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文化自觉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英语教学文化自觉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英语教学文化自觉培养

摘要:国际局势的深刻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新挑战,文化自觉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中学生应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中学生还应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批判地接受外来文化,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该文立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7版)》指导思想,在分析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全国卷》的基础上,指出培养中学生文化自觉的必要性和相关意见,旨在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文化自觉;外语教育;中学英语;核心素养;文化意识

1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强大,越来越多的中西文化交流得以频繁进行(李佳,2018)。面对全新的国际形势,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是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2017》)也明确指出英语教育要着重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国家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然而,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着重介绍外国文化,忽略中国文化的讲解与介绍,学生们也不知怎样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缺乏文化自觉意识,[9]中外文化交流呈现严重的入超状态,这种“文化逆超”状态急需改善(赵秀芳,2017)。本文在《标准2017》基本思想指导下,简述“文化自觉”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提升中学生“文化意识”的相关建议。

2文化自觉的概念界定及其重要性

2.1文化自觉的含义

在1997年北大社会学人类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2]他认为“文化自觉”就是每个文明中的人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反省,在欣赏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以一种动态的、综合的、多层面的眼光来看待当今世界不同种族间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费孝通,2005)。[8]换言之,文化自觉既包括对母语文化的自尊自信意识,也蕴含着在批判接受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整合和自主创新(袁小陆,2017)。[5]具体而言,文化自觉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让本民族文化中具有普世性意义的部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得以发扬光大;第二层是交流、吸收和融合其他文化的精华部分;第三层是在借鉴、吸收其他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李艳,2012)。

2.2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自觉”的必要性

如果说语言是外语教育的载体和形式,那么文化则是外语教育的起点和目的,英语教学的提升势必要以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前提。[4]语言和文化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文仲,2002)。一定的文化背景滋养了一定的语言,一定的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无论在什么时候,英语教学都不可能游离于文化教育之外。[1]学者Brooks(1993)曾指出,外语教学应植根于文化教学之中,并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策略与方法。《标准2017》也凸显培养学生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相比之前的《课程标准》,《标准2017》着重强调中学生应做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感,提升文化自觉性。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此外,当前我国英语教学的诸多现实问题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在我们生活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成绩高,词汇量大,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在和外国人交流时总是会陷入“词穷”的尴尬境地——不会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很多学生只知道“Christmas”和“Halloween”,不知道“清明节”和“元宵节”该怎么用英语说;只知道“hamburg⁃er”和“ice-cream”不知道该怎么向外国人介绍“馒头”和“豆浆”。这种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词汇的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哑巴英语”的另一种体现,也是无数英语学习者和教育者的悲哀。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将外国产品、外国技术、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字“引进来”,更要让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信念“走出去”,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让世界感受中国力量。为了更好地将中国优秀文化推向世界,教育工作者应在学生三观养成阶段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3增强学生文化自觉的可行性措施

“母语能力是外语学习的天花板”(潘文国,2013),引导学生尊重本民族文化,批判接受外来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既是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和提升英语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是时代和民族的必然选择。“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在点滴之中渗透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会分析和鉴别外来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3.1增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老师的楷模示范作用,因此,要想培育具有文化自觉性的学生则必须提升教师的内在修养。首先,英语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增大阅读量,不止局限于专业书籍的阅读,还要有意识地去阅读和文化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和水平。此外,教师还应增强科研能力,理性分析教材,深入分析文本内涵,多与同事和前辈交流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参加相关会议和讲座扩宽思路。最后,老师还应增强自身业务能力,规范自身教学行为,有意识地讲授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既不盲目推崇外来文化也不过分夸赞中国文化,而是引领学生学习百家之长,汲取外来文化中的进步内容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成分。

3.2合理编排教材,平衡中外文化比重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连接学生和教师的纽带和桥梁。内容充实,编排合理的教材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性。笔者通过翻阅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1-5册)发现虽然外研版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增加了中国元素和文化对比内容,但从文化意识角度出发,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以每一单元中的CultureCorner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外研版必修教材存在中外文化编排比例失调的现象。每本外研版英语必修教材包含7个模块,除了每一册固定的复习单元外,每一单元都在CultureCorner部分附有一篇和文化有关的文章。据笔者统计,在这30篇与文化有关的文章中,共有4篇是介绍普世文化的,占总数的2/15;共有2篇是专门用来介绍中国文化的,占总数的1/15;共有20篇是专门介绍外国文化的,占总数的2/3;另有2篇是以文化对比为主题的,占总数的1/15。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知,外研版必修教材CultureCorner部分中出现的文章存在中外文化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专门介绍中国文化和文化对比的文章相对较少。此外,[3]何丽芬(2018)还发现这一版本教材有重视分化输入轻视文化输出,文化内容选取重探索文化轻规范文化和造型文化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相关专家学者在编撰英语教材时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注意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多元文化融合,平衡各种类型文化所占的比例,强调中华文化的对外输出。

3.3优化高考试卷,增加文化元素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中高考英语试题多以测评学生语言知识为主,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注重关于文化知识的考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提升文化自觉的积极性。笔者翻阅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和全国卷(三)发现,这三套试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首先从内容上讲,在这三套试卷里只有部分试题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仅有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中的书面表达部分有所涉及,其他部分试题则没有专门用来介绍中国文化或文化对比知识的。其次,从试卷结构上来讲,无论是听力部分,阅读理解部分,还是语言知识运用部分和写作部分都没有固定试题是用来介绍或考察学生文化知识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虽然高考命题人已经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也注意培养学生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的能力,但从总体而言,中国元素所占比重还是较少。高考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应该优化高考试卷内容和结构,有意识地在试卷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测促学,鼓励学生提高文化自觉性。

4结语

费孝通老先生曾在一次讲座中总结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间相对关系的十六字箴言。作为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在继承与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也以广博的胸怀接纳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应肩负起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用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去。

作者:朱佳慧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