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主要问题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及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人才国际化水平需求提高,新技术、新行业对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了强烈要求。作为职业院校,要紧跟时代变化调整职业教育,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而国家当前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先是阐述了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期望,紧接着又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后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能力;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为国人赢得了无数赞誉,但除了物美价廉,中国制造产品也要走向精品。如何让中国制造迈向新台阶,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1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期望
在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
1.1《中国制造2025》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015-05-08,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文件,标志着中国的制造业开始迈向一个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2049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以及高端装备创新工程)领域指明了中国制造业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重点工程涉及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有一些新领域目前还缺乏大量的专门人才,包括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制造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操作人才,市场开拓人才等。中国制造2025需要我国研究生层次、本科层次、高职高专层次和中职层次培养的各方面人才来实现其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不同层次的人才所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中国制造2025》文件指出,中国制造2025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这一基本方针蕴含着我国制造业对各种人才的素质、技能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人才为本”这三个方面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
1.2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对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
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是工匠型人才的摇篮,现代职业教育会种下工匠成长的种子。培养工匠精神和工匠型人才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遵守工匠型人才成长规律,创造成长条件和环境。而职业教育阶段则是系统工程中的关键阶段,工匠精神和工匠能力的系统培养与训练都在这一阶段形成。在职业教育和培养工匠型人才过程中,以思想、理念转变的教育先导,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如果没有创新教育、训练和培养,学生很难做到对产品的设计、制作等方面的精益求精。在学习、训练过程中,不断取得预期或超期望的创新成果,是推动学生在工匠型人才成长道路上的关键节点。
1.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
2016-11-29,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文件。《规划》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等提供了方向性、目标性的依据。将构建网络强国基础设施、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做强信息技术核心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以及完善网络经济管理方式六类高科技技术作为重点进行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在未来,这些技术领域的应用会得到普及。现在属于这些高科技领域的起步或成长阶段,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不是很多,但在今后的普及应用阶段,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会激增。“十三五”以后,随着高科技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及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人才国家化水平需要提高,新技术、新行业对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了强烈要求,作为职业院校,要改进人才培养环境,不断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没有职业教学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提出,要重点打造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并推出了“双高计划”。中国职业教育近10年的发展,总体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
2.1外部因素导致的职业教育问题
2.1.1招生质量不高
目前的职业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给职业院校实现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初高中教育阶段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一般都存在一些不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例如在学习方面,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过程中不爱思考;在生活方面,爱玩游戏、爱攀比吃穿、喜欢熬夜,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在行为方面,自控力差、上课喜欢玩手机、做跟学习无关的事等[1]。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已不是一天两天,要想纠正并不容易,这也给职业院校的教师带来极大困扰和挑战,增大了教育教学难度。
2.1.2社会认可不够
瑞士,国土面积仅4.1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00多万,是一个耕地少、缺资源,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小国。但其经济体量却是一个大国,瑞士是世界“创新之国”“工匠之国”,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竞争力更是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之首。“瑞士制造”还成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这个坐落于阿尔卑斯群山之间的欧洲小国,经济引领世界、制造业享誉全球背后的秘诀就是它已经实施100多年的职业教育。在瑞士,70%的人都愿意接受职业教育,而且一辈子从事一种叫技工或工匠这类的职业。但是对于我国的年轻人,一提起将来做什么,第一步就是要上大学,甚至要上985、211、一本院校,基本上没谁愿意上职业院校,上职业院校都是中高考落榜之后的无奈之举。很多中国家长还停留在过去的观念中:认为大学是精英教育,孩子将来做金领、白领才是最好的选择,认为出去打工当蓝领,社会地位就会低下。家长对职业教育有偏见,可能全社会都弥漫着这种氛围。
2.2内部因素导致的职业教育问题
2.2.1师资力量不强
部分职业院校扩大招生、院校升格,而实际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条件等没有同步跟进,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职业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职业教育特有的职业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相对不足。校企师资“互聘、互兼”双向交流机制不够完善,教师队伍教科研及服务社会能力较弱。
2.2.2专业设置不合理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很多院校专业设置趋同,有的专业几乎每所职业院校都开设,没有明显的行业专业特色。专业设置与学生就业出现倒置现象,就业率相对低下,薪酬待遇相对不高。
2.2.3校企合作不深
中国虽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特意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一直鼓励职业院校要校企结合,但是企业对学校或是对职业教育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没办法做到像瑞士的职业教育一样每周2d在学校学习,3d在工厂工作。
3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3.1创新培养模式2015
年起,北京市正式推出7年制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采用“2+3+2”的七年贯通培养模式,即基础教育阶段2年加高职3年,再直升本科读2年,打通职业教育升学渠道。2016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成为第二批试点院校。在7年贯通培养中,学院在基础文化教育阶段,携手十一学校,本科教育阶段对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这种7年贯通的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提供了范式。
3.2加强社会宣传
在20世纪80年代,中专生是很吃香的,当时,很多优秀的学生会选择读中专而不读普通高中,因为在那样的特殊时期,中专生意味着一些不一样的社会资源。这就证明了政策上的设置会影响到人们自主的职业选择。社会应该给予职业教育充分的尊重,不要把教育分成三六九等。
3.3强大师资队伍
加强各方面待遇,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加快启动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交流机会,支持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同时以制度激励教师继续深造,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推动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实践。
3.4优化专业设置
紧盯产业,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依托产业建设专业,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区域产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加大对区域人才需求状况的市场调研,摸清企业的真实需求,重点调研区域的新兴企业,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与特色深化与企业的合作。
3.5深化校企合作
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在现有相关政策基础上,从企业、学校和学生三个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各方目的、目标和要求,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调查专业市场发展规律,联合企业共同制订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编制出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体系[2]。
4结语
教育,为国树才,职业,成就梦想。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教育、就业教育、成才教育。中国的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大国工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健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已经贯通。多种形式的升学渠道,让职校学生进入高职、本科、研究生阶段学习成为现实。但是,从现阶段来说,这一升学渠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个完善的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社会乃至家庭该如何协同合作,市场又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人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晓娜.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2]余玫芳.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才智,2019(10):52.
作者:詹巧珍 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