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研究(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研究(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研究(4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摘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工科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或培养职业素质与专业教学分隔不连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该要在保证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所用及未来生涯规划有清醒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尝试和思考,理论结合实践,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素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人性化教学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介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这门课是所有工科专业学生都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他研究了机械在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的公差以及检测技术,无论是对学生今后专业理论的学习还是具体的实践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门学科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综合应用性也较强,是工科类专业学习专业课程之前的基础桥梁课程。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工科人才的培养来说,意义重大。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所谓职业素质,就是指从业人员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职业素质除了包括所从事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这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但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教学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课程的教学,主要按照教学大纲讲述课本内容,本篇文章,主要从多种教学模式改革,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

3基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多种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在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提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教学与工厂实践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并且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加入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来提高职业技能,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目前大部分的院校的主要教学状况是:理论教学在教室,实训教学在实验室,工厂实践在车间的模式。这样的模式第一是在时间不连续,第二由于学生是初学这门课程,专业课还没有学习,在课堂上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结合实践的具体应用,进入车间时也难以自行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也不利于职业素质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个设想:

(1)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综合教学。

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先进完备,可以通过现场播放幻灯片进行理论教学,那么在利用幻灯片讲述理论的之前,我们可以先设置模拟的工作环境来引入,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了解所学课程的具体应用,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作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中的难点――形位公差的教学为例,在讲述形位公差之前,我们可以拿一个二级减速器的教学模型和零件挂图来进行知识点引入,在二级减速器中什么位置有形位公差的要求,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如何确定形位公差的,在零件制造的过程中是如何保证行为公差的,在装配的过程中形位公差的影响,让学生切实了解所学内容的作用。

因为有放映幻灯片这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在理论教学中搭配实物、挂图,还可以有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比如说,在幻灯片中加入视频和动画。二级减速器如何工作可以由视频来展现,拆装的过程可以在课堂中实地操作,而对于难以展现的细节或重点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画加强展示,配以动听的声音引起学生注意。并且为了解决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教学的不连续性,可以考虑在实验中制备教学设备,直接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听课,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相应的对于教学内容,应该也做一些变化来适应教学方式,比如问题式和模块式的教学方式。所谓问题式,就是在授课之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二级减速器中齿轮与轴的装配出现无法装配、装配歪斜或者噪音较大的状况应当如何分析解决;模块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二级减速器的设计和拆装实训整合到互换性和测量技术教学中,将实训内容按照理论教学大纲分成若干个模块教学,比如零件中齿轮轴的设计,尺寸公差的设计,在制造过程中如何保证精度以及如何测量等等。这样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理解的效率,也为以后的工厂实践打下基础。

(2)教学过程的人性化。

人性化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我们在授课的时间重点在授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接收情况,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在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换位思考,因为无论课程是多么的简单,初次学习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难度,从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乐于学习的课程往往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授课严谨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比较多样化且以浅入深的方式教学。课堂上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理解压力、不照搬教科书死板教学的老师学生往往比较喜欢,更重要的是,要以学生的角度来讲授课程,而不是以一个有丰富经验的熟练工研究问题。

(3)提倡学生独立尝试和思考。

在问题式和模块化教学中,必须要学生转变听课的方式,从以前中学习惯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只有独立尝试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敢于尝试、敢于怀疑、乐于求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这样无论是学习还是今后的职业生涯,都会有莫大的益处。

在经历了问题的提出、模块化知识点的引入、多种教学方式的学习之后,还需要学生适时总结和归纳,联系相关课程(比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制造等)完成相应的练习,经过实践考核合格才能算是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4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细致的引导和培养,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利用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切实系统掌握所学的知识,适应跨世纪高级专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金凤,邱勇夫.创新教育的战略意义与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4):90-92.

[2]赵俊生.谈高等教育中的素质与创新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18(2):21-22,152.

第二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

[提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双重属性,主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高职院校教育环境作为高职教育基本的构成要素,对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高职人才培养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保障,即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合理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环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校录取人数的逐年增长势必导致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直接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职生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一名大学生能否顺利进入社会并被社会所接受,与其职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大学生受到各领域企事业单位的广泛青睐。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强调职业,强化劳动技能的运用,培养能够在生产一线完成操作、维护等活动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职业素质的培养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环境不突出,还是局限在传统的模式上,甚至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都很陈旧腐朽,还是封闭式的传统教育环境,缺乏现代化、开放式的职业素质教育环境,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素质。另外,学生本身的就业前职业素质准备不足,也是构成因素之一。

