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策

摘要:新的时代给职业教育的育人内涵赋予新的内容,当前职业素养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版块。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素养铸造工程,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教学、学工、行政三方协同,为职业素养教育搭建一体化育人平台,优化第一、二、三课堂的内容与组织模式,有效实施“三个融入”“四个融合”,促使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内涵气质明显提升,使其职业素养教育更加体系化、规范化,实现了“技艺融通、秀外慧中”的育人目标,真正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推进江苏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提出要“突出培育职业素养和塑造工匠精神,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由此可见,未来职业素养教育将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版块。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职业素养铸造工程,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我们认为高素质的重点即是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发展的一体两翼,两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为职业素养教育搭建了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平台。该平台采用教学、学工、行政三方协同的方式,优化了第一、二、三课堂的内容与组织模式。学校的系列举措,都是为了促进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做实、做好,真正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前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在理论、实践经验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通过各项目的实践,学生培养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效。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在学院职业素养铸造工程的整体设计与推动下,朝着现代服务类高端职业人才的方向发展,实现了“技艺融通、秀外慧中”的育人目标。

一、实施“三个融入”“四个融合”,保障育人成效

(一)“三个融入”的设计与具体实践

1.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按学院职业素养铸造工程的整体设计要求,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2018级开始将职业素养教育较为系统地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毕业时修满24学分的要求,进一步突出职业素养教育在人才培养最终目标达成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上述项目设计思路,具体化为8门项目化课程,并正式列入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编制活页式教材、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化课程的标准组织开展。空中乘务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设计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的航空服务类人才,按照学院总体部署,分为思政项目和特色项目两大版块。各版块结合职业特点细化为多个项目,包括形象塑造类、语言表达类、思想政治教育类、准军事化管理类。项目设计时不仅考虑到航空服务类人才的素养提升,也兼顾到课外训练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度,通过多角度、全时间段的合理规划与设计,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

2.企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首先,聘用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师资队伍,这是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企业师资在教育活动中,能将职业精神与职业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并带入到专业课教学,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企业氛围。[1]其次,结合专业特点,将企业管理模式融入课堂教学。空乘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将航前准备会、航后讲评会、乘务组技能竞赛以及各类交流活动融入日常教学,按照航空公司对乘务组的管理标准和要求设计教学等。这都是企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优秀范例。第三,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前全过程中,适时适地开展企业文化熏陶教育。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组织各类职业岗位认知类型的讲座、报告,帮助学生认识行业、认识职业;在校学习过程中,结合专业课教学组织形式多样的岗位体验或实习,给予学生深入接触职业岗位的机会;毕业前的就业指导阶段,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3.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技能训练。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于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航旅学院在育人过程中,抓住“德技双修、工学结合”两条主线,将工匠精神融入第一、二、三课堂,真正实现三全育人。[2]第一课堂中,强调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其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作用,“师带徒”不仅仅体现在技能学习上,更体现在思想上,展现“敬业”。第二课堂中,强调专业教师指导下的有效练习与训练,以量变促质变,体现“精益”;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达到选优、提优的目的,更好地突出亮点与特色,凸显“专注”。第三课堂中,借助企业的力量,让学生直接感知一线、了解一线,通过实际岗位的实践,达到职业技能训练在校期间未能达到的新高度,呈现“创新”。

(二)“四个融合”的设计与具体实践

“四个融合”,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将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有机融合;将教师教书育人与辅导员班主任管理育人有机融合。通过打造专业的师资团队,专业导师与思政导师融通,第一、二、三课堂统筹安排,围绕核心素养重组内容,做好“四个融合”。

1.校企师资互兼互聘,实施三导师制,即学业导师、思政导师、专业导师,明确职责分工。[3]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渗透、互融互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实现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实现教师教书育人与辅导员班主任管理育人有机融合。具体分工如下:学业导师——学院教师,贯穿学业全过程;思政导师——学院教师,校企全程辅导;专业导师——企业师傅,传授职业技能。

2.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双场所育人的宽度。与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设立企中校的模式开展深度合作,设置专门的教学场地、学习空间、活动中心以及员工楼。在企业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和职业技能大赛,让学生能感受到在学校学习同样的环节和氛围,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有机融合。[4]

3.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课程思政作为职业教育倡导的教育新导向,应在课程设计的同时一并设计,并贯穿在课程教学中,不求时时处处有,但求适时适度有,努力让思政教育与技能训练相向而行,避免出现“孤岛效应”。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组织时,尽量选用饱含思政元素的项目、案例、素材,并结合时事及时更新,体现“课程育人”的价值和效果。

