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视域下医学生哲学思维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医文化视域下医学生哲学思维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医文化视域下医学生哲学思维培养

摘要:在中医文化形成和发展中,中国哲学思维始终贯穿于中医思维之中,影响并指导着中医思维。在当代医学教育中,加强医学生哲学思维培养已成为共识。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将哲学思维的训练渗透到医学教育全过程,通过对教育内容的扩充、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教育环境的营造,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关键词:中医文化;医学生;哲学思维;培养

中医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哲学为中医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和智慧启迪。中医学理论的许多范畴、概念及命题,都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注重宏观观察、倡导整体研究、强调功能联系的中医思维,所体现的也正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点。中医思维的这一哲学特质,决定了强化医学生哲学思维涵养,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哲学思维及其特点

哲学思维是指用哲学观点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思辨思维,也即理论思维,反映并体现着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力和水平。哲学思维不同于具体科学思维,它不会给人提供具体知识,也不会为人解决具体问题,但却可以对一些科学难以解决而又确实需要人类必须理性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如主观和客观、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等)做出富有智慧的回答。正是这些回答,为开启科学灵感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所以,哲学思维的根本作用就在于给人提供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能够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并内化为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巨大力量。哲学思维的这一功能是由它的抽象性、辩证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等特点所决定的。抽象性作为所有科学思维的共同特点,没有抽象思维,就没有各门具体科学体系,但哲学思维的抽象性不是以某种现成具体的东西为对象,而是把整个世界的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反映对象,即它是以思想本身为对象,把思想提高为自觉。正如恩格斯所说:哲学是“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1]。这一抽象舍弃的是对象的外在属性和表面联系,揭示的却是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比具体科学思维更高层次和更加丰富的抽象。哲学思维是是以事实和感性材料为依据,但又摆脱其直观性而进行的抽象的理性思维,体现了哲学的思辨性。辩证性是指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认为世间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处在相互联系中的事物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的,不存在孤立静止的事物。由此出发,哲学思维的辩证性主张对任何事物都应全面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这一特性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批判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运用质疑辨析、推论判断等而得到正确结论的思维方式。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Ennis)将其定义为:“针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哲学思维的批判性不是指对既定的理论观点的一般性否定,也不是指与其相对抗或唱反调。而是指通过质疑和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进行全面审视,辨明是非真伪、对错优劣,然后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策。因此,批判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进行质疑性分析和合理性判断。反思性是指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思之,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指“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2]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是以思想作为中介来实现对世界把握的。这个过程不仅包括对作为中介的思想本身的反思,而且还包括对思想本身的思想的反思,即对构成思想本身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这一特性,与哲学思维的批判性有所不同,它既包括“批判性”,又具有“综合性”。哲学反思的批判性,是指通过对思想特别是对构成思想前提进行否定性的再认识,不断地揭示、辨析、鉴别和选择思想,以实现人类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上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综合性”方式来实现对思想的批判。即通过在思维中的综合,以概念逻辑体系来反映和再现对象整体,从而使世界的内在联系在思维中作为一个整体得以再现。因此,哲学思维的反思性是“扬弃”,是通过具有否定性和批判性的肯定,达到对世界整体性的综合理解。通过这种反思,既可以使构成思想的前提实现重大的层次跃进,为科学的突破性发展提供可能;又能使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发扬理性自由精神,自觉形成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是超出了那种依靠感官渠道获取信息的认知方式。

2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涵养对传承中医文化的意义

人类的认识活动表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能达到认识的目的,并且在认识过程中各有其特点,不能相互取代。形象思维较之抽象思维而言,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和敏捷性,但后者的深刻性、精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也恰恰是前者所难以达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中医思维,虽然借助于类比推理和悟性(意象)等实现了认识上的升华,所反映的内容在一定层次上揭示了医学的本质及其规律,其科学性是值得肯定的。但中医思维毕竟主要表现为感性认识和主观经验,而且从获取方式上来看,又主要是通过“意会、心悟”等形成的,这无疑造成其表述上的模糊晦涩。同时也必须承认,中医思维毕竟是源于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哲学,其直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依据等特点也会对中医思维产生直接影响。正是由于此,在以抽象思维为特征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今天,随着人们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愈加生疏和不适应,往往会殃及到对中医思维的理解,并由此产生质疑甚至否定。尤其对从小到大一直受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熏陶的中医学专业学生来说,由于早已习惯于用抽象思维来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用抽象思维的规律去衡量和判断包括中医理论在内的各门知识的科学性。所以,从已有的思维定式出发去看待独特的中医理论,它是否是科学、它难以理解等问题,很容易成为他们学习和接纳中医的障碍。因此,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涵养,使他们学会辩证的、批判的、反思的方式对待中医,有助于他们深刻领会中医的博大精深,更有助于使他们成长为高层次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2.1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的必要性