1、缺乏工学结合的开放式职业实训环境。首先,实训环境基础设施薄弱,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教学设施等方面难以满足先进的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其次,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滞后,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缓慢,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缺乏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再次,实训模式改革滞后,没有真正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实训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但是,行业企业、厂校合作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缺乏良性的师资队伍建设环境。专业指导教师应是具备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的双师型人才,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高等职业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形成优良的职业实训环境。实训环境基础建设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良或者扩充,但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却是困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影响实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可以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与高职教育要求不相适应,无法满足高等职业素质教育培养的需要。

3、学生就业前职业素质准备不足。学生成才意识强烈,而成才行动缓慢。虽然大学生对事物具备了判断力,初步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行动和思想差距很大,他们渴望求职成功,但缺乏行动,缺乏持久力、专注力,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退缩。没有职业准备,缺乏职业角色意识。他们不了解岗位要求、岗位职责,以及胜任这份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不注重职业意识的训练。职业素质认识的缺失和准备的不足,导致学生认知的应聘能力和企业需求的预期产生分歧,使大学生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4、学校职业指导体系不够完善。职业素质培养离不开学校职业指导。对于学校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近半数接受调查的在校生回答不知道、不清楚,尽管学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给予相当的重视,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并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离全员化的职业指导尚有距离。学校职业指导很大部分仍停留在毕业前夕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和工作职位的介绍,系统完整的职业指导体系并未真正建立,学校职业指导也尚未达到全程化。

5、工学结合尚待加强。大学生缺乏实践主要表现在:在校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多提供实践机会,到用人单位参观实习实践;毕业生们建议能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多提供社会和企业实践机会;用人单位建议让学生多了解和接触实际的工作现场;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团队训练、职业拓展训练、创业训练、模拟招聘会训练、模拟实操训练等。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大学阶段是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抓住并利用好高职学生职业观方面的特点和时机,以适应市场需要和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为原则,充分利用高职学院、企业、行业以及社会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职业观教育,促进职业观教育持续、健康、有序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特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设置高职院校职业观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职业道德行为养成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还可以促使学生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高职院校应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全面构建专业化的职业观教育课程。职业观教育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应综合利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来揭示职业现象,解释人的职业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再次,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另一途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课程教学,可以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毕业实习、校园创业及从事社会兼职、模拟性职业实践、职业意向测评等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课程训练。

2、积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教育载体体系。首先,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教育中,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教师指导来获取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不充分的。在职业教育中实习实训被视为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累职业经验、提升职业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强调的是,高职院校必须对每个参加实训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实训要求,并对实训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发挥实训效果;其次,强化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要使企业明确职业教育对其发展的积极作用,成为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制定职业培养目标,修订职业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提供职业教育最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要扩大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参与的形式,企业可以通过出资委托学院培养特定专业人才、与学校联合进行科研开发、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等多种形式,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的形成和发展。

3、努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教育建设队伍。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尚未指定职业观教育的专职教师,绝大多数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兼任。他们的职业观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日常事务也十分繁忙,很难保证职业观指导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按照学校实际情况,按照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比例的专职职业指导教师,他们应具备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资讯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对市场信息特别是人才需求信息有一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保证职业课程和职业指导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尤君.职业素质基础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崔国富.大学生职业素质构成与综合培养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周沛江.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环境建设研究[M].2010.

[4]蒋静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M].2012.

第三篇: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摘要】职业素质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高职高专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对高职教育模式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探索职业素养的内涵,促进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人才培养

一、职业素质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内容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在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即学生毕业后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它既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业潜能等。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1)职业心理素质不良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高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在校生认为目前自身最欠缺的职业能力调查一项中9.9%的同学选择了心理承受能力。一些高职毕业生在访谈中反映,由于自己高考没有发挥好,而进入高职院校,在入校后常会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耐挫力差、缺乏进取心,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毅力,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拼搏进取精神。此外,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与学习相关的事都没有兴趣,生活中常常因为同学之间的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甚至激化矛盾。

(2)职业道德水平底下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认为目前自身最欠缺的职业能力中,有6.4%的同学选择是非能力,有7.3%的同学选择思想认识水平,有10.9%的同学选择心理承受能力,有7.3%的同学选择社会责任感。从数据上看,我们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价是较低的,这一点也恰恰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在与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很多企业人士在被问及“目前高职毕业生哪些方面能够符合企业需求?哪些方面存在差距?”这个问题时,都表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缺乏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3)职业能力素质较弱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该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所具备的相应能力。通常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部分。在对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在校生认为目前自身最欠缺的职业能力一项中显示:10.1%的同学选择岗位技能,7.4%的同学选择职业知识,10.3%的同学选择职业经验,8.5%的同学选择职业兴趣,4.6%的同学选择学习能力。另外,在与高职学生的访谈中,又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高职学生普遍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不足、专业拓展面窄,学习能力弱、外语能力低、计算机能力不足、信息意识弱、不善交际、缺乏团队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等现象在学生中比比皆。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重点路径探索

