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及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对全省32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分布与结构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表明,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着通用类、文科类专业设置过多,专业结构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仍显滞后,涉农专业发展能力弱,新兴专业开发培育力度不足等问题。促进山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应完善政府统筹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培育现代农业专业建设,加大新兴新技术专业的开发力度,全面推进中高职专业建设的有效链接。

关键词:山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管理机制;专业结构和布局;现化农业专业;新技术专业

专业建设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处于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山西省职业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专业建设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与新常态下山西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为具体了解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适应情况,笔者收集了山西省32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数据,之后,认真分析了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与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是否相适应,在此基础上给出对策和建议。

一、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基本情况

2018年底,山西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442所,其中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9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40所、职业高中229所、技工学校84所,含国家级示范校23所、省级示范校82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19735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70223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134430人。2018年,山西省的产业结构是:第一产业占比4.4%,第二产业占比42.2%,第三产业占比53.4%。所调研的322所学校中,一、二、三产业相关专业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点数100个,占总数的4%;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点数529个,占总数的21%;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点数1835个,占总数的75%。由此可知,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的第二产业专业比例明显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制造业专业设置不足的问题;第一产业类专业极度缺乏,与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并不适应;而第三产业类专业比例较高,是因为山西省在经济发展转型期,服务业的发展步伐较快。从2018年1月《山西省全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可以看出,2018年用工需求量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岗位。总体上看,山西中职较好地支撑了三产各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即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本省产业结构基本是相适应的。

(一)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专业结构体系

在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中,山西省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共设置了251个专业,专业布点达2464个。除了渔业、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气象、有色金属、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邮政、侦查类专业没有设置以外,专业种类涉及了山西省多数行业。

(二)形成了独特的主体专业结构

调查数据显示,信息技术类、文化艺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和旅游服务类五个专业布点数分别为407、407、291、269和205个,这五个专业布点数占总体数量的64.09%。可见,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类、文化艺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和旅游服务类为主体的专业结构。

(三)特色专业建设促进了山西传统专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专业的开发培育

山西省在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建设中,实施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储备计划,采取“以奖代补”“以强促弱”“典型引路”“扶持储备”等措施,对不同专业“优化一批”“打造一批”“扶持一批”。其中,重点、示范专业覆盖11个专业大类,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美发与形象设计,分别占重点、示范专业总数的42.86%和35.71%。可见,特色专业建设促进了山西省传统专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专业的开发培育。

二、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通用类、文科类专业设置过多

总体来看,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在通用类、文科类专业的设置上重复布点比较集中。全省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在150所以上,占总数的46.58%。其中,信息技术类、艺术专业大类开设的院校分别达322所和302所,分别占学校总数的100%和93.79%。不难看出,山西省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同样,在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计算机和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分别占到重点、示范专业的42.86%和35.71%,专业的覆盖率较低、聚集度较高。通用和热门专业的重复设置,会造成有限教育资源的部分浪费。

(二)专业结构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仍显滞后

山西省经济经过几年的转型发展,第一、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比有所增加,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有较大比重;中职在第一、二产业专业和专业人才分布偏小,因为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初中级以上技能技术人才。但是我省工业化程度很难保证学生能在质量较高的岗位就业,大多数学生在就学时会选择就业宽泛的服务业所对应的专业,以保证就业时岗位的品质和质量。对于学校来讲,该类专业办学成本低、难度较小,开办起来较为容易。所以,这需要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紧跟市场变化需求,提高技术含量,对原有专业推陈出新。

(三)涉农专业发展能力较弱

近年来,山西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加工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势头明显,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但全省中职涉农学校却由原来的每个市都有一所萎缩到只剩下太原、忻州(原平)2所;涉农专业招生也愈加困难,导致学校规模急剧萎缩。这就对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方向、培养能力和服务能力上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四)新兴专业开发培育力度不足

新兴产业代表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方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新的社会分工和任务。2018年,山西省中职新增专业106个,涉及到山西省接续专业的有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5个、农资连锁经营等农牧林类专业3个、民族织绣等文化类专业6个、社区公共服务类专业4个,数量少,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因此,山西省职业教育对传统专业的改造、优化和对新兴专业的开发、培育还需要下大力气。

