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时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建设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等方面都极其重要,而目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需要用“三全育人”理念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让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形式更加多元、教育格局更加完善。
关键词:新时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在先,对于医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教育更是其立德的重要教育环节。时展和社会进步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只有发展高质量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保证。
1新时代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世界生物科技的进步,人类健康需求的增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在防范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而建设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凸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当下,“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而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1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
2016年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绘制了蓝图。《纲要》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行动纲领,其中的一项主要工程是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关键在人,即在于医务工作者。从《纲要》整体目标来看,医者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医学科普、医患交流、防治参与等方面,这对于医者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的“健康中国”战略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尤其突出表现在医患人文关怀方面,医者必须对自身职业有更加科学、全面、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认知。医者不是治病救人的“工具人”,而是医患之间的关键桥梁,是大健康思想的传播引导者,是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建设者。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直接决定了其工作态度和能力,而且是衡量当代医务工作者是否符合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重要尺度。高校医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主力军,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其职业道德教育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一环,只有进一步加强高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的医务工作者。
1.2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医患关系历来是社会焦点问题,也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医患关系发展已逐步进入一个新阶段,即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阶段。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复杂工程,对医患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方更是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的主力军和先行者。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医学生只有接受高质量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树立起医患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更加清楚在工作中如何践行职业道德,自觉参与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第二,高质量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共情能力,这是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医者必备的素养与能力。第三,高质量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让医学生对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有更加科学系统的认知与理解,使其更好地承担起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的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医患命运共同体合格建设者的重要教育环节。
1.3实现医学生自身价值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实现自身价值必须与人民利益相一致,即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医者的自身价值确立以其所秉持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基础,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十分重要。古今中外凡是大医者,不仅有仁术,更怀仁德。首先,中国的医德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对当代医者职业道德观念的培育和形成有着深远影响。古代名医大家的事迹流芳百世,如“大医精诚”“杏林春暖”“悬壶济世”等经典,早已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根植中国医者心中,中国名医皆是秉持崇高医德之大家。其次,西方医学发展史中也十分重视医者职业道德培养,在理性主义盛行的今天,西方医学界仍重视人文精神在医学中的作用,这与我国古代医德有相似之处。最后,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引领作用的突出表现。在此次抗击肺炎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人物,如钟南山、陈薇、张定宇等,他们是在特殊时期勇扛战旗的人民英雄,激励着更多医务工作者砥砺前行,他们将自身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中,受人民敬仰。榜样的力量是最鲜活、最生动、最有力的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以前辈为榜样,树立起正确价值观,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将个人价值统一于社会价值中。
2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和相关要求,就现代化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和应承担的责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其无法有效适应“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
2.1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够鲜活
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教育内容不够鲜活,这就直接导致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第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时代脱轨。这突出表现在教材内容、教学案例过于陈旧,难以引起医学生的价值共鸣。第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理论性较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较远,因此很难回答医学生心中的疑问,从而造成教育效果较差的结果。第三,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学生脱钩。教育不能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教育针对性很弱,使得部分医学生将职业道德教育视为“形式课”,认为考试过关就行,上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2.2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形式不够多元
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多元化程度不足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整体效果较差的重要原因。第一,网络化、信息化教育形式匮乏,与新时代教育形式发展不符。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利用互联网手段的教育形式还不成熟、不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还是较为单一的讲授式教学。第二,教育外延形式较少,职业道德教育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教育。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在课堂上,在实验室、医院等都需贯穿,而目前而言,外延形式并不多,且缺乏有效配套机制。第三,教育形式难以吸引学生,教育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结合度不高。医学生专业课程较多,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安排需精细化、合理化才能达到其效果,且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度较低,形式过于生硬。
2.3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格局不够完善
在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三全育人”格局并不完善。(1)大部分高校在现行发展条件下不具备全员育人的客观条件,配套体制机制也亟须完善。(2)全程育人仍处于探索阶段,形式基本具备但内容仍需提升,全程育人有机度较低。(3)全方位育人需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有机结合,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三全育人”格局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抓手,但其发展任重而道远,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格局总体来说不够完善。
3立足新时代,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
3.1守正创新,让教育内容生动起来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有中国特色,更要紧跟时代潮流。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和抗疫精神是当代医德教育内容的重要蓝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高校教育的丰富资源宝库。抗击肺炎疫情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先锋队、突击队,这些故事发生在医学生身边,普通却不平凡,讲好模范故事就能够更好地传播时代之音。中医经历了千年发展,经典名医的典故中包含着世世代代中医人身上传承并彰显的民族价值观,如“医者仁心”的仁爱观、“上医医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以青蒿素为代表的守正创新精神、“医道正己”的诚信价值观、“大医精诚”的敬业价值观、“杏林春暖”的友善价值观、“悬壶济世”的义利观、“天人合一”的和谐价值观、“普同一等”的平等价值观等。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上要秉持守正创新原则,既要讲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典籍,也要讲好新时代生动实践中的身边故事,让内容既紧贴实际生活,又不失传统色彩,充分挖掘校内外理论与实践资源,用生动的内容和鲜活的案例让医学生认识到良好职业道德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教育内容设计上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铸魂育人作用。
3.2紧跟时代,让教育形式丰富起来
2020年肺炎疫情发生之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逐渐普遍化,给高校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形式创新设计提供了新思路。高校在教学形式、课程安排和体制创新上都需提高站位,切实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深远影响和发展性意义,用现代信息网络媒介和互联网工具不断丰富教学形式,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创新形式优势,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课程安排更加精细化和合理化,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以社团、学生组织等为依托,用课外素质拓展活动的形式,如义诊、志愿者活动等,使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专题教学、座谈会、讨论会、思辨会等丰富的活动形式让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更加多元化地展现出其丰富的教学内容,从形式上提升教学质量。高校应根据医学生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形式设计,更加注重教学形式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优势,更加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精神,让医学生从现实中真切感受到职业道德观对未来职业道路的深远影响,使其从思想上、心理上深化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3整体协同,让教育布局完善起来
高校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整体设计与布局上需要把握整体性,通过多元化教育不断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设计与布局,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首先,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这一主阵地的战斗堡垒作用。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课程,总书记在《求是》中发表文章着重强调思政课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新时代高校的思政课必须用更接地气的语言、更加主流的形式和更有说服力的素材来承担起立德树人、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责任,以身边的榜样为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更加重视医学伦理学课程,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其道德育人价值与作用。其次,要发挥好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整体协同。高校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贯穿于所有专业课中,让职业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不断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整体布局,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后,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榜样的力量如空气般充斥学生的生活。高校要充分利用抗疫精神资源、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校本资源等一系列有利于文化育人的资源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让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春风化雨般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高尚、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
作者:黄正东 陈依培 王欢 刘东梅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