(1)开展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组织策划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通常是指高职生通过校企文化熏染、技能教育,以及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景点,利用社团活动、创业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课程,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职业素质教育不可能完全由课堂来完成,也不可能由学生“独善其身”来达到,对于群体活动,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是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方式。通过开展活动,把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丰富课余生活,开阔知识视野,增进同学问的友谊,增强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进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高职院校必须造就一支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形成相应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梯队,才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一方面,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承担教学实习或生产实习的指导和考核工作,以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利用假期把部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锻炼。

(3)构建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

要想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必须在专业的实训基地构建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接受各方面的训练和熏陶。这样,在他们毕业时才能具备就业竞争优势,可以直接进入企业,或缩短适应期、很快被用人单位认可,或迅速转岗。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既是技能训练,更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环节。此,高职院校首先应通过详尽的社会调研,结合企业及生产岗位的要求,制定出专业实训的规范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实训教学规范为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工作作风。

(4)技能大赛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养和专业实训提供了近距离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通过技能大赛,不仅搭建了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展示的平台,更是引领了职业技能培养的方向,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易今科.论高职“订单培养”的内涵与分类[J].职业管理,2009(6).

[2]王保军.订单培养校企双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

第四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对策探究

【摘要】目前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较低,职业能力较差,与用人企业的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导致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差。文中阐述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素质;就业;高职学生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其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还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等。高职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因此,职业素质也是高职学生立足社会、自我发展的基础条件。

1.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现状是:市场观念不强,专业设置针对性较弱;人才类型的社会需求不明确;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仍很薄弱,主导思想未能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太合理,没有明显的职业技术优势;对毕业生就业关注不够,就业率不容乐观。而作为学生,往往感觉最多的就是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对职业的不了解让学生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知道目前所学的课程在工作中有什么用?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在素质方面还是在技能方面都与社会的期望及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建立长效的就业指导机制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

长效的就业机制包括聘请职业规划指导专家、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行业专家担任学生“职业指导师”和“就业导师”,定期开展企业调研和就业市场分析,对毕业生定期回访,有计划的邀请毕业生回校开座谈会等多个措施,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就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学习与就业全程指导,为每个学生在校的学习、实习、就业以及就业后的长期发展,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指导。使得学生在校时就对本专业就业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有充分的了解,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找到就业的方向和定位,带着目标去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对我校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也了解他们走出校门后的成败得失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将调查结果反馈到学校有关部门和各学院。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专业建设和调整。

(2)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建立突出职业素质的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研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能够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邀请企业及各行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并且让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也参与进来,根据社会科技、产业的发展来合理修订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时,首先要合理设置综合能力素质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及身心健康课程等,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其次要合理设置专业能力素质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这部分的课程开设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态度以及职业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最后,学生在校期间,将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大一到大三的每个学期中,按规律分阶段的安排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内容,涵盖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和能力拓展、就业过程指导、创业教育等职业指导的内容,从而突出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教学环节的改革可分为课内教学模式和课外教学模式的改革。课内教学模式的改革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内容上,应理论与实践并重,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出发,开发课堂教学环节,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改革中可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采用仿真软件模拟企业生产、设计的流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营造宽松和谐、气氛融洽、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等方法;学院也可加强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使得学生在有效地学习单元内对所学课程进行消化、巩固和提高。课外教学模式的改革可采用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组织科技小组、兴趣小组、电子协会,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了解职业是什么,职业是做什么,就业靠什么,职业忌什么,增强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创建各种学习论坛、qq群,提供免费的教学资源(课件、专业课教学视频、各类仿真软性),鼓励每位专业老师都要参与进来,为学生搭建专业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

(4)教师团队的职业素质培养

专业教师只有走出校门,深入工厂,才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事实是高职教师大多是一毕业就走上了教师的岗位,虽然他们的学历较高,理论知识很多,但是却从未真正的走到生产第一线,并没有去企业工作的经历,因此,学校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工厂或院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加实践经验;也可以从企业或者科研单位引进退休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且加强兼职教师与本校专业教师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要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首先增加教师的实习机会,或者通过校友、兼职教师等各种途径联系小企业,利用节假日进行参观,或者现场观摩相关职业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教师团队的职业素质。

(5)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张,学生择业和就业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往往会出现就业焦虑心理、自卑保守型心理、抑郁压抑型心理以及浮躁盲目型心理等。学院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使他们能够从容的面对复杂的求职环境。

3.结束语

总之,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出路,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本文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来提高高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刘玉泉,李一鸣.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2):106-108.

[2]朱传福,吴伯明.浅议数控专业课改革与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J].装备制造技术,2011,(2):199-201.

[3]张翠玲,张连绪.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1-7.

[4]郑翘.浅谈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78.

[5]雷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几点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