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歌唱艺术的哲学思维,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从哲学的视角,论述歌唱艺术中的哲学思维。歌唱艺术一定要遵循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解决好歌唱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关键词:歌唱艺术;哲学思维;艺术规律
在声乐教学中,要透过哲学的视角来研究教学手法,遵循歌唱艺术规律,解决问题要善于抓关键点、矛盾点。
一、遵循歌唱艺术的发展规律
在学唱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唱步骤,艺术理论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歌唱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声体系。
(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学习歌唱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才能到达歌唱艺术的巅峰。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唱原则,在歌唱训练中重点体现在要夯实中声区的基础,再去扩展两边的音区。上课时先让学生在最容易唱的自然音域里练声,为学生建立一个稳固的中声区基础。换声点周围的音要多练,特别是小字一组F-C之间的音要多练,把中声区唱的很顺畅、自如,气息均匀连贯、声音均衡统一。高音区唱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中声区的感觉对不对,中声区对了高音的问题解决就很容易。如果忽视中低声区基础性练习,就会在学习中走弯路,从而影响学习的进程。有些教师过早扩大学生的音域和发展音量,选用的教材过深、练习过重,滥发高音和过度使用嗓音,让学生唱一些力不能及的大作品,导致嗓音疾病的产生。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选用适合的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掌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还包含声乐学习的阶段性,在选择声乐教材时,老师要根据学生演唱水平的程度来确定演唱曲目,学习者绝不能一味贪图大作品,违背教学原则,这是极其危险的,从艺术嗓音保健上来讲,都是导致嗓音疾病的重要诱因,老师更不能看到学生的本钱好,过度开发学生的嗓音潜能,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积累学习,脚踏实地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的集中注意力到注意力的多种分配,经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的学唱步骤,逐步树立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和满满的自信心。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生理素质、音乐基本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声乐器,生理构造上存在个体差异,具备不同的嗓音条件:音色、音质各不相同,因而在声乐学习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声部鉴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嗓音条件、性格特点、音乐、心理及文化素质等不同的特点,并且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布置符合现阶段学习程度的曲目,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教师也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弥补教学中存在的短板,把握好教学原则,切忌把教学方法程式化的“一刀切”。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声乐要特别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活动中,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切忌搞空洞、繁琐的理论,避免一味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技能技巧、声乐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在理论引导下,经过不断的训练和舞台实践,让学生逐步加深和理解有关歌唱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四)歌唱的整体观
歌唱是以喉部为中心的整体协调运动。它是有关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咬字器官等,在高级神经活动参与下的整体的协调运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整体观念。用宏观的视角看待和解决声乐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将歌唱的呼吸、共鸣、喉咙松开、声音位置等歌唱要素分割开来进行单一的训练和学习。如不能只讲呼吸不讲共鸣,只强调歌唱位置而忽视气息的支持,要建立统一整体观念,协调好参与歌唱发声的各部分的关系。
二、歌唱各要素的主被动论
(一)心理要素与生理要素的主被动关系
歌唱艺术是由诸多的要素组成的。在诸多的要素中,首当其冲的是心理要素: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歌唱者的心理要素自始至终要处于积极主动的主导地位。由于演出场地、环境、气候等外在客观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演唱者心理上的不稳定,从而影响演出效果;其次是生理要素:生理要素是歌唱者生理条件和身体条件的总称。如呼吸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声带等等。在教学训练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吸气与呼气、咬字与吐字、声带闭合和声带扩张的主被动关系,思维要始终走在歌唱行为的前面,演唱之前一定要先提前想一下,用积极主动的歌唱心理,饱满的精神风貌,协调好呼吸、发声位置和共鸣的关系,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二)生理要素中呼与吸的主被动关系