三、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对策

(一)完善政府统筹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一方面,政府要从宏观层面统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布局的总体规划,通过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利用强化督查、经费支持以及政策引导等手段,加强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具体来说,为适应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随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把握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数量和发展走向,一是学校要和各级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建立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避免重复设置专业和有限资源的浪费。二是在专业建设上要考虑到和产业发展的适配度:对过冷的涉农专业采取鼓励措施,积极促进和推广山西特色农业的发展;对部分过热专业则采取限制措施,避免造成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改革新专业审批管理模式。一是在专业设置上要注重专业的长期发展,关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规划是否与新型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二是加强专业后续建设和发展的“阶段性评估”,允许符合经济发展的新专业有2-3年的积累期,弥补不足,彰显特色。三是建立山西省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地方特色产业相关专业的优先制度,在设置、评优等管理中给予政策性扶持。四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引导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定期进行调研、评议、评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的适时调节,保证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

(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1.准确定位办学的方向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需要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参照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准确定位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区域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重点设置面向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接续产业的相关专业,错位发展,办出特色和水平。一方面,职业学校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及企业人才培养的合作与联系,积极研究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将自身发展与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相融合,围绕地区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和创新型产业建设重点专业。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应建立长效的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和服务系统,通过不断提高人才就业、市场需求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开放度,使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对专业、就业做出判断和选择。

2.做好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

人才需求调研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前提。一方面,职业学校应进行有效的人才需求调研和预测工作,从而了解未来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用人趋势,根据人才需要提前调整相关专业结构,据此进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根据预测情况对学校专业进行评估、判断与再整合,并稳定发展市场需求较高、就业较好的专业,开设一些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从而合理分配、利用好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减少专业建设的盲从性。

3.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

加强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对职业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是要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建设和培养自己的特色专业,增强专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强化专业特色,拓展专业外延。在全省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的“金字塔”型的特色专业体系。二是对区域内职业学校的专业进行整体化、差异化管理,将其打造成与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联系紧密、具有地区特色优势、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并从中筛选出一批质量较高、具有鲜明特色且与产业对接紧密的专业,将其作为重点品牌专业的新生长点。

(三)培育现代农业专业建设

对第一产业的相关专业,政府要高度重视,可以通过经费补贴等措施,对专业进行培育、优化;也可以对有专业基础的院校,以三年规划为一个培育成长阶段,以试验基地的形式定点定向培育现代农业建设中衍生出来的新专业。比如,利用“送教下乡”“学生创业”“典型引路”等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新理念、新技术,增强专业的吸引力,从而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四)加大新兴高新技术专业的开发力度

职业学校在改造传统专业的同时,还应积极扶持新兴专业的发展,更要重视发展直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大力发展工科新专业,统筹整合现有资源。对技术、设施设备要求高、投资大的相关专业,如教育部新专业目录中的“煤化工”“新能源汽车”“环境生态环保工程”“循环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新轨道交通工程”等与山西省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奖励制度,以政策激励和示范带动等方式,为山西省重大产业相关专业的开发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加快解决山西省新兴产业专业结构的“缺失”问题。

(五)全面推进中高职专业建设的有效衔接

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区域内职业教育的统筹。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实施分类指导,为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提供正确方向和制度保障。二是支持和督促市、县级政府履行职责,因地制宜地做好建设规划,突出特色建设,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三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破解制约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探索有效衔接的具体模式,实现多样化、多形式发展。支持院校根据地区差异、专业特点等的不同要求,确定主流学制和衔接模式,实施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统筹设置计划,制定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建立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一体化培养工作机制,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实训装备衔接共享计划,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衔接性和连续性,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总之,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已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和办学规模的学校和专业,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山西省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框架,也形成了一些特色突出、办学规模较大的专业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仍是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山西省职业教育应进一步优优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为山西转型发展、振兴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吉帆.曹晔.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调整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5-10.

〔2〕唐飞燕.曹晔.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调整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5-9.

〔3〕翟悦.宁永红.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职教通讯,2012,(25):15-19.

〔4〕马建富.构建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96-201.

作者:薄国华 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