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既要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又要结合学生岗位工作过程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提供支撑。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通用的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实用写作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进一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优秀的职业人,真正实现高职教育“能说会做有修养”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将“过程导向的课程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多元智能的学生观”、“终身学习的教育观”作为课程设计理念,将“服务于专业,贴近专业”立足职业需要设计教学项目,以活动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的体验式课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并且鼓励自主性学习与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其中,按照“过程导向的课程观”立足职业需要设计的教学项目是“服务于专业,贴近专业”的具体体现,即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根据学生工作岗位、工作流程以及课程目标设计教学项目。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在制定授课计划时采取一个专业一份计划的方式,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特色教学。除了统一的教学项目外,教师可以在经过集体讨论后,根据所教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合理调整项目,满足不同岗位对沟通与写作能力的要求。体现“建构主义学习观”和“多元智能的学生观”的理实一体课堂在仿真工作岗位上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人类的语言沟通处在一定的社会活动情景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情境教学为教学设计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教学构建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仿真”教学情境,以学生当下的生活及普通职场沟通难题为场景,让学生在体验、解析中演习沟通知识,增强应对不同情境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与教学项目密切相关的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提供一种工作或生活情境,让学生组成团队,用课程所学去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展示所学的机会,让学生敢于表现、善于表现。在小组自主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发挥所长、增进友谊、学会合作、相互评价。这种实践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活动,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鼓励自主性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基础,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和作业,让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和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延伸学习的课外书籍和网站,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满足求知欲。这样既扩展了教材的信息量,也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思路
1.“服务于专业,贴近专业”根据岗位工作流程确定课程教学项目。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根据学生相应岗位工作流程,结合课程要求设计课程目标进而选择课程内容。按照学生从求职到完成项目到晋升的全过程调整教学顺序,使根据学生工作流程和岗位晋升情况设计的8个小项目(成功求职、组建团队、活动策划、召开会议、解决分歧、维系客户、成功竞选、管理团队)组成一个学生成长的贯通全课的大项目。
2.利用原有优质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沟通”与“写作”。
“沟通”包含“语言沟通”和“书面沟通”。之前的两门公共基础课《普通话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与《实用应用文写作》为本课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沟通与写作》这门课并没有刻意把语言沟通和写作分开,而是将二者紧密结合。事实上,对学生来说,学习语言沟通和写作都有难度,分开学习必然事倍功半。然而,根据认知规律,语言沟通和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沟通可以促进写作的学习,写作也可以作为学习语言沟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沟通。因此,课程从项目任务出发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有效沟通。在语言沟通前要完成相应的书面沟通材料,帮助同学在语言沟通前充分思考提高沟通的效率,也在项目中完成多种文种的学习和应用。
3.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理实交替实施体验式课程教学。
本课程教学实现理实交替,并将传统课程的“理—实—理”教学环节改革为“实—理—实”。首先为学生创建、模拟各种工作生活的情境,包括正常情景和意外情境、出错情境,从而布置难度适宜的任务由学生团队独立完成,之后安排学生相互点评和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并允许学生反复实践取得最好的沟通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学生表现作为课程资料,或由学生课下录制作为作业提交,课上进行观摩比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课程特色
本课程作为职业素质拓展课,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长及职业素养养成起到关键作用。课程以实践知识为学习的起点,以职业工作过程逻辑组织教学内容,以“做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学习成效,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起基础性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1.“项目化”的课程设计。
目的是打破传统学科教育重知识系统、重知识学习、重章节结构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线索,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2.“任务驱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任务情境,在每个项目中都含有若干任务。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3.“理实交替”实施课程教学。
本课程教学实现理实交替,并将传统课程的“理-实-理”教学环节改革为“实-理-实”,首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各项情境任务,之后安排学生相互点评和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并允许学生反复实践取得最好的沟通效果。
五、创新评价方法,进行全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评价上首先是进行全过程控制,内含课前沟通力测试、课程进行中行为表现整体评估、课程结束后知识考试与能力测试以及反馈建议的全过程教学控制;其次是做到全要素考核,内含对每个学生一个学期的课堂行为表现(内容包括课堂纪律、形象仪态、声音语言表现、身体语言表现、听课态度、参与度、笔记与反馈等)、作业、期末综合考试、期末卷面测试等有关学习要素进行全面考核;最后是分数比例将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占40%;期末综合考试30%;期末卷面考试占30%(其中期末综合考试是指学期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设计的情境测试题,测试在课堂进行,由教师评分)。
作者:王倩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