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求现代职业教育体制的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应当全面了解和把握世界主要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类型
(一)普职融合的单轨制教育体系
这以美国为代表,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职分离体系的不同之处,是它分别以综合中学、社区学院为主体来实施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普职教育并非互不相干、泾渭分明,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拉丁文法中学-实科中学-综合中学的依次取代,是美国教育制度移植-改造-创新的结果。综合中学的形成,标志着美国摆脱欧洲双轨制的影响,开始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制度”,该类体系最突出特点是普职教育一体化发展,职业教育以课程方式散落在各个教育层面,将职业教育贯穿于个人发展终身,为助推国家发展和加速教育现代化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虽然办学上以政府为主,职业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行业企业参与程度较低,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贯彻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始终。
(二)国家资格框架下的职业教育体系
这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是在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下,构建规范统一、上下衔接、普职互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架起中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立交桥。如英国建立了以课程为主线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普通教育证书等值互换体系,形成上下完全沟通、左右相互转换的完整框架,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了一个并重渐进通道,以灵活的课程模块满足适应“学习化社会”需求。澳大利亚以TAFE学院为标识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借助全国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把TAFE体系纳入国家承认的学历框架,形成与普通教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多层次、综合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发展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度。该类体系最突出特征是以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把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比较完整的国家体系,从机制上保证了普职教育的对等和融通,“职业”特征特别突出。
(三)完全双轨制的职业教育体系
这以中国台湾为代表,普通教育主要有普通高中、大学和研究所,职业教育主要有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和研究所。“普通教育”与“技职教育”体系间从中等到高等教育始终相对平行发展,高等教育阶段双轨特征尤其明显。职教体系内部,中职教育机构有高级职业学校、综合高中和高中附设职业类科等,高职实施机构有专科学校、大学二级学院、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等,具有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完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该类体系突出特点是职业教育由专门的技职院校实施,普职教育像铁道的双轨一样,彼此平行、分类明确、各成体系,但在研究所学程以上“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取合流培育人才走向,从学制图中可辨其技职教育既纵向通达、自成体系,又横向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脉络,因而其独立只是相对的,并非真如铁轨一样永不交汇,实质上乃是一种完整的“立交桥”式结构。
(四)“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这以德国为代表,“双元制”(学徒制)是以欧洲同业工会学徒制为基础的企业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进行合作教育的一种模式,该类体系在英国、法国、美国都存在,但主要以德国、奥地利、瑞士三个德语系国家最为典型,被称为“德国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联邦整个教育体系是典型的双轨制,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四个层次,职业教育“通常分为两大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学校教育;二是非学校教育。该类体系最大特点是行业企业主导,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密切合作,形成一个从学徒培训到中高等职业教育、多阶段、多功能、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企业本位的现代学徒制度,“工作”特征突出,其结构化水平在世界职业教育体系中堪称最为完美、成熟和复杂。
此外,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各具特色,在世界上均占有一席之地。以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是20世纪60、70年代受经济理性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而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与课程模式,一度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美地区十分盛行,并对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新加坡早期教育制度沿袭英国教育体系,1965年后在借鉴德日等国职教模式基础上经改良创新,实现普职教育双轨并行、双向互通,形成一个初级学院、工艺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大学由初级到高级上下衔接、横向贯通、协调完整的“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以NYP为代表的“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更是闻名于世,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大体而言,世界上发达国家基本上是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划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基本上都与普通教育体系上下衔接、左右沟通,与劳动就业制度相互对接、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开放性体系,所谓的单轨制、双轨制,也只是在相对意义上而言的。
二、应当科学认识和审视世界主要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深层根源
世界主要职业教育体系基本类型产生的背景、发展的条件特别是其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其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内在动力在哪里?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使我们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职业(或工作)源自社会分工,而分工程度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尤其是经济发展状况,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条件必然受其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科技水平、文化传统、人口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是毫无疑义的。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嬗变的过程来看,其职教体系结构受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更加直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已成各国职业教育的共识和使命。例如,在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不断加速发展的要求,“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日趋完善、举世瞩目,很好地适应与满足了急剧变化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初期以服务第一产业为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向第二产业,二战后又向第三产业转移,实现了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转变,逐步形成了以高新产业为主的单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其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相伴而生、相互匹配的。在新加坡,职业教育伴随国家经济发展与转型,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阶段,呈现出鲜明的创新求变特色和职教超前特色,某种意义上讲,其职教发展轨迹与其国家现代化进程基本融为一体,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上述事实表明,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职教体系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程,都同步伴随着一个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密切融合而难以分离。
(二)以职业性为核心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立足之本
