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通过建立职业教育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了37个国家的职业教育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瑞士职业教育竞争力最高,而我国则处于中等水平,排名为26;同时通过分析主流趋势与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出,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吸引力两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增强职业教育竞争力,并由此可以发挥职业教育对提高经济发展的作用。
大量的事实表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提高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中,认为到2020年,应该实现产教高度融合、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实施融合,并体现终身教育特色与理念,能够在世界水平中建立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在参考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对职业教育竞争力影响较大的因素,建立职业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用于世界各国以及地区教育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在聚类分析法得出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有关提高国家职业竞争的结论。本文研究成果为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竞争力水平及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评价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基于相关性分析,选取影响职业教育竞争力较大的因素,在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对以上因素进行初步筛选。其次,根据可获得、敏感、国际可比3个原则进行再次删减。最终得到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包含两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贡献水平。其中,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教育吸引力、质量、规模3个因素,职业教育贡献的指标包括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经济发展贡献在内的2个因素。数据中来源于国际组织统计的,称为硬数据,而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的称为软数据,以上所有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国际组织报告。
二、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基于以上评价体系,本文选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4教育概览》中的数据,运用等权均值法评价37个国家的职业教育竞争力,这些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以及34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数据分析显示:职业教育贡献指数、发展水平指数、竞争力指数最高的5名分别是:葡萄牙、瑞士、俄罗斯、冰岛、捷克;芬兰、新西兰、瑞士、卢森堡、澳大利亚;瑞士、芬兰、新西兰、德国、比利时。37个国家中职业竞争力最低的10名是土耳其、波兰、匈牙利、墨西哥和巴西。而中国这三个指数排名分别为36、22、26位。
三、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依据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2012》,以美元为单位,37个国家根据人均GDP的不同被分为4个水平,分别为:高于60000、40000-60000、20000-40000以及低于20000,并研究了处于同一水平国家的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反映职业竞争力高低的5个指标的排名均值。分析处于同一人均GDP水平国家的职业教育竞争力排名情况的数据结果得知,职业教育竞争力排名最高的10个国家的人均GDP水平分别是:瑞士、澳大利亚以及卢森堡(>60000),芬兰、丹麦、德国以及比利时(40000-60000),新西兰、斯洛文尼亚(20000-40000),智利(<20000),这表明了人均GDP与职业教育竞争力成正相关关系,也在某种层次表明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对职业竞争力会产生影响。分析处于同一人均GDP水平的国家的5个指标的排名均值可以得出,职业教育规模、质量以及其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排名均值会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上升,这体现出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然而数据分析显示:当人均GDP>60000时,处于这个水平的国家的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贡献的指标效果并非很显著。这表明:当人均GDP在不断增加时,影响教育竞争力的两个指标(即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对人力资源的贡献)增加不是很明显。
四、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主流优势分析
通过比较各国的职业教育竞争力所存在优势和劣势,可以将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的职业教育竞争力的主流趋势显示出来,其中,主流竞争优势指的是大多数国家表现的竞争优势。37个国家中,按照职业教育竞争力排名高低情况分为两组,18名及18名之前的为强势组,之后的弱势组。优势指标指的是国家职业教育竞争力指标中排名居于前5位的指标。数据分析表明:所有指标中,37个国家共有182次优势指标,其中包括弱势组次数为90,强势组次数略多于弱势组,是92次。从优势指标数量角度对强势组和弱势组进行对比发现:强势组超过弱势组的项目主要包括25-64岁B类高等教育学历人口比例和就业率。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职业教育吸引力是主流优势,因为强势组在这三个方面都优于弱势组。根据一定的顺序对强势组和弱势组的竞争力结构进行排序,排序结果表明,弱势组结构顺序有大到小分别为:人力资源、经济发展、规模、质量、吸引力;而强势组与弱势组具有很大的不同,强势组的顺序为:经济发展、人力资源、质量、规模、吸引力。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得知:我们要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并注重该类教育对经济发展上的贡献率,而职业教育规模上的弱化,并降低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是职业教育竞争力提升的主流趋势。
五、构建职业教育竞争力的探索性实践路径
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清楚地知道与其相关的主体有哪些,同时明确主体所涉及的诸如学校,政府等各个部门的角色及责任。当学校成为施教执行方时,要想保持充足的活力,社会企业需要明确其要求,这样双方都能直接受益;当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应该只是适龄人群的在校学习,还应包括各个年龄阶段人的终身学习,如此一来,政府、社会也都会成为受益方。当这种互动能有效实施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建一个与之对应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且这种体系是立体的。
(一)建立行业企业评价体系。要建立的行业企业评价体系有两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互利机制。通过建立该机制,能够使得校企双方积极性增强,校方为企业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企业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解决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建立这种机制的首要任务是要做到真正的互利互惠。对于学校来说,需要主动地去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输送未来的员工,解决企业的人才空缺。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集团化。通过建立合作体系,不断促使职业教育实施资源的集团化,并能够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实现一体化。从而使得校企合作的层面更高、更广。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区,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有效地对资源进行整合的战略性选择。
(二)建立教育评价体系。该体系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培养什么人,明确培养的目标。培养目标不应该只包括仅能完成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因为这样便无法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区别,也会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前途变得迷茫,发展失去活力。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使他们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保证他们就业。二是用什么培养人,明确培养的内容。要在结合区域经济特征及行业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教育的培养内容,培养内容要有地域特色,而不是一味地像本科教学一样重视理论,教学内容广而同之。三是如何培养人,确定培养方法。因为职业教育目的是实践与应用,故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定岗培训等途径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四是让什么人培养,明确师资力量。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像其他教师一样具备答疑解惑的能力,还应该扮演信息捕捉者的角色,密切关注所授行业,并将最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三)构建社会评价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职业学校应该重视当前社会对职业的人才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态度与要求,基于这样的分析建立有效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与质量监控系统,才能在满足社会要求的同时,也培养出为社会有效服务的高质量人才。基于社会化的评价体系内容要包括:成立地区性实用以及创新人才培训中心,不断开展社会技能、岗位培训,做到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效结合;开设有效的网络资源、不断推进各职校的资源融合与共享,并实现资源的不断创新,满足地区性社会科技文化的需求;充分利用自我优势,尤其是信息与智能方面的便捷优势,向小区域提供信息、管理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以实现信息咨询的发展目的;组织学生开展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引导区域性文化的有效融合与传播,实现先进文化的不断辐射性扩散。
六、结语
本文通过建立职业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等37个国家的职业教育竞争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职业教育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且反映国际竞争力的一级指标均处于失衡状态,其中规模与投入之间差距极大,结构具有相对的优势,而效益和机会优势比较明显。由此说明,在未来的工业化进一步升级与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进程中,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发展方向应该使得职教结构体系更加完善,方式更加灵活,运行更加融通,并且不断加大职教的投入与规模。
参考文献:
[1]邱素芬,王联晓.TAFE模式对提高我国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0(2):40.
[2]陈衍,李玉静,于海波.欧盟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4):47-51.
作者:沈悦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