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是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民办高校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促进新时期民办高校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整体职业素质,推进和增加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利国利民,意义重大。
【关键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走强,各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渐长,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成为制约其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因此,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探讨其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渠道,创新其职业素质养成的有效途径,成为有效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增加和促进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之现状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体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三十多年来,全国超过四百余所民办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职业意识淡薄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具体表现是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如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等。职业意识既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调查表明,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了解不足,对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认识不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等问题。有的大学生入职之后无法快速适应新的用人机制和环境,频繁出现“跳槽”“裸辞”等现象。
2.就业能力不足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获得工作的能力较差、保持工作的能力不足。有些大学生不注重提升交际能力,不善于推销自己;有些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欠佳,不能合理定位自己适合的单位或岗位。在工作能力方面,有些大学生虽经过专业训练,但动手能力不足,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欠缺;还有些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忽视实习实践,不注意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只注重做事,不注重做人,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以致保持工作的能力不足,经常濒临被让出岗位的危机。
3.心理素质欠佳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在现实面前形成强烈反差,导致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最终产生心理失衡。在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中,部分优秀的毕业生暂时无法找到专业对口工作,而某些平时表现差或能力一般的大学生由于其他人为因素反而获得了热门岗位,必然挫伤其他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承受能力差的大学生可能产生恐惧心理、厌世心态等。还有的大学生由于其就业不稳定,对待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品质,将初次就业当成跳板,先求稳定,再另谋高就,这势必造成有用人才的流失。
二、深化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建构模式
近年来,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和办学体制等客观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难题。与普通公办高校一样,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个人全方位、多角度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共同努力,深化“学生—高校—社会”立体式职业素质培养模式非常必要。
1.学生自我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身处激烈就业形势,想要脱颖而出,就势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如做好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也是整个模式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做好正确职业定位的客观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职业定位,才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位或方向,进而顺利找到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参与实习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逐步锻炼和培养职业意识。
2.学校责任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民办高校有责任有义务运用职业发展理论,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帮助他们完成由“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使他们成为职业素质高、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首先,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实现全程化,应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具体情况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其次,学校要坚持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课程教育,通过有效训练和实践使其掌握基本的就业理论和技巧。还可合理运用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校得到锻炼。最后,学校还应培养有专业就业指导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指导工作。
3.社会共同培养模式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问题,除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政府和用人单位也应提供相关保障。政府可继续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项计划和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就业前的实习,扶持职业素质教育的咨询辅导机构,以满足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可逐步完善实习制度,深化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共享,达到“双赢”。
三、创新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途径
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与培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彼此反馈,最终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其将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民办高校要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科学系统地为大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自觉认同并积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形成向既定目标努力的强大合力,最终促进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2.组织技能训练和资质考试
民办高校各学科专业技能训练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方面效果明显,作用不容忽视。近年来大学生热衷的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等资质已经成为相关职业准入的基本标准,它是作为社会普通劳动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的量化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相关内容全面、训练科学且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将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另外,民办高校聘请用人单位优秀人才或优秀校友为大学生传经送宝,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样有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3.重视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注重发挥社会实习实践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生产劳作过程中培养和提升职业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要大力抓好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宝贵资源和有效载体,如组织开展向历届优秀就业创业校友典型学习交流活动,举办职业素质学习评比、演讲比赛、技能展示、科技制作、知识竞赛、报告讲座等,让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无处不在,落到实处。
4.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民办高校要积极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抓紧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措施,对具备创业实力的大学生团队给予重点帮助、扶持。加强大学生见习训练工作,确保见习训练体制机制正常运行。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加大定点培训机构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创业导师制,举办创业大赛,完善“进展会、进社区、进县市、进校园”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机制,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理念,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创业带动更多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产生更多“创客”。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要求,对于促进和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深化改革、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备良好职业素质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实现个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只有把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意识,形成合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才有望真正养成。
作者:张汛 李兴美 单位:汉口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伟平.以素质拓展为主线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D].2011.
[2]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5):148-151.
[3]刘洋,付小美.从就业市场需求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0,(3):118-119,121.
[4]杜德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2):52-54.
[5]陈建华.大学生职业素质发展途径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0,(8):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