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目前,全国已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养成课程,各校对此非常重视,分别开设了诸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以及就业观教育等相关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各校在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效果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对于如何既考虑职业教育的一般性,又兼顾到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如何将过去的分散性教育教学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构建服务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等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探讨。而从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程的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中还没有开设“公司制平台职业素质养成”课程的先例。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各二级学院中实践“公司制”虽已有数年,但是,尚未将之形成一门课程,并缺乏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管理办法、各二级学院“公司制”平台素质养成活动及内容设计、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条件、课程评价办法等内容。
二、构建以“公司制”为平台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职业素质养成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职业岗位的第一质量要求,又是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职业素质教育应有特定的培养目标,特定的课程内容,特定的教育模式,特定的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一批素质高、知识实、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素质养成是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以“公司制”为平台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体系,能使学生在公司制平台中体验员工规范、员工岗位职责等,能利用公司制平台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职业素质核心能力,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职业素质训练,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业意识等职业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公司制”平台主要实现两方面的建设目标。
(一)引入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基本元素,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以行业企业的文化熏陶和规范管理为载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根据专业特色,对接相应的行业企业,根据不同类别行业企业的组织要求构建校内模拟或实体企业组织机构,并提供实验实训场地。用现代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练,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业意识等职业综合素质,彰显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二)在现代企业价值观引领下,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强化学生团队建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公司制”平台中,各班级通过组建分公司,改革常规班级管理模式,以不同的企业角色使学生在模拟公司的组织环境中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改变传统院校“学生———班级”的管理方式,创新“员工———公司”的管理模式。
三、构建以“公司制”为平台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一)构建思路
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日常养成实施平台(如模拟公司制、真实校企合作公司等),使“公司制”成为“金牌员工”职业素质日常训练与养成的平台和载体。各学院设置具有专业群(专业)特色的真实或模拟的公司及其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具体项目为纽带推动“公司”的真正运行。具体项目实施以“1+X”模式运行,即将学校的共性项目(如设置员工一日,始业教育、军训、讲座、社会实践、新生节、社团文化节、技能节、创新创业计划和竞赛等项目)与学院的个性项目(结合专业群特色的专业教育、职业素质训练项目)有机融合,并建立合理的基于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养成训练的形式上应包括始业教育、军训、讲座、社会实践、新生节、社团文化节、技能节、专业教学、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创新创业活动、网络自主学习、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做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三年不断线,并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公司制”平台作为高职院校“金牌员工”职业素质日常训练与养成的主要载体,为有效推进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责任教育为引领的原则。以责任为引领,将“责任”作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核心,将责任文化培育贯穿于公司制平台的训练始终,注重“责任”内涵的提升。(2)坚持以先进行业企业引领的原则。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标杆,以企业的员工规范、管理制度、项目实施、操作流程等各项标准作为校内公司的标准,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指导作用,构建专业对接行业、模拟公司对接企业、学生对接企业员工的三层对接的机制。(3)坚持学校统一建设与学院专业特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校依据行业企业一般特征,搭建“公司制”平台的基本框架。各学院根据专业特色设置日常养成的“公司制”实施平台,应分公司岗位,按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特定要求进行具体化设置。(4)坚持模拟与实体公司相结合的原则。校内模拟公司和实体校企合作公司同步建设,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特色,让学生在不同平台上体验公司文化、岗位特点、项目训练等。(5)坚持“三课堂”联动的原则。将“公司制”平台的载体要素贯穿于第一课堂的教学、组织管理全过程,贯穿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全过程。
(二)途径和方法
1.搭建“公司制”平台的框架。