二、协同育人具体实践中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一)增加情景教学,提高岗位实景贴近度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加与职业、行业实际岗位高度相关性的教学环节,增加情景教学比例,模拟实际岗位情境,让学生更早进入角色扮演的状态,更早了解岗位实际,缩短岗位适应期。例如,客舱服务课程,按照客舱乘务员机上服务流程设置教学模块,结合学校空客A320模拟舱的实景,分配客舱乘务员角色,以标准化作业为考核目标,设计并实施教学,达到实景教学、实岗体验的效果。

(二)重视实践教学,回归职业教育本质

紧扣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教学,特别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岗位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摒弃理论知识的传统教授方式,将知识点贯穿在实践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用带领学生以共同解决问题的模式完成教学。例如,客舱安全课程,以机上应急事件发生为切入点,如客舱失压,引出解决方案,严格按照机上安全管理操作流程组织教学,以解除安全危机为教学终点,实现课岗融通。

(三)调整考核方式,注重过程与态度

在前两项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配套调整考核方式。部分需要一定理论支撑的课程,“卷面考核”不作为终结性考核而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强调实践能力的达成度;结合职业素养教育中职业道德的内涵要求,增加学习态度与职业精神的考核内容。[5]

三、协同育人实践取得的实效与今后工作的设想

(一)取得实效

1.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内涵气质明显提升。学生到课率明显提高,课后练习积极性提高,各类教学相关竞赛活动参与度提高,校园中的航旅学子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立“Promisingyoung年轻有为”英语学习小组,每周开展至少一次学习活动,每个学期组织一次期末汇报演出;每学年组织一次“读书月”系列活动,活动包括不同项目版块,将丰富课余生活的视角逐渐转移到提升文化内涵上,同时评选“最佳读者”。近五年,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在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职业周展演中获奖,每次成绩均位列全校前两名,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与职业归属感。

2.准军事化的实施,促使学生组织纪律性、规范意识明显提升。准军事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团队意识,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学生行为习惯显著变好,表现在集合迅速、队列整齐划一,每周三次晨训、两次晚训,除身体原因外没有缺勤的现象。准军事化的实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近三年学生违纪现象大幅递减,上学年违纪处理仅为个位数,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做到了内化于心;在准军事化管理过程中,应用队列口号,队形比赛等要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准军事化管理的成效,在宿舍管理上成效明显,宿舍评比上学年稳居全校第一。

3.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化、规范化,可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范式。学院多次召开职业素养研讨会,并成功举办职业素养教育展示周,育人工作体系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围绕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获批江苏省哲社课题两项,获批无锡市专项课题一项,获批校级教科研课题若干。以空乘专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专业群获批无锡市职业教育现代化品牌专业群,空乘专业成为学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空乘专业英语课程成为学院首批精品课程,空乘专业学生参加全国空乘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参加全国茶艺比赛获得优秀奖。此外,职业素养教材获得校级立项并已投入使用,职业素养课标建设完成阶段性任务,职业素养课程执行效果较好,各项建设成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同类高校的认可与好评,可以成为同类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借鉴范式。

(二)今后工作的设想

1.优化职业素养教育方案,提升实施成效。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素养教育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新体系下以新方式运行,特色项目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素能项目课程设计上突出职业基础素能与核心能力的培养。空中乘务专业紧密围绕“技艺融通、秀外慧中”的核心育人理念,以“准军事化管理”为抓手,以职业技能训练为载体,着力打造、培养优质的现代服务人才,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的螺旋式提升。

2.进一步改造内容,以考核促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项目化课程仍要有序推进、扎实开展,进一步课程内容“改造”,使得内容安排与专业紧密结合、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结合,并逐步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同时,以考核促提升,每个项目都要设置考核环节,考核标准不仅仅是“及格线”的概念,而是融入“提升度、提高度、成长度”的概念,提升的内涵设定为“就学生个体而言,现在与过去比较的提升度;就学生群体而言,相互之间比较谁的提升度更明显”,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

3.寻求准军事化管理的可持续性和多元化发展。准军事工作的可持续性首先取决于“人”,需要引进或者内培合适的人担任教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军事化管理与训练。准军事化管理的多元化发展,体现在项目形式和内容上,增加军体拳、格斗术、组织徒步拉练、集体拉歌等项目,达到提高积极性、提升团队意识、增强学生体魄、强化技能的准军事化管理的目的。

作者:陈蒙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