。因此,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时,教师应该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既能实现语言知识的操练,也能达到运用于实践的目的。

4、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决定了小组讨论是否能顺利的进行,而保证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和讨论结果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估机制。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们参与讨论的兴趣和热情,使活动的效果达到至高点,还能提高整个小组的凝聚力。反之,如果评价设置的不合理,就会使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而且组员之间会产生分歧,相互抱怨,小组讨论活动也不能顺利的进行。比如,一个小组进行活动展示没有创意、偏离主题,老师只是一味的批评此小组的活动,而忽略了他们的亮点,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为此,教师在设立评估机制时,要设立一个评价表,根据每个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对小组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而且要突出被评价学生的亮点,不仅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也会让该生在得到表扬的同时获取信心。

三、总结

现在的教学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而小组讨论活动恰好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快乐学习、收获知识,还可以与其他同学互相合作、互相鼓励。学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民主平等的原则。通过讨论中的交流,让性格内向的学生降低自卑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在讨论中,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反复运用,能够具备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的能力。因此,小组讨论活动的实施是值得教师考虑的课堂教学方式。

作者:赵静 单位: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五篇

1.如何在课堂上和课外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要达到英语新课标对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发挥好组织听力教学的引导作用。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提起对学习听力的兴趣让学生融入听力课堂中,积极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训练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主体作用。听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大的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欠缺妥当,听力训练方法单一。

教师要灵活设计教学方案,不再照搬以往的机械反复的听力测试。在听力训练时,除了让学生进行听力测试外,要让学生成为听力教学的主体。在初中各个阶段,新课标对学生的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

初一的英语教学内容较浅显,学习的内容不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课文内容对话部分较多,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并附上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偷快的音乐氛围中进入文章的学习,先让学生静听音乐,看着课文的图片,初步感知课文,然后跟着音乐的旋律开始朗读课文,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悦听的愉悦氛围中提起对听力学习的兴趣,伴着音乐的课文录音和教师的朗朗读书声音也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这样不仅让学生寓听于乐,也能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听的过程中逐步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听读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2.师生共同携手,让听力不再难

听力教学势在必行,它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教师既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加强听力方面的学识修养,努力研究听力教学的规律,将听力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贯彻在教学方案设计。听力教学要与平时的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听英语的机会。同时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平时多些听力训练,多听听音乐,多听听广播。

最后,学校也要对听力课程进行一个专业的设置,有比较完备的设施听说教室,有专业的听力教学教师。还有,教育业不仅在精神上支持和重视英语听力教学,也要在物质上给予资助,编写听力教材,配备听力学习资料。只要大家联手致力于听力教学,那么听力就不再困难了。

作者:黄小金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赣源中学

第六篇

一、因材施教形成教学方式的独特性

曾经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课堂独白,以简短的师生问答为主,一切教学过程以教师之前安排好的路线进行。整体课堂观察视线集中于教师身上。学生记录并吸收教师的教学内容。课堂维持着严格甚至于苛刻的课堂秩序。”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教学条件和方式下达到同样的知识吸收水平,但是这样却忽视了学生的单人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尊严和感受。因此,新的教学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是“一切只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想要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做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涉及到所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以所教对象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为基础来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的独有学习方式,因材施教,允许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存,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制定相应的综合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方式的个性化。众所周知,对于差异有别的学生,教学要求不同,教学方法也一样,但最低的要求是可以达到<英语课程标准>和<大纲>规定的目标与要求。为了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学而有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预习、书面表达、听力阅读、课文教学、词汇教学和课后作业等方面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

二、教师进行教法研究,更要进行学法研究

1.创设“听”能力的学习环境

在我国,汉语为国语,英语属于外语,所以学生想要在到处充溢着汉语的环境中去学习英语,障碍多多、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就要想办法采取措施并减少障碍,在课堂上尽量做到多讲甚至只讲英语,给学生营造出浓厚的“英语环境”,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能够专注听取并理解英语的机会。在课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听英语录音,看英语电视教学,收听英文广播,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只有定期的用英语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听觉,才能使学习者形成“稳定的语感”。

2.培养“读”的准确能力

“读”的准确性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对英、美文化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所掌握的词汇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着重讲解学习词汇的技巧和方法,帮助提高学生对短语和词汇量识记、应用和辨别能力,同时,给学生讲一些英、美国的文化知识与历史背景,从而可以克服并解决词汇量不足、背景知识不明等阅读障碍。事实证明,精读课对于全方位的提高学生听、读、说、写、译五种能力非常重要,每位同学和教师都应对精读课加以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要求学生每天读透一篇阅读理解,“读透”就是彻底掌握每一个单词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和所蕴含的意思。

3.培养写作能力

写是语言的阐述和表达,是对听、说、读能力的提高和巩固。英文的写作最能全面的体现出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吸收能力敏感性。好的作文是不是老师改出来的,而是学生写出来的,多写才能熟练深刻的掌握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使学生自己所学能够加以应用。而且写作中出现的不足和错误,能可以通过自我阅读而得以更正并加深对其印象。

4.强化“说”的训练功能

为了使学生达到准确、自如、流利、规范的口语表达,教师必须掌握、熟悉学生不同心态,采取对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口,对英语,仅仅是看得懂、听得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能张口即出,能够熟练成自然才算得上是真功夫。因此,每天教师对学生都应该鼓励其使用所学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督促,养成多练多讲的学习习惯。

5.学会“译”的准确无误

“译”是语言的再创造,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化,发生在“听、说、读、写”各环节之中,能够准确无误地“译”,既是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英语与汉语的使用习惯差别及变化规律,这是做好“译”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下,在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下,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应采取灵活变通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挖掘其潜能,发挥其智力,在充分了解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我国英语教学和教法改革应当努力的方向。

作者:姜茹 单位:大庆石油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