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构建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未来所有职业教育活动的基础。1+X证书制度下,应深入探析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的内涵,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共同探究不同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位证书与标准,构建学生各种学习结果可衡量、可互转、可互认、可衔接的学分银行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深度匹配与融合,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学分银行”;构建策略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应深入探析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的内涵,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共同探究不同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位证书与标准,积极探寻出两者之间的匹配与契合之处,要从整体出发系统全面的建设与实施,实现“1”与“X”的相生相长,使二者互为依托与支撑,体现出“配伍”关系。并由校企共同开发出不同专业所对应的所有证书能力标准,使证书标准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对照关系,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使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内容都能体现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中各种学习成果相互转换,构建出学生各种学习结果可衡量、可互转、可互认、可衔接的学分银行体系。

1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的内涵探析

1+X证书制度是未来所有职业教育活动的基础,于2019年初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所谓1+X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其中的“1”对应的是学历证书,“X”则对应的是不同专业的不同职业资格证书。“学分银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相对于教育管理制度而言的,是指高职院校参考并模仿银行的功能与特点,把学生所取得的学分作为计量单位来制定科学和统一的标准,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使学生各类课程的学习成果都能以学分的形式进行统一核算与认定,实现学习者各类学习成果与学分或非学历证书的认证、转换。

2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的融合性研究现状

学分银行制度起源于18世纪末的德国,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较大发展,欧盟在欧洲范围内设定并推行学分转换系统,成为最初的学分银行制度。欧洲的研究者主要把目光放在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调查研究、学分转换系统内涵和功能拓展的研究上。亚洲地区对学分银行研究较有成就的是韩国,其于1988年由本国的教育开发研究院进行学分银行的建设工作并予以实施,对学分银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自1+X证书制度提出以来,国内展开了其与学分银行的融合性研究。杜沙沙(2019)等提出,学分银行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制度,通过学分银行能够助力“1+X证书制度”实施。该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变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为保障制度实施,需要完善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重视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促进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融合,健全师资人员配置,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孙世虹(2019)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与构建学分银行资历框架的关系,阐述1+X证书制度下学分银行资历框架建构中确保过往资历得到科学合理认可、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流动的取向,论述通过学历融通、校企融合、职社互通等路径,合理构建起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学分银行资历框架;季欣(2019)提出了学分银行服务1+X证书制度的四类六种业务模型及由业务模型生成用例视图的主要思路,以保障1+X证书制度有效和顺畅地实施。

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构建策略

3.1校企合作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教法。校企双方要根据职业资格证书中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深度探究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是否与职业岗位群体证书与标准相适应,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梳理出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范围,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到专业教学标准之中,要以行业企业标准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重组,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融合。同时,还要由校企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合理的模块分工、教学,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模板化“新”教法。新教法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育训相结合,使学生与未来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2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进程,研发新教材。全面推进“三教改革”进程,教师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具体实施者,要掌握1+X证书制度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逻辑形态、基本需求与方式方法,适应1+X证书制度下的评价及其整体生态,与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研发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中介、为学生提供自主淬炼技能的教材。教材可以是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的教学、培训教材,在内容上要体现出从学科导向向能力导向的转变,核心价值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主,能够把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有机融通、把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的协同组合,实现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转向“能力锻炼”。

3.3校企合作制定评价方式,重塑新体系。1+X证书制度鼓励学习者从其他途径获取学习成果,这个学习结果能够与学历教育相匹配,从而体现出职业教育制度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构建各种学习结果可衡量、可互转、可互认、可衔接的学分银行,需要学习成果与学分转换的质量保证,因此应建立教考分离、管办评分离的“企业制定标准、校企共同育人、行业考核认证”的三维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应以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为支撑,引导学校联合企业共同研究把X证书等级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X证书考核内容融入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完成整个学习评价体系与1+X证书制度对接,实现多种证书与学历之间的对等效果,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转换的规范工作,支持学生通过认证与转换,获取学历教育学分,从而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的供给质量。

4结语

综上可见,高职院校应在1+X证书制度的指导下,以符合高职教育学分银行需求为角度去建设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独特优势,校企共同探究不同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位证书与标准,积极探寻出专业教学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匹配与契合之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学生学习结果可衡量、可互转、可互认、可衔接的统一标准和学分银行体系,体现出1+X证书制度中的“1”与“X”的一体化与衔接性、同向性与层次性,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深度匹配与融合,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作者:钟品妍 单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