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写作教学措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等职业教育写作教学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等职业教育写作教学措施

应用写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学科的公共基础课程,在生活与职业岗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能否得心应手地撰写应用文成为衡量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因而,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成为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是职业竞争的有力手段。然而,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教学内容的程式化较强,教师教学思路落后、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中职学生普遍被认为文化素质不高。虽说这是一种偏见,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语文水平的不足。只有了解了背景和成因,才能有的放矢,提出解决方法,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成效。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应用写作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受体(教学对象)——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较短,应用写作水平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都经过3年初中教育,而初中多注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的学习,应用写作的内容较少,除请假条、板报稿、广播稿等会偶尔接触外,其他文体较少运用。在这种教学大纲设置下,学生对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写作接触较少,基础较差,对此学生需要一个适应、学习过程。而且中职学生参加工作的时间比高职、大学生要早3年以上,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总量(包括语文课程)较少,文化素质积累不够。

2.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应用写作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

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偏重于专业课,认为专业课就是“主科”,用人单位也只是看重专业技术,所以觉得掌握了专业技术技能就够了,可以“一技走遍天下”,因此将专业课作为学习的重点,而基础课程属于“次科”,甚至可有可无。同样,部分老师也持同样的看法,导致对应用写作课程不重视,照本宣科地完成课程,更谈不上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了。在这种教学,授—受体都持同一观点的普遍心理下,一些没有偏科的学生也受到影响,在此门课程上用的精力有限。

3.现行教材求全求广,种类繁多,文体格式程式化,容易形成学生畏惧、厌烦心理

现行应用写作教材种类繁多,力求在面上“一网打尽”,如公文文体就包括了行政公文、法律公文等与一般工作、生活联系不大的文体。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人从事的岗位是基层和生产一线。这些文体真正应用得上、甚至接触的机会很少,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却占了实用语文教材较大的篇幅。这部分文体种类多,格式严谨、规范,缺乏感性和文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情感体验的自由展开,也抑制了学生在此年龄阶段独有的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容易陷入八股文式的窼臼。另外这部分文体在格式上类同,容易混淆,而且编排在课本前列,学生初接触应用写作便感觉枯燥无味和吃力,容易产生畏难、厌烦心理,不利于对其他文体的进一步学习。

4.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因为应用写作文体的共通性,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具有程式性的特点,通常是先介绍文体常式、格式和写法,然后是写作注意事项,最后是课后练习。不少应用写作课程仍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在教学上按上述教材编排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进行程式化教学,缺乏变化和趣味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而有所侧重。学生被动接受,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5.考核体制不完善,教学效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

当前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考核体制,但中等职业院校对教学效果的考评仍采用传统的考评方法,如教学督导抽样性质的听课观课,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习成绩、教师自评等,都是主观性很强的考评方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依靠教师的评改,而教师的水平、偏好等会影响到学习成效的评定,甚至为提高合格率而放宽标准。而机械、电脑等专业不但在理论知识的考试内容及评分方面实现标准化,在专业技能方面也通过实操及考取资格证书,或通过实习、用人单位的检验来体现教学成效。

二、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成效的方法

1.在思想上共同提高对应用写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应用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出一名中职生的素质与能力。一份有创意的方案,一份观点独特的报告,一段具有鲜明特色的自我介绍,均可能创造良好的机遇,甚至对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中职学生在心智方面仍处于成长期,一定程度上仍需要指导。教师应向学生灌输这种理念:社会不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在技术上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即“能文能武”。这样的人才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肯定是更大的,也是择优录取的要义。在相同的专业技术条件下,口头表达、文字表述能力优于别人,用人单位的录取意向不言而喻。所以学习应用写作不但是学文体格式,更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人生规划的准备,是另一种“专业技能”,能让人受用一生。

