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哲学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空间哲学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空间哲学浅析

摘要:

本文以扎哈的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为研究对象,围绕扎哈的关系重建论分析其建筑设计理念,从对空间组织的创新到各空间关系的重建,这种理念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生命力,让人们认识和看到未来建筑的可能性,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开辟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

扎哈•哈迪德;空间关系;建筑思想

一、对空间关系的重新定义

1)传统的空间关系。空间关系是人类对地理现象或环境的认知概念的直接反映,传统的空间关系意指空间位置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分别由空间现象的几何特性、非几何特性及非几何属性所影响。传统的空间关系具有空间尺度,建筑的规模通常被作为设计的第一考量,呈现一个多元的、非连续的整体,传统的建筑空间具有和谐性、对称性、对比性等特征。

2)现代的空间关系。现代建筑随着工业化的展开逐渐脱离以视觉样式为主导的轨道,在技术进步、产力革命中找到新的方向:铁装饰以及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让建筑有了巨大的发展。在现代建筑的空间关系布局上,设计师们主张建筑的实用功能:诺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封闭、独立的个体,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类似玻璃盒子状的摩天大楼,如此清一色的建筑形体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没有考虑自我和对象的关系,即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如今绝大多数建筑设计仅仅停留在建筑空间这个层面上,因而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系列的社会问题。

3)扎哈眼中的空间关系。扎哈对空间关系的重新定义首层含义指的是重建空间对象的几何特性从而空间关系,具体表现为重建空间现象的地理位置与形状。复杂且充满动感的建筑形态成为扎哈消解传统空间系统的表现方式:中心化和等级化的梁柱式盒子空间被扎哈设计理念中的无中心性、连续性、开放性所取代。早期扎哈的设计作品受俄国构成主义和至上主义影响,建筑风貌呈现块面状;而后期的作品则受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建筑空间的透明和空间的流动性研究影响,呈现出一种柔软、连续和非几何性的自由形态。除此以外,她所思考的重建空间关系不单是指在建筑空间层面上,更是考虑到把人与空间的关系延展到人借助空间来表达人类的社会理想,从显而易见的空间组织设计到改变人与空间及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改进空间、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与建筑空间关系的重建

1)建筑内涵方面。与现代建筑相比,扎哈的设计理念及其建筑作品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展开对建筑文化的内涵性的研究。在扎哈的建筑中,建筑的空间表达不再是彼此割裂或是独立,它们的关系是模糊的、交互的;无硬角原则更是成为扎哈重建人与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人不需要穿越空间就能同时拥有更多方向,没有连接处的交线,人的视觉领域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以德国的菲诺科学中心为例,无论是层叠而成的地板还是大屋顶跨越形成的大厅,它们都打破了传统的美学特征,通过运用无硬角原则,将不同功能的空间联系起来:人行道与书店入口相通,其他空间通道类似树根状向下延伸,将人们引入底层的开放式广场;利用街道进入建筑下方,给人们一种幻觉、新鲜感,仿佛来到了—个神秘的地下世界,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感官体验。

2)空间结构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在建筑的创造过程中往往注重于外在形式和物的关系,极少涉及人的生命状态和存在意义。扎哈在进行内部空间结构设计时,不采用窗户、门这类我们熟知的元素,而是选择体、边沿、楔状等手法来重新定义空间之间的镶接。以德国Vitra消防站为例,从外观看上去是一个封闭式的建筑,但从其他角度观测时会发现大有不同:内部的墙壁呈锐角三角形,具有连续、分段的特点,使空间充满活力且形式多变,与我们熟悉的轮廓大不相同;与标准的建筑形体相比,建筑的门窗、楼梯、墙面、屋顶都被抽象成特殊形状,传统的空间结构及组成方式被重新定义,如墙、门窗分别被抽象为“体”和“切口”。

三、人与人关系的重建

人作为独立个体,每个人是不同的,在考虑空间物质性特征的同时,最重要的不是人与空间或建筑间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建筑师处理建筑与人的关系时,正展现着他所理解并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这个点出发,我们会对建筑的空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建筑的空间被人们理解为一种空间艺术,其审美体验来自于被限定的空间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对体验者内心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唤醒,以及因关系而产生的情感的唤醒,我们称之为互动性、体验感。在空间布局上,扎哈对不同功能的区域间进行整合,无硬角原则的应用使空间与空间互相穿插,为观者提供了选择多个方向的可能,使人环顾四周并一次性收集到感兴趣的信息,按事物的重要程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空间布局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多人们互相接触的机会,打破隔阂,产生情感交流与互动,挽救情感淡漠危机。

四、扎哈•哈迪德的建筑空间哲学给现代设计带来的启示

扎哈为世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美学,让人们以一种新的视角去发现和认识建筑的美,更为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人与各要素间的关系,这也是扎哈哲学理念的升华和观念转变的结果。在现代主义流派里,扎哈以功能性和形式性为出发点,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创造出符合时代的建筑风格:通过对自然形态进行深层次的提炼和抽象,将自然特征以有机的建筑形态呈现出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更加相互交融、彼此促进。扎哈以极其理性并巧妙的几何造型,优美的几何空间,打动了无数观者,这种新的尝试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生命力。这种独特的美包容着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对自然的谦逊,这种美让人们认识和看到未来建筑的可能性,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找到一条路径。在现代设计中,无论是建筑设计或是其他领域的设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这就需要我们在着手设计前了解各个设计领域的发展历程、发展轴线、思想基础及民族精神;在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同时,我们需要为我们的设计理念进行一个恰当的定位,并找出与时代生活相符的契合点,延伸、强化设计作品的意义和生命力,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完善人与周围环境等各要素的关系。这对中国现代化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冰洁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3]]杜世宏《空间关系模糊描述及组合推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4.

[4]哈迪德专辑[J].世界建筑,2006,(4)

[5][日]渊上正幸著,覃力等译.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荷兰]赫曼•赫茨伯格著,刘大馨、古红缨译.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M].天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