在实际歌唱训练中,要求学生主动吸气时学生往往会抬高胸部采用锁骨式的错误呼吸法,从而违背呼吸的自然状态。掌握歌唱呼吸的主被动关系要主动呼气、被动吸气。演唱前轻轻呼一口气,小腹自然松弛下来,口和鼻子一张,小腹一鼓,外面的气息自然就倒灌进来。歌唱法中的呼吸技巧有四个要领:吸气、控制、流动、换气。气息控制时,一方面要主动的用扩张腰部的方法来控制气息,特别是拉开肋间外肌,心理上要积极主动的保持吸气打哈欠的状态。这时主动想着保持吸气的歌唱状态,从外界吸到胸廓里的气息,无形中就被动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气息的控制中要处理好呼与吸的关系,吸的动作不要过头,如果吸的动作大于呼气的动作,气息就很容易僵住,声音就会闷在口腔里不流动。要做到呼中有吸,吸中有呼,又吸又呼,就能协调好歌唱中呼气和吸气的主被动关系,做到气息顺畅,声音流畅。
(三)歌唱发声中声源的主被动关系
声带是我们的发声振源体,根据发声的贝诺力氏原理,在发声时就不能先主动闭合声带,声带外肌不能主动向内挤压,相反它要向外侧扩张开。气流通过声门时,在贝诺力氏作用下,声带被动闭合发音。如果在歌唱时用外力主动闭合声带,就容易造成喉咙这个发声的门户关死,声带就会挤压发声,出现挤卡的干涩声音。我们在深呼吸的同时用打哈欠的感觉把喉咙松开,上面挂着发声的高位置向下叹着说,在气息的支持下,声音和气息一起通过声道向外输送出去。声带应该在气流通过时被动闭合,而不是主动闭合。如果长时间的用主动闭合声门而不是靠气息歌唱,就很容易导致嗓音疾病的产生,从而损坏我们的嗓音,缩短艺术生命力。
(四)歌唱咬字吐字过程中的主被动关系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应该像平日说话时那样自然、流畅、亲切。有很多歌者在实际演唱时只注重了声音而忽略了咬字和吐字。特别是用西洋唱法演唱中国作品,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在演唱之前多朗诵几遍歌词,心里主动想着去“说”着唱,要以“说”带唱。在保持喉咙松开的前提下,抬开上口盖,贴着守着后咽壁在牙关处念字。积极发音器官(吐字器官)的运动:象下颌骨、口唇、舌、软腭等这些可改变形状或活动的地方,要积极主动地去调节,切忌用一种口型、用同种腔体去歌唱。咬字的部位要灵活主动,不要被动的去念字发音,而造成咬字含混不清的情况。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声、腔、字的关系,不偏不倚、三者协调统一在整个发声过程,才会有美妙动人的歌声。
三、对立统一的矛盾观
(一)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
声乐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在符合一般教学规律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最大程度挖掘和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发挥个性特色。个性与共性这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它们一起贯穿于声乐教学过程。当下在大多数艺术院校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注重了声音共性上的教学训练,没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现在声乐艺术较以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声音的规格、开发方面都达成了很多的共识,但是我们不能只强调共性,而丢弃个性的训练,只有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培养出杰出的艺术人才。
(二)紧张与放松的对立统一
歌唱运动是发声器官、听觉器官和全身许多器官的互相配合,同时需要神经和心理活动参与的一项针对性很强的运动。在这项运动中正确的处理好紧张和放松的关系,是歌唱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预防各种嗓音疾病的关键所在,该积极用力的地方就要紧张积极地用力,该放松的地方就要大胆地放松,把干扰发声的多余的劲儿去掉。该紧张的地方如吸气时,胸廓、肋间肌等都要积极主动地扩张开,横膈肌下降向两边拉开;气息控制时,腰腹部是紧张而积极的,但是要注意积极紧张不等于僵化。发声时我们的声带是拉紧的,越到高音声带拉得越紧,声带的张力感就越大。同时参与歌唱发声的咽部内壁的肌肉,也是积极而又紧张的,软腭积极的向上适度抬开。歌唱运动中需要放松的部位一点儿也不要挂劲儿。在歌唱的整体运动中,要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全身积极而又挺拔,歌唱体态放松舒展,歌声积极饱满而又松弛通透。
(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歌唱训练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我们要在诸对矛盾中抓关键,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在声乐训练中有三大要素:喉咙的松开、声音的高位置、气息的支持。其中松开喉咙是重要的核心部分。喉咙松开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质量,解决了气息和喉咙这对主要矛盾,其它矛盾便迎刃而解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观众对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艺术工作者在仔细总结、认真学习的同时,用发展的眼光对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进行总结研究。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0.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1998.
[4]冯葆富、齐钟政、刘运墀著.歌唱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二版.
[5]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作者:杜玉霞 单位:潍坊学院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