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英语教师职业教育观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由五部分组成,即文化产品、文化群体、文化实践、文化个体和文化观念,其中文化观念由感知、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组成,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本文认为,文化是一个社团或一个民族的核心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它不仅包括人们共有的实际体系、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指教学行为),更包括其所共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二、研究综述
中外英语教师的差异一直是教师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试图通过对比中国英语教师与母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行为、课堂话语等,分析中西方外语教师在教学风格、课堂互动、评价模式以及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但是,以往研究更多是探究中西方外语教师差异的外在表现,却很少关注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成因。本研究计划从文化角度入手,以中国英语教师和澳大利亚英语教师为案例,探讨造成其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以期为职前教师教育和在职教师培训提供新的视角。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1)文化因素影响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学行为,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差异造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不同;(2)文化因素阻碍教师接受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研究问题
(1)导致中西方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差异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2)文化在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和教学行为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三)案例选择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所选两个案例一个是中国普通高校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应届毕业生,大学期间没有学过任何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课程,不具备与教学相关的理论基础,也未接受过任何教学技能的训练。另一个是澳大利亚非师范类本科应届毕业生,同样没有学过与教学相关的课程,同样没有接受过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两者对教学的感知和教育理念更多地是受其教育经历的影响,受其所处社会文化的影响,这有助于本研究中的案例分析。两个案例均在ABC培训公司教授小学英语,使用的是同一套教材。通过协商两名案例都同意配合研究,按照自己常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不特意为本研究做任何改变,可以确保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分析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差异,探索造成差异背后的文化成因。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主要从教学方法的使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课堂管理三方面入手。为了便于反复分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和对访谈进行录音、整理。访谈在课堂录像观看后进行,主要分析教师为什么设计某种活动,为什么如此组织教学、反馈等。所有数据均采用质性分析手段。
四、中澳英语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差异
通过对两个案例课堂操作的分析发现,由于都不具备相关的学科教育经历,两位教师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理解比较肤浅,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方面比较欠缺。因此本研究不按照某种评价标准对其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只是关注其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差异。通过课堂观察和对课堂录像的反复分析,发现中澳两位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差别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堂管理的差异
中澳英语教师最为显著的差异表现在其课堂管理上。中国教师着装正式,大部分时间站在讲台前组织教学。而澳大利亚教师穿着随便,多数情况下是与学生在一起,或坐在桌子上,或骑在椅子上,有时是把孩子抱在怀中,让人感觉教师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与学生一起玩耍。可以说,澳大利亚教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教学。对于乱动的学生,中国教师总是采用告诫、命令的方式要求学生坐好,而澳大利亚教师则听任学生做任何动作,比如四处走动、喝水、吃东西等。课堂提问时中国教师采用学生举手等待回答的方式,并且按照既定问题顺序,而澳大利亚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十分随意。课堂管理的差异反映了教师对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的不同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差异
就教学方法而言,中国教师的教学体现出更多的设计,而澳大利亚的教师教学显得更为自由随意。首先,在内容方面,中国教师不仅教授了“Wouldyoulike…?No,thankyou.I’dlike…”,还增加了“Iwant…,Ilike…best”句型;而澳大利亚教师所有活动都是围绕“Wouldyoulikeanicecream?No,thankyou.I’dlikeacupofcoffee”展开,并没有更多内容的增加。在活动设计方面,中国教师设计了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澳大利亚教师设计了朗读、指认和“Whatismissing”等活动。从教学程序上来看,中国教师的教学基本包括词汇学习、句型呈现、句型控制练习、角色扮演几个环节;澳大利亚教师的教学主要包括词汇学习、句型呈现、控制性练习、发现性活动。两位老师的词汇学习方式基本相同,都是采用图片提示认读的方式,句型呈现也都是采用教师直接把句型书写在黑板之上的方式。但不同的是,中国教师讲解句型的意义和用途,而澳大利亚教师对句型不做任何处理,只是领读、朗读而已。虽然中国教师和澳大利亚教师都安排了控制性练习,但是练习的方式不同。中国教师采用的是学生逐个朗读的方式,而澳大利亚教师采用的是集体跟读和师生对话的方式。另外,中国教师安排了角色扮演,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澳大利亚教师没有安排应用环节,却安排了发现性学习环节,要求学生寻找句子中丢掉的单词,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三)教师角色的差异
从整体课堂组织来看,中国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更多的是管理者、权威者、知识讲授者的角色。整个课堂程序、秩序都由教师控制,学生无法选择问题的顺序,必须安坐在自己的课桌后面,面向前方。而澳大利亚教师所扮演的更多是一个保姆的角色,关爱、呵护着每个同学,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包括走动、吃喝等。学生也因此不惧怕老师,就像与溺爱自己的慈父在一起一样。
(四)儿童教育理念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尽管中澳英语课堂教学的程序基本相同,教学活动也有很多类似之处,但中国教师授课比较系统,循序渐进,而澳大利亚教师授课方式比较随意自由。这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所持的儿童教育理念有关。为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本研究采用了叙事研究的方式,要求两个案例中的教师谈谈自己对儿童英语教育的理解,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做的。中国教师认为,儿童来到学校是学习的,家长把他们送到培训学校自然是要他们学好英语,所以她要通过各种设计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正如本研究中的中国教师所说,“儿童英语教育不能只是关注英语学习,同样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包括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上课她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学生坐不好、乱动或不能认真听讲时,她就会提醒学生“Sitproperly”。而澳大利亚教师则认为,对于儿童来说,“快乐、健康发展远比知识学习更重要”,“课堂应该与生活一样,学生应该无拘无束,教师不应该过多地限制学生,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儿童都是在玩中学习的,教师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与自己孩子的玩耍中教给孩子知识。可以看出,中国教师更多地强调课堂和教师的教育功能,认为儿童教育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二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全面发展。而澳大利亚教师认为,儿童阶段“孩子的健康成长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五、中澳英语教学差异的文化成因
