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加快“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深化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制度,及时获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内容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双能”素质的关键,也是保障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文章旨在通过梳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历程,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探索企业实践制度的实施要素,对推动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制度、加强“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等方面均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师资;培养;企业实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是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将产业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核心内容,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是获取产业信息元素的有效途径。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和地方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工作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职业院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仍存在制度不健全、渠道不通畅、要求不明确、实效不突显等问题。201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师资队伍仍然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问题。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不适应产业升级、技术发展的要求,尚不能有效支撑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1]。职业院校教师不能及时了解、掌握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尤为迫切。
一、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制的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历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初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兴办开始,对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一直重视。1959年,全国技工学校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在技工学校较多的地区,应争取选择条件较好的技工学校附设师资培训班,招收技工学校优秀毕业生,再经过两年或三年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一批新成长的教师。”[2]1998年,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正式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3]。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明确指出组织教师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4]。早期国家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认识和投入,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明确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有效且不变的途径是参与企业实践,在企业实际生产经验中获取的信息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灵魂。随着教育事业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必须与时俱进,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形式、内涵也有了新的变化和要求。
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参与实践锻炼的做法推行多年,各个职业院校结合不同的校情开展了此项工作,但实践成效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认定标准不够系统。不少职业院校认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双师双能”素质,但对此类的认定还只是停留在证书上,学校把职称、职业资格证书等作为认定标准,教师为了取得“双师双能”资格,忙于考证,以证书为目标,一旦取得相关证书,就认为自己已具备“双师双能”质素,不再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不再关注教学内容与产业信息的衔接,学校也不再重视对其的培养,这种“唯证”的认定机制,制约了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持续有效地提升,更不利于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2.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学校普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在招聘引进时,要求高学历高学识高技能,但由于某些热门专业教师的市场紧缺性,尤其像工程类专业教师,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时设想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但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出现无人应聘的情况,考虑到教学任务的落实,学校只能聘用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新教师进校后又面临教学、科研、技能、竞赛等多重压力,不利于年轻教师对专业知识、技能结构的系统梳理与熟练掌握。而师资队伍的中年群体中,部分教师还沿用自己二十几岁时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当今的信息科技社会,存在知识消耗过度和老化的现象。3.培养路径不够有效。一些从教多年的教师在任教过程中会参与一些实际工程,但参与过程以自己擅长领域的技术支持与输出为主,而对自身知识技能的提升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规划。不少学校出台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教师虽然从形式上做到了每年假期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但企业岗位、技术、管理复杂性和保密性以及责任承担等,导致教师下企业只是挂名,没有具体参与工作的机会,挂职锻炼也演变成了形式意义上的参观和考察,教师自身的锻炼未能得到重视和提升[5]。因此,健全校企共育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制也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问题。4.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乃是教师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核心因素。现实中教师“双师”素质的评价机制基本由学校自定,学校对“双师”素质的考核往往只是“是”与“否”,而对“双师”素质的内在要求和分层考核缺少维度。专业教师“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程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的评价机制尚在探索之中,企业参与教师实践的考核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三、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实施要素
1.理念革新。如今推行的企业实践制度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探索与实践经验的制度化结晶,既一脉相承,也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理念需要革新。如今企业实践制度必须得到政府主推,除了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其他职能部门需要联合参与实施,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职责分工,共同承担教师企业实践的规划指导、过程管理、沟通协调、激励保障等工作,加强教师企业实践的统筹规划,全面提升教师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6]。2.协议制约。要积极有效地推行企业实践制度,首要保障是实践活动的规范性。企业实践制度需要破除过去企业和教师之间纯粹以人情关系为纽带提供平台,教师如果想参加企业实践需要通过自己个人的关系资源来获取机会,在立场上就处于被动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以政府部门为主推力量,职业院校、企业单位与教师个体为实施主体的框架模式。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学校、企业、教师等主体通过签订协议来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通过明文约定的形式确立制度保障。[7]3.主体认定。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联合培养师资是企业实践制度的基本特征。在过去的师资培养体系中,师资的培养主体主要由学校承担,教师下企业参加实践的意愿多由教师本人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所需提出,企业则仅仅是被动接收。而现代企业实践制度中,职业院校除了承担常规的师资培养任务之外,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是师资培养的核心内容,需要由学校层面全局规划安排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实践,在日常的教学任务排定时需要将此内容纳入,学校还要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培养师资的体制机制、合作模式,为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搭建平台;企业除了接收毕业生,要深度参与学校培养学生的过程,联动培养师资、确定教学内容。4.角色互动。在企业实践制度中,主要存在三个角色的互动关系:(1)学校与企业的互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就整个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实践制度的完善进行有效商议,从而确保企业实践制度动作规范、成效显著。(2)教师与企业的互动。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生产过程中具有“学习者”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要做好两者身份的互动,既积极为企业的生产发挥作用,同时把最新的职业技能充分学习和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回学校后对学生进行讲授指导。(3)教师与企业员工的互动。教师在企业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建立了与企业员工的学习交流互动,需要摆正自己的身份和心态,主动积极地向企业技术人员虚心学习,促使企业员工毫无保留地分享企业信息,保持友好密切的合作关系。[8]5.模式创新。丰富和创新教师企业实践的实现形式,将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与学生实习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组织教师进行企业实践,一方面是对学生指导和管理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能发现学生所学在企业实际岗位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拓宽渠道,依托政府的力量进一步拓展经费投入来源渠道,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捐资赞助等方式支持教师企业实践,推动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方投入,合力支持教师企业实践。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遴选一批共享开放的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常设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6.考核跟进。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中明确指出:“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针对不同类型、层次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9]这些内容体现了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学校在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工资待遇等方面有倾斜政策,在各类考核推优中,凸显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其教育转化能力,把教师实践锻炼、技术服务、技能指导等作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要素,促进“双师”教师队伍建设长效发展。同时,对于极少数教师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企业实践或参加企业实践期间违反有关规定的,也要及时做出处理意见。
四、结语
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要加强针对性、规范性,提高实效性。职业院校要会同企业单位结合教师专业水平制订企业实践方案,根据教师教学实践和教研科研需要,确定教师企业实践的重点内容,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要将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与学生实习有机结合,安排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实践。企业实践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把企业实践收获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10]。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挑战在于深化产教融合,迫切需要教师以下企业实践为途径,把产业最先进的元素融入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真正解决职业教育教什么的问题。职业院校需要在体制上保障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周期、经费和发展规划,积极创新下企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依托产业联盟、职业教育集团等对口企业,搭建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有效平台,使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产业发展同步更新,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作者:张幼春 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