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政行企校”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学科建设若干问题
(一)“政行企校”合作中的高职学科建设理念问题
部分高职院校沿袭着传统的闭门办学理念,部分实施产学研合作的高职院校也缺乏与企业展开深入且广泛的切实合作行动。其根源有两个:一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于包括产学合作市场在内的整个市场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产学合作的效果不仅受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努力水平的影响,而且受到政府政策环境和行业协会的协调能力的影响。二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合作缺乏理性的利益分配机制。校企合作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分别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以形成互惠互利的资源共享优势。但由于校企合作的成果分配缺乏制度性保障,企业难以便捷地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稳定的预期收益,故而缺乏深入开展产学合作的利益驱动力。
(二)“政行企校”合作中高职学科建设的若干深层次问题
1.学科制度建设问题。
学术共同体是学科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建构“政行企校”在学术共同体框架下展开合作的机制,可以确保“政行企校”合作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性。当前高职院校的学术共同体成员仅限于高校教师及科研院所等圈内人士,而高职类学科建设的直接和间接服务对象则是学生和用人单位,这导致了学术共同体的决策者和服务对象的利益背离。
2.学科资源组织问题。
其一,决定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水平的首要因素是教师团队。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建设存在如下问题:高职院校非重点学科带头人匮乏,导致学科建设缺乏学术高度,脱离学科前沿;高职教师团队未能形成合理的年龄级差与学术梯队,存在显著的教学技能的代际传承问题;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失衡,较低学历的教师比重过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兼具专业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较为匮乏。其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专项经费制度落实力度不足,经费分配制度执行程序不规范。其三,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相关设施与设备不足。学科专用设施与设备是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学科建设实力水平的物化表现。高职院校部分学科的专业图书期刊匮乏,实训和实习基地总量不足,制约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提升。各地高职院校的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使得不同院校不同学科的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资源分布严重失衡,部分学科的实践教育资源冗余与实践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并存。其四,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不足。“政行企校”合作深度与广度不足,各方之间信息交互水平弱,知识成果转化率低。
3.学科体系架构问题。
特定学科的建设是对该学科所处时代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科内在规律自然演化的必然逻辑结果。其一,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科理论体系建设问题重点表现为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尚不健全,高职学科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理念多从传统的本科教育的学科体系中移植而来,缺乏针对高职学生学习与就业环境的适应性理论改造。从职教学科建设理论现状而言,高职教育的学科建设沿袭普通大学教育模式,偏重于书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教学领域的学科建设存在理论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问题,这使得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工作随意性较强,缺乏规范的实训教学大纲和教学成果评估标准。其二,“政行企校”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学科体系架构建设问题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制约。特定高职院校的学科结构设计方案不仅取决于该校领导及教师的意见,还受地方政府领导意志的影响和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左右。在高职院校的学科结构设计决策过程中,校方与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从而导致决策结果缺乏部门间的协调性,使得高职院校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成果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脱钩,从而影响“政行企校”等多方利益。
二、“政行企校”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学科建设优化策略
(一)“政行企校”合作中的高职学科理念建设
第一,高职院校应当紧扣特色化办学思路,集中优势教学资源打造出若干具有较高水准的特色学科体系。我国高职专业及学科门类体系庞大,而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有限,缺乏齐头并进的建设众多学科的能力和实力。高职院校应当遴选适合学院办学能力,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对提升学院美誉度有益的若干重点学科加以扶持。高职院校可从具有优秀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的学科、具有区域经济优势的学科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中选定本校的特色学科。
第二,高职院校应当秉持优化学科门类结构的理念来完善高职学科建设。高职学科门类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科之间并非孤立关系,而是呈现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的关系型架构。当前高职院校通常将学科划分为核心学科和一般学科。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既要偏重核心骨干学科和重点特色学科的建设工作,也要投入相应资源来完善一般学科和非重点学科建设。高职院校的学科结构设计与调整应当根据学校实力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将学科划分档次,依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有序地推进学科建设工作。
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应当坚持学科建设方向的先进性理念。当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学科建设的观点传播甚广。过度地强调学科建设的市场化导向将导致高职院校在追逐市场就业率较高的热点专业的过程中频繁变更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内容,弱化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使得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内容同质化。高职院校应当参考当前就业市场热点,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向,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学科作为本校学科建设重点。