2.1.1中医思维与中国哲学关系密切

中医思维与中国哲学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涵养,有利于其对中医思维的理解和运用。首先,中医思维是中医理论的灵魂,如果对中医思维一知半解,甚至怀疑,就很难真正学会学懂中医理论。中医思维与中国哲学之间的血缘关系表明,医学生哲学思维的提升,在一定意义上,也意味着中医思维的提升。这是学好中医理论的关键;其次,中医思维的产生和形成,源于数千年来历代医家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深刻体验与感悟[3]。中医思维形成过程中虽然受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影响极深,其中不乏有一些糟粕和不合理因素。但象征东方智慧的中国古代哲学,是人类优秀思想的精华。在它孕育下形成的中医思维,为护佑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进行了独树一帜的思考和探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所提供的方法论意义,对人类认识和战胜疾病,维护健康始终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所以,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涵养,是理解和运用中医思维的前提;再次,具有中国哲学特质的中医思维贯穿于中医理论及诊疗方法始终,能否在临床实践中将其融会贯通,达到应有效果,取决于能否形成并灵活运用具有中国哲学特质的中医思维的能力。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涵养,也有助于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1.2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涵养对传承中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完备的医学理论体系,也包含了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既是历代医家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众所周知,中医理论中所提出的许多理念、观点、思维方式,以及在诊疗中所提倡和坚持的原则、方法等,都充满着中国哲学的智慧,为现代医学认识人类疾病和健康的本质提供了富有想象力和深入思考的空间。这表明,中医文化能否得到传承和弘扬,取决于传承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哲学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深刻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的真谛。因为中医理论是由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而来的,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其中许多治法、治则可以说就脱胎于古代哲学[4]。这些治法、治则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科学来框定的,必须将其置于哲学层面才能解释得通。同时,中医作为宏观整体医学所建构的整体观,其理论和实践价值之大毋庸置疑。但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技术和思想理论来源等方面的制约,自身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如一些概念表述上的不明确性、有些细节描述上的模糊性、理论论证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等,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医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涵养,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医理论的同时,运用哲学思维来辩证地对待其中的糟粕部分;通过反思和批判,继承和发扬其精华部分;通过理论抽象,克服其直观性、猜测性、模糊性等缺陷,从而更好地推动传统医学的发展。此外,中医的创新也离不开哲学思维的指导。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对人类已有文明的怀疑和批判性反思,以及建立在这种反思基础上的创新思维[5]。也就是说哲学本质是批判和创新,而创新从质疑开始,只有敢于怀疑,才能保持头脑的开放;只有不断反思和批判,敢于用审视的眼光来对待经典医家的观点,才能克服片面性,使中医避免门户之见,不断在实践中得到创新。这正是哲学思维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的体现。也只有这样,中医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2.2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途径的思考

提升医学生哲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就是将哲学思维的训练渗透到医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对教育内容、形式、环境的改革创新,训练和培养医学生哲学思维。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2.1教育内容方面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普通大学生的哲学教育,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中。对中医院校来说也不例外,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很少涉及医学哲学方面的内容,许多学生把哲学课也只是作为政治课来对待。不可否认,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培养大学生哲学思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医学生哲学思维的培养,还应涵盖中西方古代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中一切有意义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启迪医学生对哲学智慧的求索和对人类思想、文化、人性的探究。为此,一方面,应扩充课程内容。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在帮助医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渐学会以哲学思维方式去认识和分析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逐渐锻炼和提高他们的逻辑和辩证思维能力。二是把中国传统哲学纳入必修课程,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哲学认知力,为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医学理论创造条件,也有助于对其进行哲学思维的训练。三是增强科技哲学教育,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学方法论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应增设人文课程及医学人文交叉课程,拓宽视野和完善知识结构,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哲学涵养。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素质。从事哲学课教学的教师应在知识积累和储备中,一是做到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点燃学生学哲学的激情;二是尽可能多了解、充实一些医学知识,在哲学课堂讲授中尽可能选取与医学相关的教学案例,以便帮助学生将哲学理论和医学实际相结合。对中医专业课教师来说,一是强化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研究,引导学生在熟知经典的基础上领悟中医真谛,提升其思维能力;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补充哲学背景知识,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组织教学,将医学知识与哲学思维结合起来,运用哲学思维对医学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帮助学生学会用哲学思维来思考和领会中医学理论,使他们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训练和养成哲学思维。三是无论哲学教学还是中医专业课教学都要贯穿创新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以自主独立、敢于怀疑和批判为核心的创新精神,这既是哲学思维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哲学思维的重要内容。

2.2.2教育形式方面

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中国哲学认知和培养的实效性,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一是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和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二是利用现代新科技手段对传统文本进行加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感的现代话语表述体系,为学生深入领会文意古奥、理论独特的中国哲学和中医学创造条件;三是运用大数据和新媒体传播形态,充分挖掘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通过在线教学及搭建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互动平台,建立教师与学生顺畅沟通交流的信息通道;四是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2.3教育环境营造方面

以中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从软、硬两方面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中国哲学和中医理论认知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校歌、校徽、校旗、校风、校训的设计,以及广场、碑牌、路标、楼舍、教室标语、学校宣传栏、雕塑等的建设,宣传中医文化。学校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设有关中国古代哲学方面的讲座;开展校园辩论赛;开展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竞赛,建立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文化网站、网络论坛等,使学生生活在中医文化氛围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产生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启蒙他们的中医思维和哲学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7.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9.

[3]刘红宁,严小军,单思.中医思维初探[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5):730-732.

[4]黄华有,淦菊保,龚向京.新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J].光明中医,2017,32(18):2702-2704.

[5]唐琼.论哲学的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教育创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3):134-137.

作者:牛素珍 牛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