职业教育是一种从职业出发的教育,职业性(或称实用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而存在、自成一个体系而发展的价值所在。纵观当今世界各主要职业教育体系,凡是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不论属于哪种类型,虽然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的比例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具有较为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或行业主导或普遍重视行业企业参与,是以就业(工作)为导向的教育,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行,不断提高职业的现代化程度,不断创建新的现代化职业岗位,使职业教育在解决就业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职业教育体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与普通教育体系大体同等的地位。否则,职业教育则可能因地位低下无法得到社会认同而逐渐萎缩,不但难以形成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甚至会失去其存在的原本价值。
(三)人民大众的教育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中等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够适应自身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来看,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经历一个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甚至普及化转变的阶段,以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加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普及,不但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整体提高,人民大众接受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强烈,终身教育和培训成为发展趋势,职教重心必然逐步上移。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一历史抉择时期,可为受教育者在一生中提供多次选择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对促进人力资源素质可持续提升以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自身发展内在动力的驱动下,规模快速发展,内涵不断提升,体系逐步完善。
(四)政府高度重视是职业教育实现大发展的外部条件
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发达国家或地区,虽然职教体系的构建历程和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但政府大力支持和以公办职业院校为发展主体的共性特征比较明显。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是因为伴随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人力资源质量高低已经成为关键性因素,培养大量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技术人员、专门管理人员以及熟练工人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发展后劲强弱的制胜因素,职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职业教育(尤其理工类)的办学成本相比于普通教育要高得多,与社会外部环境的关系也更加错综复杂。所以,在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问题上,决不能停留于纯理论探讨,更不能脱离实际空谈,必须务实和创新。基于此,许多国家的政府无不倾其所能,尤其在资金经费、法律政策、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职业教育充足保证,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一项国家性战略。例如,在德国,职业教育被视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甚至“民族存亡的基础”。正是在这种内外需求推动与政府大力扶持下,各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较好,逐步形成了适合国情、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应当深入分析和总结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历程
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需要向外看世界,而且需要向内看历史。应深入总结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及其体系构建的基本历程、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回答职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使我们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历史发展眼光。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源自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自强求富洋务运动以军工为核心的新式学堂,维新运动之后实业教育开始从军工业转向民用业。
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癸卯学制”,把实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列,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形成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三个体系,正式确立实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较为科学完备的实业教育体系,其学制设计受日本影响,走的是“普职双轨制”、“学校型”模式。此阶段实业教育有了一些发展,相当程度上突破了“子承父业”、“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模式,但并没有完全演变成为先进的现代学徒制。1913年,当时的中华民国将壬子学制充实完善为“壬子—癸丑学制”,整个教育体系分为学前教育和普通教育,实业教育贯穿各个层次不再单列,其学制设计受欧美影响,走的是“单轨制”模式。1922年,承袭美国职业教育单轨制模式颁行“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制),新学制把实业教育正式更名为职业教育,实施综合中学制度,小、中、大学相互贯通,标志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正式确立,相当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初期国家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总体上看,1904至1922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基本上按照10年一个周期稳步前行,为职教体系的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学制设计上受苏联影响,对20世纪初期所谓资产阶级“双轨制”职教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施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工厂劳动制度,力求从制度上消除“双轨制”的痕迹,逐步形成半工半读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工农教育5类学校,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国家首次正式提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来,学习借鉴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经验,初步建立涵盖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开启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新阶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双轨制”色彩明显的职教体系,但限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却仅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有很多体制性、瓶颈性问题需要解决,尚未形成适应时展的、科学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以,以改革开放为起点,经过30、40年的持续建设,到2020年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要求。
概言之,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并非一帆风顺,虽始终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未能够很好突破。
一是体系构建不完整。体系构建主要局限于学制改革上,不但频繁变动不居,而且更为薄弱的环节是忽视了体系构建的“立体化”发展,相关配套体系建设未能跟上,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断断续续,未能形成适合本国特色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体系构建不协调。普教和职教既不可能是完全隔离的两个体系,也不可能是完全同质的一个体系,理想状态应是双向通融或体内互通的。我国现存职业教育体系存在横向不融通、纵向不完整的问题,表现出“双轨不双轨、单轨不单轨”的尴尬。中职和高职教育分别由专门的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承担,貌似双轨,但在高职阶段基本上是终结性单轨制结构,既不能够纵向高端发展延伸,又不能够横向双轨“H”沟通,实际上在本科阶段形成了一个断层,使得整个体系很不协调,这不能不说是体系设计上的一个失误。
三是普教职教不平等。受传统观念和儒家文化的影响,职业教育在社会潜意识中被视为“二流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其吸引力和社会认同度不高。
