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性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研究背景及“教育性”内涵
石中英的教育哲学中提到“人的存在与教育”问题时指出,由于种种原因,现代教育给予了人们以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却缺少生存的理由和根据;现代人拥有了更强大的生存能力,但却对生存的必要性发生怀疑。这种怀疑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无意义感,威胁到人生的幸福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时下教育界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中“人”应该不只作为“工具的人”,也要作为“目的的人”;不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要考虑如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把教育和教学融为一体,认为智育是培养道德的基础,教学没有教育性就失去了目的,教育性的实现没有教学就失去了途径。他的教育性教学理论对教学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反映了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职业教育在英文中被称为“vocationaleducation”,意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在我国指的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其教学特点包括适应性、中介性、个体性、历史性和实用性。其中实用性不是仅仅为了生存、牟利而不择手段,更应注重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人格是否得到自由发展等,具有超功利的理想价值追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
二、加强“教育性”教育的必要性
有利于回归教育本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后,本科教育的师生关系呈现出异化倾向,更多的是知识传接,是一种人与器物的而非人与人的关系。但教育要为“人”服务,大学不仅要培养人力,还要培养人性,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通过行为、态度、情感等对学生的德、智、体、美产生全面的、积极的影响。加强“教育性”教育有利于减少高等职业教育精神的缺失。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盲目增加所谓趣味性和生动性,借口迎合学生单方面的需求,冲击了教学的教育性。如授课中让学生设计如何抢劫银行,一些高校的期末考试还出现“草泥马属于凶器”、“检举翘课最多的三名同学”、计算“屌丝”夫妇生高富帅儿子的概率、如何看待大学生约炮现象等奇葩试题来吸引学生眼球,误导学生的价值观,贬损了高等教育的尊严。“教育性”教育要求教育活动中既要让学生主动建构,尊重他们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又不能对他们的主体性过度强调,造成教育中不适当的混乱。目前高校推行了评教、评估、自主选课等制度,打通了学生宽松的申诉、复议途径,却没配套对应的监管和引导机制,使部分政治意识淡化、集体观念不强、个人素质偏低的大学生借机利用,导致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要看学生脸色,畏手畏脚,功利化授课,教学质量下滑,加强“教育性”教育有利于体现国家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就业和“人”的发展。职业教育起源于企业对大量技能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但技术哲学对技术力量进行“扬弃”和“人道化”反思,寻找职业教育的教育哲学基础,认为如果抛弃“教育性”,职业教育很可能沦为“技术人”和“职业人”的训练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学生为选择职业做“教育”准备,而不是企业为选择学生做“训练”准备。既不能从普通学校教育模式难以脱身,又不能朝绝对的企业训练极端奋进,同时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风险运算,职业教育只有超越企业本位的训练,才能激发“校企合作”热情,最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一定是德才兼备的人,这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指明了定位和发展方向。
三、加强“教育性”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校管理者的意识。在终身教育的要求下本科教育应该为使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做准备,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和思维。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更新教育观念,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重新定义学生观、知识观、职业观。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影响应该更加全面,做好教育服务和文化熏陶,不能仅以对接岗位和就业做准备。优化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增加学生专业学习的广度,通过专业技术性、理论性和素质教育类的课程搭建“教育性”教育的载体,通过课程中的间接德育培养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和荣誉观等,通过教师积极的语言、情感进行显性或隐性的渗透,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等。引导校园文化。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要引导高职院校追求真、善、美,把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影响。要执守大学精神和理想,使大学不沦为官场和商场,使教师不失去尊严和自由,使学生不丧失梦想和热血。保障教学评价科学化。要找准高职教育的本科定位,进行综合的职业教育,明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角色定位,并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做好“教育性”教育的引导,通过公正、公平、真实的手段使评价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目的的人”。
四、结语
总之,大众化高等教育要求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样化,初、中、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分类分级发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改善中国劳动力队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具有“教育性”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时代的必然需求和应有之意。
作者:匡中芹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质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