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哲学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哲学与人生》是师范院校德育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但是,《哲学与人生》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加上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老化,教学模式单一。所以,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都不感兴趣。文章结合师范院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现状,就如何提高《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期能对师范院校德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也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哲学与人生》是师范院校德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让广大学生领悟到哲学的魅力,使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哲学联系起来,从而使其明确人生的意义与方向,是《哲学与人生》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师范院校的《哲学与人生》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哲学与人生》教材与教学的特点
哲学与人生是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课程教学选用的是教育部下发的教学大纲规定教材《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同时融有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材在编写上严格遵守了哲学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等特点,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能力,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为重要依据,紧贴生活、贴合实际来安排教学内容。哲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哲学与人生》属于德育教学范畴,但是它与传统的德育教学又有着本质区别。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做好人,走好路,促使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世界观。换而言之,《哲学与人生》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并使其在哲学实践中养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哲学与人生》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跳出学科知识体系限制,将哲学的发展置于人生发展的高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2《哲学与人生》教学现状及问题
2.1认识存在偏差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许多院校都开设了《哲学与人生》教学课程,但是许多学校的《哲学与人生》课程都是跟风开设的,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如一些院校之所以开设《哲学与人生》是因为要与其他学校争生源,不想落在别人后面,但是在后期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投入不够,认识偏差,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质量都较低。再则,许多院校对《哲学与人生》教学还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德育就是教导学生听话,使学生谨言慎行,少说话少犯错。这种传统的德育观只是将德育当作一种管理学生的手段,它忽视的学生的个人价值,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它也必将《哲学与人生》教学走上错误的发展轨道。
2.2实践意识低下
《哲学与人生》教材的理论性、思想性较强,虽然他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但是新时期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没有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受此影响,许多学生都产生了哲学与人生课程知识学习无用的想法。加上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意识低下,一味加大和强调哲学理论知识的分量,很少会立足于实际去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道德情感问题,这就使得《哲学与人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显得较为陈旧,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
3提高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3.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哲学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找准人生定位,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就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哲学与人生》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重任,这也要求师范院校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上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完善《哲学与人生》课程体系建设,充实教材内容。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积极开放的教育观,以人文关怀为《哲学与人生》的逻辑起点,以帮助学生认识德育的价值为目的,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来教学,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中来,并通过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为课堂教学注入无穷活力。
3.2改革教学内容
哲学即生活,《哲学与人生》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规律的客观总结,但是,其中也有许多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缺少联系,这是导致《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哲学与人生》课程任课教师要将改革和调整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充分融合到一起,紧贴时代和生活来呈现《哲学与人生》教学生动活泼的一面。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快乐学习。如在《哲学与人生》“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键盘侠、网民道德捆绑等社会热点新闻应用到哲学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这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了解哲学的作用和本质,继而引导他们通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3.3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
学以致用,是《哲学与人生》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哲学与人生》虽然是一门以理论见长的课程,但是,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哲学与人生》理论教学基础之上,教师还要重新审视《哲学与人生》课的地位和效能,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哲学与人生》实践教学路径,为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哲学知识学习与学生择业、就业等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哲学学习和思考上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科学处理人际关系,端正对他人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在哲学思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此外,教师还要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创造性、塑造自主型人格为目的,超越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交往式、开放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绿色环保活动、志愿者行动和各种社会服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哲学与德育的现实意义。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哲学与人生》课程知识虽然不深,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哲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经验丰富、作风扎实、思想先进的教学队伍,以满足《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将德育教学队伍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努力探索德育队伍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成立由校长、院系领导、辅导员、团学生干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对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和合理部署,为《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制定《哲学与人生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及量化考核方案》,将岗位责任制、激励机制用到教师管理中去,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到岗到位,定期选评德育教学工作先进分子,以激发教学队伍的工作热情。此外,学校还要立足于师资培训制度,针对《哲学与人生》教学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培训、法治教育和师德教育,有效拓展教师培训的空间,以提高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哲学与人生》是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思想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而《哲学与人生》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树立全心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法,并注意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阿依古丽·艾希丁 单位:新疆巴州师范学校德育组
参考文献:
[1]郝文娟,杨学艳.对《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16).
[2]吴慧.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
[3]蔡素芬.《哲学与人生》教学中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实践[J].新课程(中),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