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职业教育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现代职业教育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涉及国家各个领域的改革。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民办高校要抓住机遇,深刻领会教育改革精神,通过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措施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发展。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等纲领性文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民办高校准确定位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的大好机遇。

一、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

2005年,许多企业苦于招不到符合转型需求的技术工人,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出现“技工荒”。关键时期,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召开全国职教大会。经过9年奋力拼搏,中国职业教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现在又是一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要,必须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同志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同志接见全国职教会议代表并发展重要讲话。中央领导的重视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部门协作前所未有,意义重大而深远。一句话,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绝不仅是涉及职业教育的前所未有的改革,也不仅是教育领域的前所未有的改革,而是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涉及国家各个领域的改革。

二、民办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为民办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具体分两步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由三个体系构成:一是普通教育体系,分普通高中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几个层次,这是我们熟悉的教育体系。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国家加快建设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分中学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应用技术类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几个层次,这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教育体系,社会急需,所能容纳的人才最多。民办职业院校升本时,教育部批的是普通本科高校,这个名称应该属于普通教育体系,现在要成为应用技术类本科,也就是职教本科,所以必须转型发展。三是继续教育体系。分清不同的体系,才能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决定》明确提出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这是国务院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本科职业教育问题,为民办高校准确定位指明方向。《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2.经费稳定投入机制的完善,将不断增加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强度,学校健康发展将会获得更多的财政经费。《决定》对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问题单列了一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宜的财政投入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的“短板”,与其培养规模和应有地位、作用不匹配。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同阶段普通教育相比较明显偏低。生均经费与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中高职仅为普通本科的一半,民办高校一点也没有。国家已经清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根据《决定》和《规划》两个文件的要求,这种状况要改变,改变就是我们的机遇。《规划》明确要求,2015年底前,各地依法出台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职业教育法》《教育规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要求省级政府制定并实施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政策。要想获得更多的政府财政经费,必须做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中央财政从2014年起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谁的职业教育质量高,谁就会得到更多的政府财政支持,民办高校要充分把握这样的机会,以提升质量获得更多的实惠。3.《决定》对激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了明确的政策,这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机遇。《决定》明确规定,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出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统筹用于地区的职业教育。以上对企业的明确的政策可极大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更有利于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更有利于学校和合作企业开展知识共享、课程更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员工培训、协同创新等,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一句话,校企合作可能比以前更容易些。4.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种大的改革起点上,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如果仍然是现行的招生制度和就业现实,这种观念不可能改变。随着国家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这种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将会得到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依靠的是粗放式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来看待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讲了六点:一是职业教育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二是职业教育反映了产业的素质和能力;三是职业教育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四是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的切入点;五是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六是职业教育是保障人民群众实现尊严和体面劳动的教育。就民办高校来看,举办属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用技术大学存在许多“短板”,面临严峻挑战,如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不高,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不强,对接产业和职业岗位的专业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对接岗位技术标准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转变,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规范不健全,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严重不足,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差距等。我们应清醒认识这些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和发展逐步解决。

三、贯彻国家精神,促进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1.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坚定职业性办学。例如,高考分类改革要逐步实行6种招生方式;扩大办学自主权方面的改革;教育分类管理的进展;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改革;“3+2”“3+4”等扩展;中央财政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关于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关于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各项新政策;关于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等。2.坚持质量立校,促进内涵发展。学校要坚定职业性,必须坚持质量立校,促进内涵发展。质量仍然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但对质量的理解恐怕要与过去有所不同。质量决不仅指理论课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不等于质量,职业教育的质量应与学术型高校的质量有很大不同,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质量的标准与普通高校质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用同一标准评价两种不同体系的学校是不科学的。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是职场能力。职业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沟通,学会如何找工作,学会在职场上如何熟练完成工作任务、创造性地解决生产中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要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我们要摒弃普通教育长期所形成的重知识轻技能模式,提高技术技能和职场能力的地位,使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参与职场的竞争。职场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民办高校应长期坚持做好这项工作。3.强化实践教学。要将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纳入教育全过程,把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就业创业相结合。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充分利用已有实验条件适当增加实验实习项目,优化实践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的比例。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对实训实习基地也要提升其能力。4.实现“五对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明确规定,根据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这5个对接概括起来就是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5.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师资队伍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决定》精神,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学校制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以及聘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有关制度和政策是个好办法。职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民办高校应长期坚持做好这个工作,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逐步完善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绩效工资要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6.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本原则。7.加强基本建设,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办学条件必须满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师生生活和活动的基本需要。

作者:姜宝华 齐强 孙海燕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青岛滨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