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效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目前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虽然比前几年有很大好转,但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很多合作还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形式上的合作,没有把双方的共同利益捆在一起,更没有把双方的优势嫁接在一起,实现共赢。《职业教育法》明文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但是调查发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校企合作以后,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企业,但是学生到企业实习,必须配备专门的指导师傅,给企业增加了工作难度,有的学生因为技术不熟练,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过关,给企业带来损失,有的学生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问题,种种问题导致最后合作不能继续进行。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只满足于目前的生产效益。只有在员工不足时才想到职业学校招收所需员工,满足生产需要。把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直接让学生进行顶岗工作,一段时间实习下来,学生感觉收获不大,学生、家长的意见很大,引发了一些矛盾。
2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策略
2.1政府统筹协调,吹响校企合作集结号
要实现校企合作良性发展,国外很多校企合作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加拿大和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教育,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学习时间为1:1。德国实行双元制教育体系,注重解决理论与实践的最佳配合。他们的经验表明,政府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构建全民职业教育体系,促使企业主动介入职业教育,这是解决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关键。因此我国的政府部门,也应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统筹经费、统筹资源、统筹信息,召集职业学校和企业负责人对接会议,商谈合作的各种具体事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企业、学校各自的责、权、利。监督合作的落实情况,评价合作的具体效果。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设立校企合作运行专项资金,对于校企合作效果好的学校、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相信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会促进校企之间能够更加紧密地合作。
2.2找准学生、学校、企业各自发展利益点
校企合作中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都是利益的主体,任何只顾自己发展,不顾他人利益的合作关系都是不长久的。合作才能共赢。校企合作事关学生、学校、企业的发展,只有找准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利益点,才能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探索校企结合互利双赢的切入点,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校企之间应加强联系,积极沟通,进行协调,摆正各自的位置,明确各自的职责。学生:每个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学到感兴趣的知识技能,体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或可以自己创业。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摆正“位子”,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到企业需要的是职业素养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吃苦耐劳的人才。还要认识到去企业实习,就是拜师学艺,一定要勤学苦练、不耻下问,使自己尽快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学校:职业学校已经认识到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同步,实现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可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学校要放下“面子”,主动与市场对接,主动寻求与企业接轨,积极获得企业的支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大开放式办学的力度,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实现对学生的专业性教育、职业化培养的目标,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企业:企业希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能够招收一些道德水平好、技能水平高的学生能直接顶岗工作。因此,企业要放下“架子”,主动找到职业学校,要和学校一起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在这过程中把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渗透到学生也就是企业未来的员工中,使他们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这有利于减少员工的流失,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企业还要吸引学校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技术革新、经营管理和规模发展中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共赢点就是职教事业发展的利益链,如何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者共赢,使三者的目标和利益统一起来,是发展职教事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2.3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和谐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2.3.1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职教集团一般是以一两所高职院校为龙头,以相关院校和合作企业为主体,根据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组成的一个职业教育联合体。职教集团的建立不是成员简单的叠加,而是从资源、组织结构到制度的集成创新。组建职教集团,搭建行业、企业、学校高度融合的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整合教育、技术、服务各种资源,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和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统一起来,培养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实现集团成员共赢的目的。现在各地在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如以城带乡、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行业为主、城乡联合的“河南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
2.3.2“办校进厂、引厂入校”的新型合作模式
各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办校进厂、引厂入校”的新型合作模式,形成“校中有厂、厂中有教、学练相长的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引进学校,能为学生安排工学结合岗位,解决学生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师生能深入生产一线,及时了解行业形势、专业发展、明确自身水平能力提升方向,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零距离”对接。许多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相关企业一起讨论专业发展规划、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校将设备投入到企业,专业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骨干,学校企业共同承担产品的研发与加工,实现技术力量和设备的共享,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助推企业升级转型。
2.3.3倡导行业企业办学
天津的职业教育全国领先,高职院校数量多、质量好。全市以行业企业办学为主,50%以上的中职和85%以上的高职都是由行业企业创办,行业部门管理学校的资产和人事,学校只需要加强教育方面的管理。这种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生产岗位需要紧密结合,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同时又为学校培养了大批双师型教师。如杭州某职校在校内创建双元校企集团公司,对应每个专业成立全真生产运营的分公司。学校已陆续成立8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学工厂,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学校和教学工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共同组织实施教学。教师既承担教学工作,又承担生产任务,学生参与生产、管理、经营等工作,技能水平也得到提高。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共同发展。只要校企合作能深入有序地进行下去,相信职教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凌美凤 单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