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体育发展家庭约束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引言
中学体育运动就像空气、阳光和水,是学生健康健康全面成长的动力之源。中学生体育倡导心理、生理、社会活动能力的综合全面发展,正是中小学生健康全面成长之内在要求。从生理层面角度探析,体育运动使身体各种生理功能获得充分发挥,是增强抵抗力、减少和避免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心理层面角度探析,运动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归属感,有利于培养果敢性、持久性、自制力和独立性等个性优良品质,使中小学生性格开朗、精神振奋、乐观并充满生气。通过学校或家庭体育运动还可以消除心理疲劳、缓解学习压力、释放疏通不良情绪,获得心理上的惬意和身体的放松。从社会交往的层面角度探析,参加学生喜爱和擅长的体育运动或竞技类项目,可以获得美妙的满足感和心理上的快感,进一步融洽与同学、朋友或家长的关系,形成与他人和睦、亲近与合作的生活习惯,为适应未来的进一步深造或社会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从培养道德规范的层面角度探析,中学生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交流活动,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培养社会生活所需的行为认知等能力,可逐步明白与掌握到社会生活的一般游戏规则,不断地培养尊重权利、尊重规则与履行义务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领会公平竞争的含义等。体育教育功能如此强大,在学校体育教育不断强化的同时,家庭体育也不可小觑。
2中学生体育现状调研分析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不足在持续二十多年下滑的情况下,近年来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多数指标止跌回升,极少数指标甚至出现了连续升高的势头。中学生体育现状调研以中学生体育发展报告为导向,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分析范式,对中国中学生体质健康、中学生体育组织和活动、学校与家庭体育发展、中学生运动员培养等基本现状与不足、实践经验、理论和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和高度概括,集中反映近年来中学生体育领域的现状与不足,以及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进程。中学生体育现状调研中,中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不足的多数指标止跌回升,极少数指标甚至出现连续升高趋势。城乡学生体重、身高、胸围的生长发育水平增幅明显。与此同时,肥胖检出率和超重依然居高不下,并出现低龄化倾向,视力不良检出率逐步升高。尤其是高中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特别是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围绕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主要是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但是,具体到运动项目上,教学内容并不多。对于中学生来说,充分接触运动项目进而培养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肯定要利用体育课之外的体育活动时间。但是,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需要老师的组织指导,另外,需要场地。依据中学生体育现状调研,中国体育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另外,由于低报酬甚至无报酬,体育老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为了学生的安全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多学校在放学之后关闭大门的变相清场的政策,多方面原因都使得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机率进一步受限。依据中学生体育现状调研,中国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率较低,近七成的中小学校不仅将公众挡在了校外,也把课余时间本就缺少运动机会的中小学生,变相推给公共体育场地资源本身严重不足的社区。节假日、课后和周末,中小学校闲置的体育场地与无处运动的中学生形成了强烈反差现象。
3家庭体育教育缺失
家庭体育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基础。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家庭体育,有的家长则感到迷茫。近年来,不时地听到、看到少年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学生弱不禁风、中小学生成年病多发等触目惊心的报道,原因当然很多,但家长忽视体育、学生缺乏运动难辞其咎。多数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负担较重,把时间用于运动就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的则认为学只要不生病就可以,没必要专门花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有的认为要使学生身体好,重要的是要吃好、营养好,运动健身被排斥在家庭日常生活之外。近年来,重视家庭体育运动的呼声越来越高,决策层多次重申“全面提高中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求“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但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指导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体育,并没有硬性要求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家庭体育教育成了三结合体育体系中的一大短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生体育素质的整体提升。在中学生家庭体育中,家长的作用尤为重要。调查数据显示,在课余时间没有体育运动的学生中,过半的家长平时不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喜欢运动的家长会为体育运动积极创造家庭物质条件,与学生一起活动。而自身排斥体育运动的家长,则很少为学生创造体育运动的条件。调查显示,在有体育健身器材的家庭中,家长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60%。由于没有运动的场地或体育器材,而运动量不足的中小学生中,家里没有体育健身器材的高达80%。即意味着,家长自身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行为,以及给学生创造的家庭体育条件,对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运动起了主要的作用。所以,首先家长要转变体育教育认识观,强化自身运动健身的体育锻炼意识,重视家庭体育教育。同时从家长做起,创造体育锻炼的硬件条件与孩子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挖掘家庭的体育运动资源,养成良好的运动作息习惯,让体育运动逐步融入普通家庭生活。做到全家人在共同的体育运动中放松精神、感受休闲与亲情的乐趣、达到健身与身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重视家庭体育更能激发学生自身的正能量,家庭亲情关系也会更融洽。
4总结
家庭体育培养优秀人才已经在中国由梦想成为现实,也足以证明不少中国家庭已经具备了培育高水平素质人才的教育观念,同时也更预示着家庭体育教育模式有着更宽广的发展道路。审视中国体育教育,基于学校体育、民间体育、家庭体育缺少融通的现实,仅仅被动接纳学校体育、民间体育、家庭体育的小概率突破性成就显然远远不够,打破壁垒、搭建平台,想办法将小概率突破事件真正转化为跨越式发展路径。
作者:张辅 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