四是职业培训不理想。职业教育过于偏重学校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职业教育和“回炉”培训,职业培训较弱,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用发挥不充分,职业性在体系构建中不够突显。五是职教法律不完善。职教方面的配套法律制度相对滞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没有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保障与指导,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难以落到实处,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需求。所以,德、英、澳、台湾、新加坡等的先进经验都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四、应当通过比较获得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益启示
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结合我国社会特征,有分析、有鉴别的吸收借鉴国际上不同类型职教体系的有益做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逐步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世界上发达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实践遇到的瓶颈问题的比较中,我们主要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
通过对英、德、美等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二战后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历史观察,我们在其经济腾飞和现代化进程的背后,都能够清晰地看到职业教育所起的重要支撑与推动作用,以及职业教育体系自身的现代化发展,从而产生了世界上先进的、具有较大影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以,职教体系的发展总是体现出其所处社会阶段的历史性,现代性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特征,更是其本质特征,现代化是其基本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教育投资、科技创新力度,抢占后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制高点,因此,在社会变迁的时代大视野下审视职业教育,在优化宏观布局和完善层次结构上探索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特别是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与终身教育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
随着科技更新周期缩短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提升,职业岗位及人才需求更替变迁更加频繁,一次性终结性教育不能适应时展需要,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体系的形成,教育民主化、大众化趋势的不可逆转,职教与普教体系之间、中职与高职之间必然要相互衔接与沟通。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应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作用和特性,决定了它应为多层次、复合型教育,而不可能是单一层次的教育”。可以说,开放性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属性,无论是单轨制、双轨制、双元制还是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下的职教体系,都具有普教职教相融合、中职高职相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贯通的共同特征,普职两大教育体系间的独立是相对的,中高职教育的界限是相对的,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分立也是相对的,其最终目标就是要构建与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不同类型教育间相互沟通的“立交桥”,满足不同阶段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所以,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不同类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有利因素,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体系上的引领作用,在国际水准上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连接并重的开放融通性职业教育体系,应当是构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与本国文化传统特别是现实国情相适应
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精神的传承,是融入一个民族血液和灵魂的东西,也是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存在差异的根源。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文化传承,职业教育如果没有文化积淀,就会欠缺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和社会氛围。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国际视野,需要与国际对接,需要国际交流合作,但世界上不同类型职业教育体系间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所在,这与本国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社会特征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江南为桔,江北为枳的道理。可以说,中国特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鲜明的本土特征,具有这一重要特征,会使其具有顽强的生长能力和发展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能量和不竭动力。所以,采取正确的拿来主义的态度,把国际上的有益做法融入中华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中国国情,批判继承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经验,在学习借鉴基础上实现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体系的本土化,可使我们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不会迷失自我、尽量少走弯路。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与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政府主导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条件
职业教育发展能够走多远、走多快,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的改革与创新,一方面也取决于国家教育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某种程度上二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其中政府的职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能否获得成功,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和为其搭建的发展框架,即体系。综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国家资格证书等世界上有代表性的职教模式可知,政府主导或宏观指导是其共同特征,离开“政产学研”任何一方,都不能够构成完整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体系。职教体系既是一个理论体系、科学体系,同时又是一个实践体系、行动体系。随着现代国家行政力量的普遍强化,政府在推动职教快速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更加突显,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必备条件,尤其在职业教育的体制设计、经费投资、法律与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现象在以后发优势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中更为明显。所以,政府必须要承担起体系构建的责任,充分发挥舵手作用,既善于引导、创造条件又不全盘包办、过度干预,“政产学研”共同参与,政府搭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方可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理念转变为现实,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与教育组织形式特别是系统结构相适应,体系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确立标志
体系的核心是结构,结构是立体的。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任何一个母系统都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系统间有机结合、相互支撑,系统内部分层次,各因素都不是彼此分离而是相互联系的。世界发达国家职教体系形成的历程启示我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仅有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片面发展,均难以形成体系建设的发展合力。因此,最终是否能够形成以现代职业教育学制体系为核心,以教育专业、课程教材、教育教学、师资培养、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管理评价、法律政策、经费投入等配套体系为支撑的立体的、完整的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否真正确立的重要标志。
总之,我们应立足时代、把握国情,打开眼界、开阔视野,有比较、有分析、有鉴别、有选择地吸收借鉴世界上不同类型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深入总结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历程、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乘势而上,知难而进,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谱写中国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篇章。
作者:陈勇 邢彦明 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