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媒体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媒体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摘要】

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主张充分利用新媒体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建设学校和班级网络平台宣传师德师风、培养学生职业情感;通过将微信和微课融入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生;素质;培养策略

21世纪随着移动互联的繁荣,集数字化、网络化为一体的新媒体以其及时、丰富、互动的特点吸引了大批受众。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尤其是手机网民数量达5.57亿,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学生网民,数据显示在校青年学生的上网率几乎达到了100%。[1]中职学校的在校生由于年龄小对新鲜事物敏感,这种丰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令他们流连痴迷,校园中,教室里、操场边随处可见他们紧握手机聚精会神的身影。随着新媒体耗费着中职生越来越多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开始视之为洪水猛兽,对它心生愤恨继而宣战。然而科技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只要善于引导洪水猛兽也能为民造福。因此如何引导中职学生正确的使用新媒体,借助新媒体的强大优势为中职的教育和教学服务成为摆在中职管理者和教师面前一条必经之路。

一、新媒体的概念以及给中职教育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于1967年在商品开发计划中首次提出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为了同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区别。许多学者和专家将数字媒体称为新媒体,并将新媒体定义为能够通过二进制代码进行信息的存储、操作、传递和交换的电子媒体,即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移动网络和数字媒体广播称为新媒体。[2]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克服了时空距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为人们搭建了平等、自由、个性化的互动平台,这些特质吸引了大批受众特别是在校学生。当代青年接触和使用的新媒体主要有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的手机等触屏媒体、BBS、QQ、微博、微信、数字杂志、数字电影等等。新媒体普及以前,中职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足够的教学设施,知识的获取主要靠书本和教师的传授,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更新、教学能力及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程度,学生在枯燥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教学内容浅尝辄止,长期以往造成他们理论知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难以灵活地应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也不能很好地与家长沟通圆满完成家校结合的教育。另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还出现了严重的专业对口就业率和稳固率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幼儿教师年龄小、学历低,待遇不高、工作劳动强度大有关,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部分学生从教意识不强、职业情感淡薄、缺乏结合工作实际需求继续教育提高的意识,最终难以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台湾在2011年颁布实施的《职业学校群科课程纲要之「总纲」》也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充实的专业知能、陶冶职业道德、提升人文及科技素养、培养急需进修之兴趣与能力。因此,如何加强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能力是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必须深深入研究的难题。新媒体的普及给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丰富性和及时性深深地吸引着中职学生,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和生产者。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内容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多样,传播方式更具个性化,也更富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最终培养出热爱儿童、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指导能力的优秀幼儿园教师。

二、运用新媒体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

1、利用新媒体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

黑格尔曾经说过:“没有激情,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都不曾完成,也不可能完成。”如果说儿童是一张白纸,幼儿教师注定将会在这张白纸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一个不热爱儿童、对教育事业缺乏激情的人是难以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美丽印记的。当学生从心底爱上教师这份职业,愿意为这份职业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努力,她们才能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最终把自己也锤炼成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然而任何情感都不是自然生成的,它是依靠个人的感觉、体验与认知而获得的情绪反映,是感觉、认知、体验、反应四者相互联系的产物。因此,在对中职生进行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利用网站、微信、QQ微博等多种新媒体形式,给学生提供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丰富资料,增加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通过营造良好氛围提高他们的对这份职业的认知度,最终使他们尽早树立职业理想,生成深厚的职业情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借助于新媒体深化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中职学生大多都来自于农村,加之年龄偏小,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还停留在娱乐休闲上,他们不知道应该从什么途径获取有用信息,也不能明确分辨海量信息的有用性,许多新入校的中师学生甚至不知道从事幼儿教育需要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因此,学校应充分借助于新媒体加大对教育政策和教育类相关信息的宣传。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开设政策专栏,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方面的要求,以及幼儿教育方面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就业政策和信息等等,从而深化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其次,借助于新媒体引发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情感认同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教师往往是在与名师的对比中才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强烈的成就欲望能够产生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学校可以借助网站和微信平台声情并茂地优秀教师的文字和视频宣传资料,并时常更新不断补充。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以及社会对优秀教师职业素质的高要求。同时也感受到优秀教师的平凡中的伟大,激发他们的崇敬之情,能他们对这份职业心生崇敬、乐于追求。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形式一些优秀中职毕业生奋斗经历的报道,让在校生在同级对比中坚定人生理想,增加奋斗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只要怀揣梦想,肯定自我,奋力拼搏,中职毕业生也能走向人生的辉煌。鼓励学生建立自信、不畏艰苦,坚定信念,不断努力追求事业的成功。

2、利用新媒体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实践操作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新媒体普及以前,中职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足够的教学设施,学生的学习受制于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知识的获取主要靠书本及教师的传授,照本宣科的理论知识不仅枯燥而且脱离实际,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当学生真正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难以又快又好的适应正常的教学工作,经常出现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新媒体的便捷、丰富及互动正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新媒体在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的同时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将新媒体应用于课堂实现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真正达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目标,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

(1)通过微信实现移动式学习。

微信所实现的移动式学习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式的课堂模式,形成一种新型的自主、互助式的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是教学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课后的讨论分享,学生实际上也变成了信息的生产者。[3]微信参与的教学过程需要三个步骤的支持:首先,教师要申请微信公众号。其次,教师要创建所教课程的微信群。最后实现师生群内的即时通信。在这三个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借助于微信最终创造出自主性、交互式、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分三个阶段有:第一阶段,课前精心准备。课前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及能力水平为出发点,跟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并在群内优质的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依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第二阶段,课中认真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和控制讨论的方向并及时总结讨论成果。第三阶段,课后追踪反馈。课后教师要布置好作业以巩固教学效果,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追踪观察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为教学的改进和课下指导做准备。这一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上课前,学生及时收看微信群内提供的教学资料及学习要求,根据要求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复习和预习以及查阅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的工作,思考并提出有目的性的疑问,为讨论交流做准备;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发言,及时修改发言提纲,轮流代表小组进行观点阐述;课后,每位学生及时做好学习内容的小结,并在微信群中与老师或同学进行课下讨论并及时总结,必要时要完成书面报告。在这一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学生的积极参与将自己始终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这些学习的经验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教学理论的理解,促进其思维的进一步深化,更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兴趣、激发了动机、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通过微课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

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向职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借助微课提升学生的从教能力是一种便捷可行的好方法。“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新媒体的普及使得学生可以借助于手机等视频录制工具和微课软件制作自己的教学微视频,通过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在录制自己的微课前,学生首先应该掌握教学的基本过程和要求,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影像进行揣摩和对比练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选教学内容备课并进行模拟教学练习,同时录制自己的微课视频。最后,通过和同学、教师分享自己的微课视频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通过学生亲身录制的微课教学视频,一方面促进了群体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了学生的教学智慧。另一方面学生的教学及反思能力也得以发展。通过微课这种融感知、模仿和反馈于一体的教学技能训练,真正促进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最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从教能力。新媒体不仅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还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新媒体参与的教育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人的发展与创新,借助新媒体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强烈职业情感和坚定的职业理想,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他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反思能力的发展,最终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发掘新媒体的价值,更好的运用科技为中职教育和教学服务。

作者:刘瑞芳 单位:三门峡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邵守志,范若海,崔青库.新媒体几个属性标签[J].中国传媒科技,2013(5)54-56.

[2]郭宇,王晰巍,杨梦晴,张文晓.移动新媒体的知识共享因素研究——基于信息生态视角[J].情报学报,2014(12)1277-1287.

[3]范文翔,马燕,李凯,邱炳发.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