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教育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教育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摘要】职业教育只有科学地组织有价值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职业导向,使其获得需要的满足和应有的技能;同时强化社会实践活动,这既是履行学校职能、完成使命、提高培养能力的根本道路,也是学生提升内化知识核心能力与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实践;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从实践的意义去认识和把握,就能找到育人、树人、发展的生存机制。我们应重视实践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实践育人水平,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重视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实践活动

学习,是职业教育中学生真正发展成才立德树人的基本途径,学习是人的自然本性。[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了“学会生存”的教育目标,并将学会生存作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起构成了当代社会人类学习的主要内容,号召每一个人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深化知识,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当下的问题是学习活动中,一方面无视“现实的人”,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将主体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传授已有知识,视学生为“容器”,压抑主动性,缺乏学生求知、探索欲望的保护,缺乏自我表现的呵护、兴趣爱好的维护。正如所批评的那样“消遣个性,减掉性灵”。另一方面又忽略学生的客观制约性,在强化碎片化知识的传授中来培养能力;在脱离学生,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课堂中让学生创新;在频繁评价、考试中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具备了教育实践性,追求的是教育过程中每个人的发展;完成的便是每一个真实生命的成长,教育因生命存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2]从经济和人才的关系看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我们应该加强实践育人的措施和方法,改革教学形式和内容,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走出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实践课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交往实践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3]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性存在与能动性存在,使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处于一种积极主动能动性地位。

二、构建职业教育的社会活动体系,提高实践育人水平

国家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要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人才成就未来,教育成就梦想。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完成教育使命,努力提高学校实践育人水平。

1构建完整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构建完整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与实际,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与学科和时展前沿结合不紧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导向,以学科中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学生学习中难题问题,理解中的障碍性问题,知识理论形成能力的难点问题为着力点,互动对话、合作交流,以问题的解决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为着眼点的考试政策,倡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批判质疑精神,鼓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灵活、系统地掌握学科核心知识,理解知识整体结构,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并形成良好系统的评价体系。在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与引导,要紧紧契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个性化潜质发展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在学习中的效率和质量。克服目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条块分割的活动组织管理弊端。涉及学生学习时间、生活空间组织安排的相关部门,都要以学生为轴心,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统一协调、协同配合、共同发力,时时处处留下学校师生互助共育的成长进步足迹。安排好家校合作、校社合作、校企合作,统筹方方面面的有效资源,为学生的校外活动搭建平台,提供资源性供给和保障能力。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平台,做好学生实践活动成果的记录、留存、评价、展示、激励工作,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促进校外实践学习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并取得卓有成效的实践效果。

2实现效益和育人效率的最大化

坚持以教与学活动为主,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崛起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当下和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备较高核心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建设者,仅仅在学校里面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把学校教育与引导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志愿服务和其他广泛的社会实践)结合、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培养链条。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链接起来,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实践活动,使产、学、研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活动机制,有效的应用研究,有效的拓展学习,促进知识向能力和素养的转化,并适时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服务生产、服务地方、服务国家建设;同时又能扩展教育资源,共同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应用人才。这样的过程,又能使学校的各种职能协调统一起来,避免顾此失彼,单摆浮搁。随着职业教育院校开放办学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机构在品牌、资金、师资和就业方面都有了雄厚的实力,效益也越来越好。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快职业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发展依赖于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活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文化、实践活动中要回答的重大问题。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运用智慧和技能创造产生经济价值的优秀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知识化、专业化、社会化,特别是实践化创新活动的过程。

1明晰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和目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同的院校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应有不同的定位和目标。本科教育要在强化教育、强化基础的同时,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要强化职业知识技能和“工匠精神”教育,突出职业创新性人格的塑造。尤其是职业教育中,更要求具有以下素养,比如:高尚的思想与远大志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人类、国家、社会和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完整的知识结构,创造性人格与必备的思维品质。实践能力与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与合作品质,国际化视野、世界胸怀和国际社会的适应能力,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就在于如何基于共同的发展趋势、挑战与要求,寻找和创造富有个性的校本定位与目标。我国要建立适应时展变革需要的创新型教育体系,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文、科学、创新统一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新教育体系,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深化智力与情感因素的协同和整合,提升创造性人格的塑造能力

美国人类文化和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在论述人与现代的关系时曾经指出:“先进科学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使运用它们的人具有现代人格、现代品质。在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是一个基本因素。他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制度与性格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4]人的创造力发展,与他的整个人格发展关系密切,创造力的发展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造性个性为出发点,以综合心理素质提升为立足点的协同动作、共同发力,这方面是在多重要素作用下才能生成和发展。这也是这方面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和教育实践领域中的薄弱环节。且现实面临的人格危机和问题很多,诸如人的主体性失落,人的物欲不断膨胀,精神空虚无聊。情感淡漠“比邻若天涯”,迷失自我,心态浮躁,这些困境,必须认真加以对待。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培育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关注人类发展,关注社会基础,关注百姓民生。铸就远大理想,培育优秀品质。其次,要通过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营造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真诚对待他人,宽容看待社会,切实爱护环境,培育自己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真实、阳光、乐观、坦诚,与人为善、心胸坦荡。另外,要为大学生毕业创造机会,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对生活和未来充满自信,永远保持一种昂扬的斗志,胜不骄、败不馁,修德育能,脚踏实地,奋斗拼搏,实现智慧和理性的升华,鼓励学生每天都留下生命的光彩印记。

3搞好学科建设,强化交叉、融合与协同配合

在知识创新、科技发展、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职业教育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力。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综合化、高速化,在生产力要素中占比高的新特点。应用范畴领域在扩大;多学科交叉跨学科跨门类,数量和边界不断增加;交叉学科形成的边缘、新兴学科在增多。所谓科学技术发展高速化,即新行业新业态、新材料、新能源高速化发展趋势。新发明新发现层出不穷,转化成直接生产力的速率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日新月异。所谓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占比高,即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都在70%以上,研究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都在2%以上,科技生产力已提升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我国提出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是基于全球化的视野和科技进步趋势的分析与把握。据此,为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快速精准进入生活、社会发展主战场,这决定办学层次,这决定学校核心竞争力,更决定培养能力和办学实力。因为主战场要求整合的是更新更高更广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优质资源,科技含量高并多处高科前沿,有利学科发展,特别是与其他学科交叉结合协同,不仅解决重大问题,更能发展新兴学科,创造出更多成果,培养更多靠近前沿、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其次,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学科交叉,科学与技术结合,产学研结合,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很少是一个人一个学科,一所职业院校或是一个区域的重大突破,必须面对重大和前沿问题,瞄准产业、行业的关键问题,走学科交叉、学校协作、校社合作的协同发展之路。形成学科发展的良好生态,不仅学科理论方法融合产生新学科,而且促进人才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拓展,实践服务领域延伸。让学科群、人才群和技术信息群对接生产结构群,以集群化方式创新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真正在协同过程中,走出中国职业教育实践育人之路。

【参考文献】

[1]菲利普斯,乔纳斯,李安蒂斯.学习的视果[M].尤秀,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叶澜,李政涛.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语谈录[J].新教育,2004(2).

[3]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8).

[4]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人理•思考•超度•行为[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张艳红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