(二)“政行企校”合作中的高职学科内容建设
第一,强化高职学科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通过完善“政行企校”合作机制,积极引进来自政行企领域的外部智力资源,培养一支特点突出、能力卓越的教师队伍。卓越教师团队的培养应当树立内外部培养相结合的理念。行业协会可积极撮合校企人才交流机制的建设,促使骨干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摸点调研,鼓励企业骨干到高职院校进修学习,从而有效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实战素质,确保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实体经济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培养还应当严格规范内部优秀教师遴选制度的建设,通过设计包含教学、科研和技能三项主体指标在内的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的方式,来反促高职教师自我学习的能动性,为学科建设工作注入鲜活师资动力。
第二,完善高职学科教育平台建设。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必要的办学经费来为各学科建立设施完备的实训教学平台,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通过实训教育来彰显其办学特色的能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政行企校”合作架构的力量,破除传统的自办实训基地的费力做法,转而强化高职院校与政行企之间的沟通力度,借助企业现成资源,办好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之间也应当强化合作,规避传统的各自为政式的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方法,转而建立可服务多个高职院校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再者,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政行企校”合作机制,完善学科教学与科研投资制度体系。地方政府可借助行业协会力量来掌握区域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一线企业的切实需求,并据此制订区域性高职院校学科教学与科研投资规划方案。
第三,提升高职学科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培养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实用型高技术人才。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级技工人才。此类人才既要掌握技术发展前沿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熟练操作高新技术设备的能力,能创造性地处理现代化生产系统在运行中暴露出的各式问题。这要求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方向须符合驻地主导性产业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应积极与行业协会及企业展开就人才培养方案问题的沟通,建立行校企间的人才培养利益协调机制。高职院校可利用政府财力、行业协会智力及企业资源,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地区经济从粗放式增长模式向精细化经营模式的质变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第四,优化学科管理体制效能。管理体制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制度保障。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沿袭传统的行政化管理体制,其弊端在于行政化体制所引致的官本位思想泛滥于学院管理层,导致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偏离教学与科研等核心工作。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完善现行管理体制、优化学院的基层权力配置制度的方式来落实教授治学的管理理念,促使高职院校回归以教师与学生为立学根本、以学术与教学为办学中心的本色地位。
(三)“政行企校”合作中的高职学科支撑力量建设
第一,政府应构建利于展开“政行企校”协同工作的制度体系。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弗里曼教授认为产学研合作的本质是一种政府行为,通过将产学研合作架构拓展为政产学研合作架构,将有利于提升地方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我国各级政府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和市场手段来强化对基于“政行企校”合作的高职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立法部门应完善高职学科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在《教育法》等教育基本法律中对“政行企校”合作给出强制性规范。政府还可通过财税刺激手段激励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通过“政行企校”合作方式参与高职学科建设。对于按指定方式投资“政行企校”合作项目的企业,政府应当应按投资额度等级给予该企业相应的所得税减免;鼓励国有政策性银行给此类企业以低息或无息的信贷授信额度;对参与“政行企校”合作项目的行业协会,政府应当根据项目规模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对高职院校主导的“政行企校”合作研发项目的试产及量产产品销售给予税费减免;对于“政行企校”合作项目下的人才培养与高端人才交流活动,政府应当出台政策以保障其跨单位流动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
第二,行业协会应强化其服务功能,在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过程中起到信息交换和资源集聚的桥梁功能,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行业协会可将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作汇总分析,并反馈给高职院校,为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的制订提供数据支撑。行业协会还可收集学校的人才供给信息和科研成果并反馈给企业,促使高职院校将其人才与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三“,政行企校”应秉持以市场需求为合作项目的依据,将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嵌入企业产业链中,形成高职院校的学科链条与企业的产业链条环环对应的态势。产业经济学理论揭示,区域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通过一定的关联性技术与产权安排而链接为一体,并依据特定的时空布局和产业流程关系而结成相互依存的联盟。作为提供人才与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的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将其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产业链发展相结合,将学科重点发展方向与区域间专业化分工体系相结合。高职院校可以将产业链合作形式作为“政行企校”合作的载体,借助产业链的贯通功能来联通高职学院的各学科门类,形成跨学科发展优势。
作者:张晓青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