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摘要:本文对当前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阐述与分析,并结合教育实践经验,围绕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讨及实践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为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在课程体系教育改革越来越完善的背景下,再加上人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极大地冲击了西方哲学史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针对此,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围绕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展开研究与探讨,探索新的路径并付诸实践,为推动这门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

1.理念误区

根据西方哲学史的阐述,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历史与逻辑。长期以来,人们对西方哲学史这门学科的理论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将其与其他学科归为一类,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应对考试和取得学分。在此背景下,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就显得过于盲目、呆板,无法让学生对西方哲学史的魅力有所体会。古希腊人将其智慧融入哲学中,西方哲学往往涵盖了很多理性思维,并且将自然发展的本质充分凸显出来。而有的人对其认识却存在误区,认为西方哲学仅仅是分歧意见堆积或者是不同意见在长时间积累下而得出来的产物。在教育理念这上言,在学习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心灵与人生都会受到熏陶。作为学生,学习西方哲学史除了需要对简单的哲学概念有所理解,同时也要对哲学家关于哲学的思考有所认识,使自身思想高度得到全面提升。

2.职业化误区

当今社会发展十分迅猛,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程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接受教育者,他们对哲学的认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即将哲学看作是一个教与学的职业,而非以往对个人精神自由发展的追求,社会的功利性极大地破坏了传统的哲学理论,其原有的思与问的特性渐渐丧失。就高等院校而言,一些学校并不是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开设西方哲学史,也并非是为了让学生修习学分,其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层次,使他们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依然选择机械、生硬的方式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内容,那么学生思想境界就难以得到升华,其哲学素养自然也就无从提升。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开设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的本质目标有一个充分、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即提升人的内在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他们都应该充分、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够避免西方哲学史沦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职业,最终丧失其根本的意义。

3.狭隘化误区

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使人们对西方哲学史的认识逐渐变得模糊,甚至有的人完全没有考虑到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时展的本质也没有予以关注。事实上,哲学史所反映的内容与历史等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换言之,哲学史就是历史演变与发展的产物。现阶段,一些西方哲学史教学模式显得过于呆板、生硬,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精髓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没有对其发展予以考虑。为了对西方哲学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就必须对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有所掌握,避免专业分工给学习造成的阻碍,真正对西方哲学史的内涵有充分理解,巩固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逻辑意蕴认知深度。

二、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与实践探讨

1.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建立在对这门学科与课程性质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正如上文所述,当代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理念,各领域对哲学这门学程的性质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推动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进程,学校首先需要对西方哲学史的本质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以此对教学目标加以确定。不可否认,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是生硬地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也局限于对哲学基本概念、发展史的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的学习模式也存在问题。就学习目的而言,一些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修习学分;在学习方法上,一些学生是以老师勾画的重点为参考进行死记硬背。针对这一现象,在开展西方哲学史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除了将基本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还需要细致分析哲学中不同学派的联系,真正掌握西方哲学的整体性。在讲解知识时,教师应深入西方哲学发展进程本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抽象的思想,对哲学精神有所领悟,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除此之外,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还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化,通过学习哲学,使学生对哲学的精髓有深刻领悟,以此真正体现出西方哲学课程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2.完善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素质基础课程,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对西方哲学理论的学习与认识,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哲学素养,并从中逐渐实现思维与理解能力的拓展。根据开设西方哲学史课程的要求,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学生应对哲学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所了解,从本质上认识哲学问题的起源,并将哲学与时展二者实践的关系结合到一起。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内容就是哲学先辈们在探索社会发展进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从中可以将社会发展的本质以及人类思想转变过程充分体现出来。学习西方哲学史,必须建立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的基础之上,以此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身应对问题时的观察、分析以及解决能力的获取。

3.改进教学方法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资源与认识世界的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图像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在对世界进行叙述与接受时,往往会优先选择这种形式。不可否认,图像成为大学生与世界交流的一个主要途径。而在“读图时代”背景下,他们也不得不承受平面化的思维冲击与精神消解。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西方哲学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开始得到运用,这对于课程教学改革而言无疑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与影响。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多种信息表达方式,并且可以存储大量信息,因此在情景教学的创设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也由此发生转变,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整个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以西方哲学史中人名、地名与作品名为例,教材中对此的描述大多以音译为主,学生对其认知并不深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接收教材中可能没有出现的内容,进而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学生也更加乐意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自然也更加理想。不可否认的是,在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值得我们思考。究其原因,就在于哲学把握事物的本质具有一定的反思性,其运用到逻辑、范畴以及概念等,这种理性文化是运用概念性、抽象性的语词表现出来的。这两个特点的一致性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图像叙事在哲学交流的过程中并非最佳途径,语词叙事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相较于图像叙事,语词叙事的符号载体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语词叙事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更加高远,而图像则相对直观、短暂。总之,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技术优势的同时,将哲学学习的精髓保留下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对多媒体技术的工作性、辅助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不能够舍本逐末,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须坚持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保证容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运用当代认知心理学原理,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教学中,对西方哲学史课程有深刻的感悟,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以此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

4.推进教学考核评价多元化发展

西方哲学史课程改革不仅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完善、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关于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的考核内容,学校应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际运用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西方哲学史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都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让学生解答相应题目来检验其学习成果,显然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并不能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学生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答题。针对此,学校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考虑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纳入考核内容中,如将增加选择题、判断分析题以及材料分析题的比重,也要推动考核多元化发展。在教学改革进程中,为了保证考核形式与其相匹配,教师可以综合选择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分段考试、论文考试等不同形式。

三、结束语

在我国课程体系教育改革进程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加上人们教育理念的转变,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人们对教学的认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具体可以从理念、职业化、狭义化三个方面得到表现。针对此,在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中,学校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基于对西方哲学史精髓的把握,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刻、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为推进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也需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与优化,逐渐突破人们对这门课程存在职业化、狭隘化误区的困境,使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层次得到提升,真正实现学生哲学思想境界的升华,促使其在应对实际问题时具备观察、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以此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岸.以经典为中心的学习——《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5

[2]余慧珍.对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1

[3]邵显侠.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刍议[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作者:胡菊香 单位:怀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