教师的行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受教师教育观、价值观的影响。无论是教师关于自我的知识、关于科目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还是关于教育情境的知识,都投射出教师关于教育本质的信念。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受社会、文化、历史、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理念、教学行为也因此具有文化相似性,教师的工作不仅具有认知和行为的意义,而且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导向、社会规范和情感渗入等特点。本研究中的两个案例均没有相关的英语学科教育经历,其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科教学的理念很大程度上与其所接受的教育有关,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本案例通过座谈的方式了解教师课堂操作背后的想法,了解其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了解其文化价值观,借以分析其教育教学理念背后的文化成因。
(一)知识本位与天性本位
在中国文化中,知识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从古至今,“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是判断一个人学识的重要标准。现代社会中,家长也都以孩子能背诵多少首唐诗宋词、认识多少汉字、唱多少儿歌等作为炫耀的资本。英语学习中,人们更是以一个人的词汇量有多少、考试成绩有多高作为判断英语能力的重要标准。而在澳大利亚,教育要保护儿童的天性,他们认为对儿童而言,想象力、快乐成长远比知识更重要。本研究中,除基本的句型和单词以外,中国教师增加了更多的词语和句型,而澳大利亚教师只处理了“Wouldyoulikeanicecream?No,thankyou.I’dlikeacupofcoffee”。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折射出文化中对儿童教育的观念。
(二)成绩本位与公民教育
从古代的科举到今天的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的教育一直被考试所束缚,至今仍旧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成绩也就成为家长、教师和学校追求的目标。虽然小学升初中并没有考试成绩要求,小学阶段教师依然采用标准化考试评价小学英语教学成效。在这种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当自己走上讲台时自觉不自觉地沿用了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模式,也无不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而澳大利亚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以培养公民为目标。他们希望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成为一个积极的、有知识修养的公民,澳大利亚也因此更加注重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南澳大利亚州的《价值观教育大纲》中提出8个核心价值观,即关心别人、自尊、社会公正、参与、环境保护、诚实、坦率和美德。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当他们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时,也自然会在自己的教学中传达同样的价值理念。对考试成绩的关注反映出中国家长的孩子观。中国家长从小就规划孩子的未来,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把孩子送到ABC学校,在别的孩子都在玩耍的时候来学习英语本身也就反映出家长的一种价值观。与中国家长不同,澳大利亚家长不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所关心的是孩子开心不开心,健康不健康。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教师也更在意平等、自由、尊重的学习环境,而不是追求知识、追求成绩。
(三)权威与平等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化身,行为的楷模。中国人心目中的教师形象都是严肃认真的师表,教师的责任也一直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至今如此。教室里备有三尺讲台,学生的座椅相对固定,上课学生要端坐在课桌后,认真听讲。这就造就了“教师中心”“、教师主体”的课堂。从小就看着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的中国教师,从教后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沿承了同样的操作方式。这就是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的具体体现。自由、平等和民主是澳大利亚的主流文化。澳大利亚人热爱自由,相信“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常直呼教师其名(只称呼名,不称呼姓)。挑战和质疑教师更是无可厚非的,也不会体现为对教师的不尊重。文化的不同造就不同的课堂管理方式,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中国教师认为安静、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全体学生认真听讲的保证。他们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随意说话。澳大利亚教师则尽量创造一种活跃、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完全放松。课堂中教师也因此与生活中十分类似,可以随便落座。澳大利亚的课堂也因此更加活跃,也更加容易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六、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研究通过中澳两名案例的对比研究发现,文化是影响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中国的课程改革之所以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难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中国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受其价值观的左右,在社会环境的压力下,中国教师很难放下架子,总要维持其权威形象。即使从事教学法研究的学者,即便是常常培训新课程理念的专家,同样难以摆脱中国文化的束缚,难以放弃其权威的架子,实施的同样是教师中心的教育。本研究同样发现,在不接受课程教学方面训练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受社会环境的束缚。不仅如此,学科教学知识的缺乏也导致教师不能正确理解语言、理解语言学习、理解教育教学理念,基本学科教学知识的缺乏也因此会影响其个人发展,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二)对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启示
1.加强价值观教育。
教育具有文化传承性,教师教育也同样承担着传承文化的责任。但是,应该传承什么文化传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要实现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我们在期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必须关注为什么教师难以转变教育观念。从这一点上讲,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都应该注意价值观的教育。
2.加强实践反思。
中国文化具有很浓的实践理性,中国人更重视实践和实用,这也影响了中国教师对实践和理论的态度。教师难以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在帮助其实现目前社会和家长所要的教育目标中的作用。而要教师们认识到其价值就需要实践反思,通过实践使教师认识到知识的工具性,认识到新的教育理念在解决其疑难中的价值。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其追求成绩的目标,他们也许就能够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研究发现,反思是教师建构其实践性知识的关键环节,反思可以使教师由关注教学行为转向关注教学行为背后潜在的意图,从而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3.改革目前的课程结构。
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发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不平衡现象,课程实施通常采用单一的知识传输式的被动认知方式,教学实践一般只有8周的时间,难以帮助学生建构英语的学科教学知识,有必要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相关的价值教育课程,整合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增加教学实践的比重。
作者:王笃勤 张巍然 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