2.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可以制定针对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考评办法,包括制定考评标准和方式;制定标准化和主观性相结合的题库及答案;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评价与教师自评相结合的内部考评方式;对实习单位发放的实习评价增加实用语文方面的打分项;聘请大学的语文专业教授、专家现场参与听课评课、检查课件内容、抽查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组织教师参加系统内的教学比赛、专业刊物的投稿等,折算成分值。基于以上方式,形成对教师全方位的标准化考评体系。

3.整合教材,合理、有针对性地编排课程

就教材缺乏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把公文文体、司法文书、财经文体应用程度不高的内容删掉,或编排在课本末尾,只作了解;把常用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日常文书、求职信、简历、申请书、总结等按由难至易的程度进行编排、设置,并适当增加当下网络上流行的新兴文体进行介绍和学习,及时更新知识。

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欣赏水平。掌握应用写作技巧不是实用语文的全部目的,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才是根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新旧文体的比较和发展变化,以丰富的资料和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产生兴趣。如在教授专用书信一节课程时,可以选取文化名人的书信作品,从其称谓、落款、谦语、敬语、行文等来体味旧式书信文字之美;从信笺的纸张、图案、竖排书写以及书写介质—毛笔和墨汁等来体现格调之美、形式之美。通过类似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文体格式之余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眼光、增强文学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现时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包括情境教学、一体化教学、项目课程等,不一而足,采用的媒介和工具也十分丰富,包括PPT制作课件、视频、网络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视课程内容在方法、工具、内容等方面进行巧妙搭配,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例子作范文,从而打破传统的讲课方式;评改作业方面通过网络以电子邮件、QQ、博客的方式替代传统纸质作业,既节约成本,也提高效率。一种方法用到底,只会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影响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成效。

(3)在班内或班级之间进行分组编制进行协作与竞争,提高写作水平。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人的背景、素质、性格都不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或竞赛,如在调研项目、讲演、辩论等活动中分别负责搜集资料、整理、执笔等,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形成团队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4)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业评改。改变现今主要由教师评改试卷的单一模式,适当由学生一对一互相评改作业,或成立小组集中评改。学生代替教师改作业的做法早已存在,但原因多是为了赶时间,或减轻工作量而采用的非公开手段。虽然表面上看来方法一样,但学生互评的目的和效果与之有天壤之别。对学生而言,改变身份、转变角度,能设身处地地对作业进行思考、评改,有切身的体会,对自己、对被评学生均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同时能弥补同一教师单一思维的不足。教师对学生评改作业进行质量监督和把关,对好的作业和评改进行公开的点评和表扬,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对改作业的学生而言,批改后的作业也成为自己的另一份作业。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方法在客观上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习惯产生启发,能起到教、学互长的目的。

(5)积极参与校园内外各项实践活动。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与校内各部门、学生会、各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无偿为他们提供应用写作方面的帮助,由上述单位对此做出评价来检验教学成效,在全校范围内将应用写作应用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中去。如班中的传达、汇报、请示等大小事项均要求以各种对应的应用文体来提交;与校广播站联系,开辟专栏,定期播报优秀广播稿作业;结合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为校内各项活动撰写通知、海报、启事、调研等,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形成对学生的责任心、公益观念等人格塑造。另外,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实战能力,接受社会的检验,为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提早做好准备。

(6)在校内建立应用写作园地及数据库,提供学习交流的园地。应用写作园地包括壁报栏、校内文学组织、校园网站、书馆数据库等,登载学生优秀作品。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利用校园内部网站或电子设备,将历届学生的优秀应用文归集建库,便于调阅、借鉴,也可以作为教学范文来使用。这一做法客观上也为校史校档建设留下有用的资料。

(7)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外聘对口专业的优良师资力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水平;组织教师参加社会上、系统内的各类资格考证和考取更高学历,提高自身素质;与系统内同行进行横向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只有认识到当前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不足,从主观因素上认识到应用写作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和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进而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为社会造就一批既懂专业技术技能,又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同时也为应用文写作教学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妙绮 单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