学校以二级学院专业群为基础,有效整合资源,成立了彰显专业特色的模拟公司,培养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日常养成实施平台(如模拟公司制、真实校企合作公司等),开展常态化的养成训练,使“公司制”成为高职院校“金牌员工”职业素质日常训练与养成的平台和载体。“公司制”平台分为总公司、分公司两级。公司制平台的基本建设框架要求主要由高职院校制订,各学院根据学校提出的框架意见,对本学院所属的“公司制”平台建设要求进行细化。学校对公司制平台的基本建设框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建公司制平台;(2)营造企业文化;(3)建立公司组织架构;(4)制订公司管理制度;(5)组织公司运行;(6)实施员工角色体验项目。所谓模拟公司,就是把学校当企业、校区当厂区,将学校相关领域的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等工作转化为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在仿真运作中嵌套教学内容,从而让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使学生无需走出校园就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在模拟公司里,同学关系成了“同事”关系,往日的班长成了“执行经理”,同学成了“公司员工”;学校还积极引进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的运作模式、企业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职场氛围,并建立合理的基于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
2.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功能。
职业素质教育必须融入和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基于这一认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除明确知识和能力目标外,还明确了学生的职业素质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每一门课程的职业素质要求;在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每一课程单元的职业素质要求,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内容和方向。同时,学校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必修课程,该课程中包含了责任教育、生活技能与生命安全、职业素质核心能力、职业发展指导等五大教学模块,以及职业素质集训营这一训练载体,贯穿了学生在校期间的1-4学期。该课程在教学形式上彻底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探索实施了“授课+训练+养成”的综合培养方式。同时,学校还建立了职业素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职业素质网。
3.构建“公司制”平台课程内容体系,加强日常养成。
在“公司制”平台素质养成教学体系中,以学校提出的“员工规范”为总要求。以“员工规范”为基础,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让学生切身体验不同的岗位职责;并量化职业素质教育考核指标,将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要求分解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用公司员工的量化标准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并与“公司”的“经济效益”挂钩。员工规范主要是指在“公司制”平台中各种对员工的纪律约束及行为准则。学校提出员工规范的8项内容,主要包括:仪表、交往、守纪、诚信、责任、卫生、质量、安全;进而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日常管理,通过“角色体验”训练,使学生体验不同的员工岗位职责,再在“主题活动”中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公司制”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员工规范”、“角色体验”和“主题活动”3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对应提炼出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并分别制订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由各责任部门负责承担模块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及考核方案的制定与实施。(1)员工规范模块。员工规范主要是指在“公司制”平台中各种对员工的纪律约束及行为准则,学校提出员工规范的8项内容:仪表、交往、守纪、诚信、责任、卫生、质量、安全。各学院结合专业行业特点制定细化员工规范的内容。(2)角色体验模块。员工角色体验模块以“1+X”模式进行,即通过校级的共性项目1(员工岗位体验)与学院的个性项目X(结合专业特色的角色体验)有机融合进行角色体验。按照规定的项目体验完成即为合格。员工岗位体验是指依据岗位职责,通过岗位轮换的方式进行不同岗位体验,每人至少体验一个岗位,并考核岗位体验成绩。对于学院个性角色体验项目(X),各学院应在具有专业群(专业)特色的真实或模拟的公司中设置员工角色体验项目,如完成学院规定的体验时间即为合格。(3)员工主题活动模块。员工主题活动模块以“1+X”模式进行,即进行校级主题活动(七色之旅主题活动:红橙黄绿青蓝紫)与学院特色主题活动,由相关责任部门和二级学院提出活动细化方案。完成规定任务即为合格。校级主题活动主要是指“七色之旅”主题活动,七个主题在方案中由各自责任部门明确学生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学院特色主题活动主要是指各二级学院在以往的主题活动中长期积累并形成一定品牌的学院活动,或结合行业专业特色的真实和模拟的公司特色活动。
(三)保障机制
1.加强制度保障。
在学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下设办公室,设在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心内。各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配强配足具体管理实施人员。为使“公司制”平台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将“公司制”平台工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各单位、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以确保“公司制”平台的顺利进行,做到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具体可行,考核客观全面。
2.构建考核体系。
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测定和评估职业素质教育的绝对水平和相对位置,监控职业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评价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效。课程考核分为学校对总公司(学院)考核,总公司对分公司考核,分公司对员工考核。学校每学年对各学院“公司制”平台进行考核,采取听汇报、看材料、抽查公司、召开座谈会、验收展示项目等方式进行。“公司制”平台考核结果将纳入学校对二级学院的考核项目。学生考核按照两级考核制,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以“分模块考核、统一评定”的方式进行考核。“分模块考核”是指3个模块的考核内容由各自责任部门负责设计、实施、考核;“统一评定”是指当本课程的3个模块均达到合格,则最终成绩可认定为合格,若有一个模块不合格,即认定为不合格。
3.建立教学团队。
要积极引导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教育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提高他们在专业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可聘请企业家、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职业素质教育教师队伍。最终,依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通过高校、学生、社会、家庭多方的共同努力,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理想、性格特点,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打造未来企业的金牌员工。
作者:邱宝荣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