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职业教育问题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职业教育问题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职业教育问题分析

2015年暑期,按照学校要求,笔者选择“郑州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这一课题进行了社会调研。分别调研走访了河南省教科文卫工会、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郑州市第十一中学、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学等单位的部分领导、教师和学生,对郑州市的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有关教育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梳理了自己的认识。

一、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形成办学品牌的原因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和高等技术工人,在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硬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与职业学校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硬件相比,部分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水准较低,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2.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能随着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的需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囿于原有的专业设置和师资等情况,毕业生难以根据所学的专业就业,所学非所用。

3.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在教学和实习中难以实现。

企业是新技术、新设备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由于中职教师在理论研究与经济开发能力方面相对薄弱,很难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管理效益,企业与中职学校之间开展校企合作的愿望不高。

4.中职学校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缓慢。

中职学校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受学校用地面积、校舍建设规模、资金投入、专业更新、设备换代、指导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

5.中职生厌学。

中职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课差,自卑,对学习有畏难情绪。二是中职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知识陈旧,而文化基础课课程多、课时长,造成专业课程课时相对少,增加了专业课学习难度。三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专业缺少中职教材,中职学校被迫使用高职教材,教材内容和难度与中职生存在距离。四是职业定位不准,对未来职业期望过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职业规划调整能力较差。

(二)普通高中没有形成特色化办学的原因分析

1.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单一。

依据我国的人才标准,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但是不少高中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高校选拔新生作为唯一的标准,“千校一面”,没有形成办学特色。

2.学校课程设置缺少特色。

大多数学校缺少依据自身实际,以学校为核心,进行自主的、整体的课程设计,没有建构一套基于国家课程、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3.对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评价维度单一。

对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评价仅仅过分关注学生文化课学科成绩,并将其视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许多教师眼里也是“一俊遮百丑”,文化课成绩好往往代表着包括综合素质在内的一切都好。

4.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

河南是人口大省,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70多万,又是高等教育薄弱的省份,仅有一所211高校,导致每年能考入一本的学生不足5万人。郑州就是河南的一个缩影。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若想在高考中占有先机,教师只好一味加压,布置大量作业,导致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

5.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大于内容。

学生作为德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其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着德育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德育的实效性。传统的德育活动中,德育内容的一元化常常造成观念的一元化。教育者往往将学生视为无情感、无偏好、无差异的“物”,当作接受训诫或者进行自我训诫的工具,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差异及内在成长。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品牌化办学发展的路径

1.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

校企合作乃至校企合一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最理想的合作状态是学校与企业合一。在这个背景下,就形成了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要求,是学校、企业达到共赢的必然选择。

2.鼓励中职教师继续深造。

一是制定鼓励教师做双师型教师的政策,从制度上规范、支持教师的再学习。学校建立教师进修奖励机制,为教师的继续深造提供资金和时间,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本专业的系统的实践学习。二是积极邀请行业专家、优秀员工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同教师一道制定课程方案,开发新课程,建立实训基地等。

3.校内外相结合建立实训基地,由政府投入建立开放性实训中心。

采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实训基地。专业所需实训设备规模小、投入少的可以由学校自行建设实训基地。专业所需规模大、设备多、安全性高、投入大的设备,可以由政府面向社会建设开放型实训中心,统一管理、统一配备资源,提供培训和信息服务。

4.建立中职生职业生涯指导机制。

设立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机构,确立工作制度。教师多用激励鼓励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畏难情绪,克服依赖心理、自卑心理,使学生学会梳理自己的优势、劣势,能够做到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发挥自己专长,使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5.设立重点帮扶“三差学困生”的组织机构。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大量的学困生,而且纪律差、学习差甚至有人格缺陷的“三差学困生”也并非个案。中职学校有设置专门重点帮扶“三差学困生”组织机构的必要。由该组织机构对这类学生进行统一重点帮扶,并制定帮扶的工作方法。

(二)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内涵提升的多样化发展之路

1.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核心,深化课程改革、培养方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普通高中要依据校情、生情,不断深化课程改革,逐步构建各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各自高中及其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优化课程结构,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建立“本校课程”体系。普通高中要不断创新培养方式,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学生未来生涯规划指导。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2.建立高中生与职校生交流、学分互通交换机制,打通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认定标准。

由教育部门建立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认定标准,达到标准的学生颁发相关证书。建立高中生完成所在学校的基本学习任务后,可以申请到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完成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学习任务后,给学生颁发两所学校的毕业证书。

3.建立多元化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

教育者需要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有精神动力的教育,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各方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合作能力等。对学生的评价,就可以建立在对学生能力所涉及的层面上。

4.重建新的德育思维方式和德育内容。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转变德育思维方式,建立起“自下而上”型思维方式,肯定德育对象能够由内而外地自我建构并提升自己的德性水平,德性只能由内而外地生成。德育内容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允许多元观点成为德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魅力。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郑州市中等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其他先进地区的中等教育发展相比,郑州市的中等教育还存在不足,呼吁郑州市的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广大学生一道共同努力,创造郑州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徐沛瑶 单位: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