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探究

摘要: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机遇期,有力支撑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为技能型人才供给助力,也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水平技术能手和大国工匠。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通过“三融合两对接”职教师资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可以有效解决职师资师培训中存在培训需求不对称,培训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简单,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关键词:

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创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职教师资培训与研究工作。2006年率先在陕西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2007年全面开展教育部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至今10年不断线,具有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涉农职业教育干部培训悠久历史和传统。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经过“素提计划”已十年有余,中央和地方凝心聚力、深入实施,投入之大令人振奋,参与之广前所未有,力度之强催人奋进,各地创新制度、完善体系、加大投入,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取得长足进步。当下,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已下发。面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传统的培训形式显然已跟不上或不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经调研实践发现职教师资培训中培训需求不对称,培训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简单,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且亟待解决。为此,通过研究实践,提出了“三融通两对接”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如图1)。

二、整体思路

师资培训的效果体现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培训需求的把握是开展好培训的先决条件,课题组研究以“三融通”即在训前、训中和训后,通过培训方(学校、基地)与企业行业的融通,与政府社会的融通,与受训方(职业院校)的融通将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相结合,解决培训需求的问题。通过“两对接”即培训内容与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的对接,培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和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对接来解决培训针对性的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创新了培训模式,优化了培训方案,改革了培训方法,加快和推进了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三、主要做法

(一)全面把握培训需求,提高培训针对性

在培训方案内容制定上,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培训方(学校或基地)与企业行业的融通,与政府社会的融通,与职业院校的融通”,充分把握培训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由专家教授、培训管理人员、受训单位领导组成的调研组,开展不同类型的调研。采用“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形式,即调研路线“从上到下”,而培训内容“自下而上”,灵活应用访谈、座谈、问卷及查阅资料等多种调研方法,有效把握各方面培训需求,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按照两对接即“培训内容与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的对接,培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和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对接”,使培训更加实际、实效。

(二)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创建了“六元一体”的培训教学模式,即通过课堂教学提高理论水平;通过企业实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结构化研讨交流提高解决热点难点的能力;通过课程开发提高开发新课程的能力;通过说课试讲提高授课艺术水平;通过论文写作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写作水平等,使培训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创新了“影子培训”学习法,即“如影随形”式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三)六大机制保障培训实际、实用、实效

1.师资队伍遴选上突出“双师型”

校内组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家教授,校外遴选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技能技术过硬的企业专业人员组成双结合的师资队伍担任师资。同时,通过滚动遴选机制保证培训师资队伍的规模和数量。

2.培训教材建设上突出知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材编写前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使教材内容突出专题性、实用性;教材编写完成后,组织专家学者对教材进行审定,提出审定及修改意见;教材经培训学员使用后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再修改,使教材内容更加实用。

3.“校政企”合作机制

利用学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优势和地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将两大优势转化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办学强势。在校内充分挖掘科研推广基地、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实验中心、教学场站等服务教学的潜力,使学生、学员实习实训的绝大多数内容不出校门就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在校外充分挖掘入住企业潜力,通过政府或直接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使学员企业实习实训就近就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紧密合作”运行顺畅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新机制。

4.训前、训中、训后测评体系机制

训前开展培训需求测评,从组织和社会需求,岗位和专业需求及个人和个性需求等方面分层次开展调研活动,按需制定培训方案;训中通过测评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训后跟踪调查测评培训效果,为培训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项目负责制”管理

在培训组织过程中,实行项目化管理,分工协作式运行,设项目管理方(基地)、教学组织方(各专业相关学院)、项目负责人(由各学院主管领导和项目专家组成),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协作。

6.训后服务机制

项目组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后,借鉴商家“售后服务”的做法,提出了“训后服务”的理念,把每期培训班的结束,作为专家教授为受训者提供长期服务的开始。成立“训后服务办公室”,建立信息库和网络服务平台,开设训后服务热线,组建训后服务专家队伍,建立了训后服务长效机制。

四、实施效果

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地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明显提升,形成了一批不同专业类型的优质方案、核心教材、教学大纲、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库、教学演示文稿、教学参考资料、课堂教授视频等教育资源,成为中高职院校培训专业系统的、规范的,符合“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教学资料。项目成果经过“十二五”国家级培训班10个班次350余名学员,以及陕西、甘肃、内蒙等地市7个专业班次的中职骨干教师培训过程的实践检验,学员满意率在国培评教系统显示均在90%至94.75%,满意率显著提高。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职成司共在我校举办校长研修班、涉农职业教育干部培训班等10期,培训学员近2000人,网上评教系统显示满意率达98.5%。成果基于深度调研,出于科学的研发,较好地处理了五个对接。形成了从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设计、培训教学运行、培训教学管理、训后综合评价等完整的培训模式体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近年来我校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效果也得到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2]夏金星,彭干梓.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4(22).

[3]徐向平.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动因及未来战略领域研究展望[J].职教论坛,2016(21).

[4]谭永平.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基本特征及其培育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

[5]石美珊.对职教师资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6(21).

[6]汪月琴.职教师资教育培训品牌建设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2014(2).

作者:汪月琴 傅强 肖瑶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