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儿童哲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儿童哲学是西方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后续与发展。儿童哲学的提出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李普曼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能运用逻辑思维的技巧来分析和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于是尝试开设儿童哲学课程,希望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来逐步培养儿童有逻辑的、批判性的、反思性的思维能力。儿童哲学领域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修斯,他指出儿童的哲学是那些常常被成人忽视的儿童本身的行为、言语和思维等。在《哲学与幼童》这一经典著作中,马修斯呈现出儿童在生活中与成人富有哲学意味的对话,他强调成人和儿童之间应平等对话,提出成人应当关注和理解儿童话语中蕴涵的哲学思维和道德认知等。两位学者建立儿童哲学理论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李普曼基于哲学的视角对儿童教育进行思考,注重通过系统的思维方法训练使儿童形成哲学思维,提升儿童思考问题的能力,可谓是将哲学给予儿童。而“马修斯则从理论的角度,将这一概念系统化、学科化”,认为应当尊重欣赏儿童的哲学,因为儿童哲学是哲学的一部分,儿童哲学一直就存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在我国,研究儿童哲学的学者倾向于从狭义和广义的范围来建构儿童哲学的概念。如刘晓东老师认为狭义的“儿童的哲学”可指儿童关于世界的观念;广义的“儿童的哲学”涵盖了包括儿童的科学、文学、艺术等儿童的整个精神世界”。另一位研究儿童哲学的代表学者高振宇老师从训练思维技能和习惯、提升哲学素养和儿童精神世界三个层次建构了儿童哲学的定义。可见,现阶段对儿童哲学内涵的理解是全面的,不仅要训练和提升儿童哲学思维,更要注重理解儿童内在的哲学意义和精神世界。在教育的视野中,儿童哲学必须是在尊重和保护儿童天性的前提下,在欣赏和理解儿童精神世界的基础上,“建立在逻辑思考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让儿童验探究过程中的乐趣,排除日常生活中的哲学困惑,帮助他们找寻生活的意义,并建立起自身意义世界的教育计划”。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小学化倾向严重,成人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对幼儿的生长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幼儿的天性受到禁锢和压制,幼儿的童年失去了自由快乐的色彩,幼儿的个体差异被抹煞。目前儿童哲学虽然很少有进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中,儿童哲学也未必是救治当前幼儿教育种种弊病的灵丹妙药,但是儿童哲学将幼儿置于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的地位,尊重幼儿追求真善美的权利,注重成人与幼儿间平等、深度的互动交流等,对于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保护幼儿爱智慧的天性
儿童哲学包括儿童有自己的哲学,它不是高深的哲学理论和严密的哲学推理,而是幼儿具有爱智慧的天性,他们天生就是一个小小的思想家和探索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提问,善于想像,习惯亲身操作和摆弄物体,比如趴在地上看玩具汽车的轮子为什么会动,用手掰开鸡蛋看里面有没有小鸡,看到火车的时候会问为什么火车没有火。德国学者克伦茨收集的一些儿童的思考,如“花草为什么能够知道春天来了,并让它们的叶子长出来呢?如果花儿耷拉着脑袋,是它们非常悲伤吗?为什么我怎么安慰它们都没有用,而只要浇水,它们就会重新快活起来并挺直了腰呢?”说明了这些在成人眼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在儿童眼中都是不寻常的,是能够引发他们思考和发问的。而同样,在马修斯的著作中记录着儿童表现出对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诸多疑惑。比如一个六岁男孩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三个人的自私就比一个人的自私更好”,原因是三个来他家做客的小朋友抢占了电视,拒绝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在儿童哲学中,儿童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好奇、对答案的探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但是这种珍贵的思维往往是被忽视的,被视为幼稚可笑的言行。在成人文化的挤压和排斥之下,儿童对智慧探寻的勇气和热情是极易被摧残和消逝的。如何发现、认识、守护和促进儿童爱智慧的天性便是非常值得教育者去思考的。首先要善于倾听儿童的话语,在传统民间,常常有这样的训斥话语,“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剥夺儿童的表达权利实质上错过了倾听儿童话语、了解儿童思想的机会。如果成人总是高高在上,忽视或轻视儿童的表达,儿童便会逐渐沉默,成人便失却了发现幼儿精彩观念的机会。在教师节来临时,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感恩和祝福老师,而孩子们想到的是什么呢?一个幼儿得知今天是教师,问:“教师节是吃什么的?”老师说:“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不吃什么。”小朋友又说:“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教师节到底是吃什么的呢?”可见幼儿总是在疑惑,也在不断思考,他们对探求智慧的声音应当得到回应和关照。在幼儿教育的一日生活中,应当注重对幼儿问题意识的保护、激发和培养,注重对幼儿探究能力的鼓励、支持和促进。
二、让幼儿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活动
在幼儿教育中,不能将幼儿视为任意涂抹的白纸和等待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应克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与掌握的倾向,而应全面了解和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当下需要,给幼儿提供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热情和积极性去与外在环境和他人互动,不断思考,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儿童哲学家罗伯特•费舍尔在《教儿童学会思考》一书中,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从团体诘问、读故事思考、苏格拉底式教学、课堂上的哲学、跨课程的教学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幼儿思考和学习质量的方法。可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设置情境或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鼓励他们就自己的困惑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质疑和追问,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判断、推理、反思等。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幼儿通过主动建构获得经验,而非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便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与之相伴的是一些积极的结果如幼儿园课程充满了张力,幼儿与外界和他人的互动更加深入,幼儿将体验到更多的自主和快乐,幼儿获得全面整合的发展。
三、注重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儿童哲学与幼儿学习品质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而且在发展幼儿学习品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儿童哲学特别强调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幼儿的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品质,也是一种学习品质,与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的要求——“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如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主动与坚持,质疑和反思”的精神是相契合的。对儿童批判性思维培养影响较大的美国学者保罗编著了《儿童批判性思维微型指导手册》,有机结合了儿童的课程学习,将批判性思维的知识技能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之中。这与李季湄老师在《指南》解读中的观点是一致的,“学习品质也一定要在幼儿实际的生活、游戏中,在幼儿的所有学习活动中进行长期的培养。如果脱离幼儿具体的、鲜活的学习活动,进行孤立的所谓专项练习,如“注意力训练”“坚持性训练”“创造性训练”等,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是违背学习品质形成的规律的”。因此,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可以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学习性区角活动、创造性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中进行。比如幼儿的语言活动类型之一——谈话活动,就可以在充分发挥幼儿敢说、想说、会说的基础上,融入倾听和理解,通过思考大胆提问、追问,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质疑,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反思自身的观点等学习品质的培养。又如在幼儿音乐活动类型之一——韵律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在充分感受和体验节奏,运用动作来表达自身情感的基础上,融入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主动和坚持等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对幼儿的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奠基的作用,应当成为幼儿教育的教育目标和重点,得到重视和落实。
作者:彭怡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