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行为主义对职业教育课程观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通过对行为主义理论及其流派的简介以及梳理行为主义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剖析对职业教育的利弊,最终提出完善职业教育的理论指导模式。
【关键词】行为主义;职业教育;课程观;指导理论
行为主义是一个心理学流派,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期,它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地促进作用,更积极推动了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从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编制,到课程实施,最后课程评价,随处可见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影子,由“刺激与反应”(“S—R”)发展到“刺激—强化—反应”(S—O—R),最后到“行为—认知—环境”,在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方面体现了明显的功效,学生通过实训操作能迅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融入产业生产。但行为主义在指导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等现象,这种倾向,体现了它明显的理论缺陷。本文鉴于行为主义的利弊,深入分析了行为主义与职业教育的渊源,提出了完善指导理论的新模式,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双重课程观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人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要求。
一、行为主义理论及其流派
行为主义是产生于美国二十世纪初的一个心理学派别。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发表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他的理论体现的是反应性制约取向论,属于古典行为主义。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在华生理论基础之上他把学习看作是一个不间断的“操作”过程,提出了“操作制约”理论,由此产生了“正强化”、“负强化”的概念。斯金纳认为学习动力来自于外部强化,通过强调“强化”和外部环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刺激—强化—反应”的公式。斯金纳的环境决定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行为是通过操作强化作用而在环境中形成的,对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的内涵有了发展。体现的是操作性制约取向论。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是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社会学习论源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即学习本质上说是受到积极、消极、无强化、惩罚等因素的影响,改变行为的发生概率。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观察学习和自我调整。按照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有机体和环境的互动是一个不断存在的过程,经由认知结构的发展和自我控制,人影响环境,同时,也为环境所影响,整个学习过程是“行为—认知—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行为主义理论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一)职业教育授课知识与行为主义理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因而传授的知识也有很大区别,普通教育主要传授高深的理论性科学知识,而职业教育主要传授实践性的技术知识。它们是两种既有密切联系,又不尽相同的知识体系。而行为主义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操作和调节来达到“行为—认知—环境”的交互作用,其与职业教育实践性技术技能型知识的传授不谋而合,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行为主义可以充分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全程指导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
(二)行为主义在职业教育中的表现形式。新老行为主义者都很重视对学习问题的研究,其理论来源主要是桑代克的试误论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对于人类的学习,无论是华生、桑代克还是斯金纳,他们都把人同等于动物看待,在学习过程中人处于无意识支配和无目的的状态,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抹杀了。“华生早年主张多次律和新近律,反对桑代克的效果律。但他和桑代克一样,都把学习看作一种不受意识调节的机械过程,一种盲目的练习过程。”“但是,斯金纳的研究工作也是从动物与人‘惊人地类似’这一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出发的。他们不承认发展中的质变,不承认动物在其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学习行为有别于低级阶段的动物,特别是不承认人类学习行为的质的特点。”虽然斯金纳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驯兽工作和程序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突破不了行为主义理论上的固有缺陷。以能力为核心,实施模块化教学的职业教育同样明显地体现了行为主义的影子。这种教学模式,以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将工作过程进行分解,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划分成不同模块进行教学和反复实训操练,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完成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能按照事先课程设置的要求,掌握好工作岗位所具备的相关技能,成了掌握相关操作技能的流水线上的机器。
(三)行为主义与职业教育对应的哲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专注于研究环境与行为的互动关系,如研究操作条件反射的著名试验———斯金纳箱,斯金纳将饥饿的小白鼠放入箱子里,任其不断抓咬、跑跳,当第一次自发压杆得到食物时,它就会继续不断压杆,获取食物,此时操作性反射就形成了。小白鼠为什么会不断压杆,因为压杆就会获得食物,可以填饱肚子,这就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了。虽然华生等行为主义者总是否认意识,“但是,实用主义哲学的精神仍深刻地影响到华生。华生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适应性行为,把意识和行为绝对对立起来,正好表现了实用主义哲学非理性主义的特征。行为主义是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产物,它和詹姆士、杜威的机能心理学一样,受着同一哲学思潮的指导。”从宏观方面看,国家大力发展和推行职业教育,目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德、智、体、美等方面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解决就业压力这个社会难题。从微观来看,每个人都需要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社会,养活自己和成家立业,服务社会。显而易见,职业教育深受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由此看来,行为主义与职业教育具有共同的指导理论,那就是实用主义,又称为“实践哲学”、“行动哲学”,是一种推崇人类经验,着眼于现实生活,注重效果的哲学。“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是他们宣扬的口号。
三、完善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指导理论
许多高职院校区别对待专业课与选修课,特别是人文选修课往往遭遇冷落,无论从课程开设数量、课时分配比例还是教学效果来看,许多学生,甚至学校管理层都不重视,导致许多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缺乏健全人格修养和进取心,缺乏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等,导致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根本还在于人文教育的缺失,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将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相结合,作为职业教育课程观的理论指导,能做到相得益彰。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实训的同时,而不忽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而不是教学结果;注重师生心理和情感的沟通交流,满足学生个人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职业教育顺应高科技、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对人才培养高移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以后不断完善自我、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费梅苹.行为主义理论及其研究范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61~63
[2]彭聆龄.行为主义的兴起、演变和没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1:16,20~21
作者:孙燕荣 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