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程适应性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英语课程适应性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英语课程适应性研究

摘要:民族地区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其中,课程适应问题一直是民族教育问题中的重要部分。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探讨它在青海藏族地区中学的适应情况,有利于中学英语课程在藏族地区的顺利实施。青海藏族聚居地区语言、文化、自然的多样性,必然要求学校在实施英语课程时注重课程的独特性。本文以青海藏民族聚居区某州为个案的研究发现,藏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性问题,从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了影响藏区中学英语课程适应性问题的因素,并从社会、学校、课程三个方面提出增强青海藏族地区中学英语课程适应性的对策。

关键词:藏族地区;英语课程;适应性

藏民族地区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藏族地区特殊的语言、文化及地理环境影响英语课程的适应,给英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一些问题及困难。《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藏区文化和经济的落后,语言、文化环境特殊,要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及困惑。在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实施英语课程最直接的参与者,学生是英语课程最终的受益者,他们对英语课程的适应性将会成为影响英语课程成功实施与否的关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对青海藏族聚居区某州民族中学的英语教师、学生及环境系统对英语课程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真实反映藏区中学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状况,探寻藏族地区中学英语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揭示出其中的适应性障碍,以引起社会、当地政府、课标制定者、教材编写者以及英语教育研究者们的关注,给予更多的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使得藏族地区中学能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

一、研究的设计

青海藏族地区是指在青海省以藏族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青海藏族在省内某些地区分布较集中,在某些地区的民族人口结构中比重较高。这些地区大多是海拔较高的高寒地区,经济方式单一,文化底蕴厚重,具有高原地域性、经济欠发达性和多民族多元文化叠加的特征。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以前的传统教学观念过于强调课程的统一,没有弹性可言。新课程的改革就是要建立开放的、有弹性的、多样化的英语课程,使英语课程能面向全国各个地区,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青海藏族地区的教育相对滞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推进和谐社会进程,也是英语课程改革本身的需要,我们以青海省藏族聚居区某州一所民族中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个案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主要从教师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现状、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现状、学校环境系统对英语课程的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青海藏族地区中学英语课程的适应性。本次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为该民族中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包括初一到初三的学生,英语教师10名,学生200名。收回的学生问卷为196份,经过分析后得到的有效问卷为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等方式,分析藏区中学英语课程的适应性现状及问题,探索提升藏区中学英语课程适应性的策略。

二、青海藏区中学英语课程的适应性现状及问题

(一)教师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现状

英语教师是英语课程的实施者。藏族地区中学教师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现状,主要通过对教学理念、英语课程目标了解程度、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形式五个维度的调查得出结论。通过对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藏区中学教师对英语课程不太适应。英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方面有较高的接受程度,在新课程的评价形式上接受得也比较好,表现得比较适应,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贯彻得不够好,没有落到实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即注重的是终结性评价,而课堂行为记录、档案袋等过程性评价方式还未被采用;对英语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及教材方面也表现得不太适应。

(二)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现状

学生是英语课程实施的学习主体。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学生共同对其的良好适应,藏族地区的学生学习英语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藏族地区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现状的调查主要是围绕着学生基本情况、兴趣、态度、学习方式、教材以及作业形式六个维度来展开。从调查的数据来看,藏区中学生对英语课程不太适应。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在开始接触时比较感兴趣,态度也比较端正,都想学好英语。但随着内容难度的提高,教师及相关硬件条件的缺乏,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逐渐下降。对英语教材不适应,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方面依然存在很大问题。学生在独立性、问题性、合作性及探究性方面表现较差。

(三)学校环境系统对英语课程的支持

环境系统的支持是英语课程实施的保障。藏区英语教师整体情况、英语课程开设情况及教学辅助设备情况等反映出了藏区中学的环境状况,同时也直接反映了藏区中学环境系统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状况。笔者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到了反映学校环境系统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状况的详细且真实的资料。第一,关于英语教师整体情况。教师是保障英语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整体情况会影响对英语课程的适应性。首先,在所调查的十一名英语教师中,总的说来,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学历程度较低。学历也是目前衡量教师的杠杆之一。教师的专业性及对该学科的把握程度影响教师对该课程的适应性。其次,大部分英语教师周课时数多达十四节以上,这就意味着教师备课所需的时间长、负担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课本知识的理解等考虑的就会少,对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考虑不全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及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适应性。再次,《英语课程标准》对合格的英语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好的语言综合水平(包括听、说、读、写、译、工具书的使用、文化素养)、相应的教学能力(语言示范能力和综合教学技能包括唱、画、制作、表演、组织课外活动和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创新和科研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保证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当被问到在教学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时,36.4%的教师认为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28.2%的教师认为是教学方法陈旧,即缺乏创新课课科研能力;23.2%的教师认为是教学基本功差;12.2%的教师认为是备课不充分。第二,教学辅助设备情况。充足的教学辅助设备能够保障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辅助设备种类齐全、占有量多,英语老师能够利用的也就更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高,这些都将增强藏族地区中学对英语课程的适应性。通过对调査问卷的分析可以得知,单词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频率不高,这都不利于英语课程目标的完成。可见,在学校环境系统对英语课程的支方面,藏区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性不强、学历偏低;教学辅助设备不齐全,课程资源匮乏,教学辅助设备急需改善。总体看来,藏族地区中学学校系统环境对英语课程的支持力度不够。总之,综合以上教师及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现状、学校环境系统对英语课程的支持三个方面分析可知,英语课程在藏族地区中学的适应性不高。因此,改善英语课程在藏区学校的适应情况,提高学生和课程内容的适应程度至关重要。

