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一)学校购置的实训设备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始终存在差距
近年来,各地为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大批校内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以青岛市为例,2008年青岛市投资2亿元建成了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基地购置了一大批数控、机电、模具、焊接、汽修等高端实训设备。特别是数控专业,一台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与此同时,各区市、各职业院校也纷纷建设了自己的公共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政府招标采购效率不高、企业生产线更新换代较快等多重因素,财政耗费大量资金采购的部分实习实训设备,很快就处于落后和淘汰的边缘。以我们首批建设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每年用于生产设备更新的资金都在五、六千万元,无论哪一个职业学校都很难跟得上如此快的设备更新频率。此外,各地域之间、各个实训基地之间存在着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等诸多弊端。
(二)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员工在质量上存在差距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到学校执教,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与长期工作在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相比,技能水平有较大差距。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学校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一般仅限于该专业通用产品基本流程、基本生产环节的了解学习,往往缺乏对于企业核心技术和重点环节的掌握和实践,这直接导致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训效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差距。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与企业的生产流程标准不统一、衔接程度不够,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到企业之后还需要进行二次培训,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顶岗实习、无缝对接。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主要在于学校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的生产环节、工作流程不完全一致,校企之间共同探讨开发适应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兼容。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度不够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主要是通过对学校发展历史、专业背景、相关文化等元素的诠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育人环境,从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经营文化,其目的是为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校园文化侧重于做人的文化,企业文化侧重于做事的文化。两种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在校内实训过程中,无法具体感知到企业的历史传承、奋斗目标和发展理念、企业的管理风格和特色、员工的文化素质和行为规范等等。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导致两种环境下培育出的人才也存在差异,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合。
二、青岛市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为解决上述问题,青岛市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在企业中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市教育局与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紧密合作,遴选了部分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在企业中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所谓的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是指政府利用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人才、技术及装备优势,在企业内部建立的承担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公益性实习实训基地。在实践中,青岛市归纳出了新形势下,在企业中建设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
(一)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属性
一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依托目前青岛市现有的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来建设,企业必须具有先进的生产线,能够面向社会提供产品。目前,青岛市已经在青岛特锐德股份有限公司、青特集团有限公司等5个生产性企业建设了公共实训基地。这些企业都是青岛市规模以上企业,其生产技术水平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以青岛特锐德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中国创业板第一股,注册金4亿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园和现代化的研究院,是中国最大的箱式电力产品系统集成商、电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箱变研发生产基地。二是公益性。公共实训基地应面向相关专业所有的中职学生,保证学员在实训期间能够参与实训岗位的培训与演练。相关费用应由财政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三是先进性。实训基地的设备配备应当保证数量充足,并尽可能达到与企业现有的生产装备一致,做到学以致用、学教一体,学员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得到理想真实的产品,达到教学所要求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如此次进入试点范围的青特集团2008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集团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其一线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
(二)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主要条件
在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之初,青岛市就明确提出了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合作企业或行业组织的遴选标准:即合作企业应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能够参与校企合作;已经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有技能培训的场所、设备、指导教师,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运行机制;在本领域内具备较强的专业优势和领先的技术装备水平,具备与先进生产工艺水平匹配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具有一大批技师和高级技师等一系列条件。
(三)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遴选过程中,坚持把住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遴选条件,针对有合作意向的生产企业逐家进行实地勘查,与企业反复进行相关具体事项的探讨和洽谈,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了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要求。以青岛海信模具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为例,基地专门根据模具集中装配工作特点,在装配车间划出两个班组区域,按模具班组标准配置,安装模具吊装天车,配备相应工具、材料辅料,实验模具,使每个区域具备真实模具装配环境。此外,企业专门配备2名专业钳工技师担任导师,按内部师傅带徒培训内容,开展68天相应培训。
(四)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之初,青岛市就明确提出,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应该按照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组织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统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教学成果评价和教育教学研究等。参与试点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企业应当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开展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以模具制造类专业实训为例,实训过程中,企业以模具操作工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核心,把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内容,整合模具拆装、按图加工、研模、组装斜顶、组装流道、出厂确认等现代新型模具开发环节,并与该行业标准相契合。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自行完成从模具设计、零件加工、工件检测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将课本所学知识与实际所需技能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彻底改变了学生理论与实训相脱节,课堂认知与企业产品实际相脱节的弊端,解决了课程教学与生产内容不一致的问题。在基地完成培训后,实训学生可以掌握模具研配标准及基本功、拆装模流程,实训基地每年可为社会培养60名高实践技能的专业模具制作技工。
三、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一)必须抓好顶层设计,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组织保障体系
在基地建设之初,青岛市教育部门就会同财政、经信等部门,制订了青岛市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出台了管理制度,明确了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遴选条件,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合理确定试点规模、试点层次和实施步骤。这项工作开展以后,市教育局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责任,分解了工作任务,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
(二)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完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政策保障体系
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应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和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积极性,把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此,青岛市专门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的奖补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学生优先进入实训企业就业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相关申报和建设工作。为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青岛市还鼓励这部分企业从参与实训的学生之中择优录取到企业工作,为企业储备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事实证明,这也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动力。目前,5家开展建设的企业已经与260名入驻基地实训的学生达成就业意向,取得了政府、企业和学生三赢的良好效果。
(三)必须坚持质量立本,完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对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对于提高试点工作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从试点之初,就建立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实训效果评价机制。实训效果的评价参考了行业组织的标准、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及学校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坚持校企共同考核,组织相关教师和企业人员进行评价。考核内容包括经济效果、人才培养效果和社会效果。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相关人员的考核,应该以参与率、教育行政部门和参与人员的互相评价为主要依据。对生产性实训使用的资金则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严格审核经费预算,认真做好成本核算。财政部门拨付的经费主要用于实习耗材、专家费、相关人员的工资、场地及设备租赁等成本。
作者:王铨 单位:青岛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