三、影响藏区中学英语课程适应性问题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第一,教师的专业基础与教学能力因素。个案中学英语教师学历分布并不高,老年教师基本上是大专毕业,只有部分青年教师是本科毕业。而在教育领域中老年的教师居多,这些老教师由于多年的教学经验,专业基础肯定是过硬的,但是在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方面就稍微欠缺一些,毕竟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些部分是很陈旧的。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因素。该民族中学的英语教师绝大部分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性。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这种教学途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大的实践空间。但目前教师用得最多的还是讲授法,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这种观点非常错误,新课改强调的是教师少讲、精讲、可以不讲的就不要讲;其次有问题式的发现法,自学辅导法(让学生自主预习,回答问题)。在许多公开课中就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这说明我们教师要改变是需要时间和花费功夫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改变,就无法适应新课改,新课改就是要求改变传统,改变教学主体。由此观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教师对英语课程的适应性。

(二)学生因素

藏区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调查显示,藏族学生一幵始接触的语言为本民族语言,即使来到学校学习后,寒暑假回家和亲戚朋友交流用的都是民族语言,大部分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较差。对于他们来说,英语等外语的学习属于第三语言的学习,对汉语的理解都比较吃力,学习英语更是难上加难。藏族地区学生由于信息、师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没有接触过英语,相比城里的学生而言基础较差,在新知识的获取方面能力较低。

(三)课程因素

新教材新颖、灵活,如果教师自己对新教材不太熟悉或对其内容一知半解,那么在课程教学中给学生讲解便会感觉很吃力。因此,教师能否接受和适应新教材是英语教师能否适应英语课程的重要因素,也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在英语教师对课程教材的使用适应性问卷调查发现,只有21.4%的英语教师能够开发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有39.3%的教师能够对教材做适当的修改或补充;而有35.7%的教师和偶尔对教材内容做调整,甚至有3.6%的教师完全忠实于原教材,不做任何调整。此外,通过进一步访谈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学历虽低,但能根据藏区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增加,推进英语教学顺利进行。然而部分学历高的教师虽然理论很丰富,却不能结合藏区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固守传统而不愿尝试课程改革,常常照本宣科导致对新教材的适应性方面偏差。英语新课程教材虽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可,但部分教师认为教材本身存在着不足,对于藏族学生来说比较难,尤其是生词量过大,英语学习任务重致使部分学生失去对英语的学习信心,出现厌学现象。

(四)环境因素

藏族地区特殊的语言及文化环境影响英语课程的适应。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给英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问题及困难,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教师专业素质不强,学生学习基础差,支持系统不足等原因,特别是由于藏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即藏族学生在幼儿时期习得的语言多为民族语,民族语之外的第二语言一般为汉语,而英语等外语的学习可以称为第三语言的学习,因此在习得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必然受到民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迁移的影响,母语和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在英语学习上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少数民族本族语的干扰。除此之外,外语学习本身缺乏真实而丰富的语言环境,头脑中固有的母语系统对外语学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干扰,这自然给藏族学生学习英语造成困难,使其放慢学习速度,致使藏区中学的英语教育同城市的英语教育存在脱节现象,英语成为藏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学科。此外,在青海藏区,很多人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充分,多数人认为学生没有出国的机会,所以不用学习英语。调查发现,父母不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在英语学习上所能提供条件非常有限。

四、增强青海藏族地区中学英语课程适应性的对策

(一)社会方面:提高重视、加强支持

针对城市学校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的适应能力比藏区英语教师高的现实,要结合青海藏区实际情况,缩小城市与藏区基础教育条件的差距,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藏区初中教育投入力度,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为这类学校的教师培训创造便利条件,出台各种扶持政策与资金倾斜。要对藏区教师实行优先培训,以提高藏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对藏区初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要积极鼓励校际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办学条件好的城市基础教育力量与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藏区结好对子,减轻藏区教师的教学和经济负担,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学校方面:建设队伍、提高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藏区特殊的语言环境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英语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就必须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入手,使他们能够主动适应英语课程。藏族地区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青海藏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因此,应当注重增强英语教师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学校应针对藏族地区英语教师的学科、学历层次等不同的个人条件,开展针对性强的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或校际间的交流活动,在教研活动中与同行一道探讨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共同分享成功与经验,共同探讨和处理教学中典型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

(三)课程方面:降低目标、重编教材

经调查,藏区中学英语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改革后修订的新课程标准教材对于像青海藏区这样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总体难度较高。藏区中学英语教师普遍期待使用具有本土特色的英语教材。在本土教材中融入本民族的风俗和优秀文化,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英语教学。除了教材以外,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还包括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

五、结语

民族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青海藏族地区的英语教育相对滞后,通过对藏区中学教师、学生及环境系统对英语课程的适应性研究,探寻藏族地区中学英语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真实反映藏族地区中学对英语课程的适应状况,揭示出其中的适应性障碍,以引起社会、当地政府、课标制定者、教材编写者以及英语教育研究者们的关注,给予更多的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使得藏区中学能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同时,也为修订英语课程标准内容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因此,研究藏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适应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华,李悦.青海藏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国家课程适应性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李梅菊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