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哲学视域下美育与体育相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阐述了哲学视域下美育的涵义和体育与美育相融的哲学依据,分析了在体育中渗透美育教育观念和行为的现状,以此为基础,最后提出了完善美育与体育相融的对策。
【关键词】美育与体育相融;哲学视域;体育改革
一、哲学视域下美育的涵义
1、美育的意义
对近现代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发现,有关美育的概念有53种,呈现了人类对“美育”本质认识,浓缩美育发展历程。学界认为,美育是一种全面教育,能够发挥人的实力和潜能,通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性教育,实现自身理想。美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有效的审美途径和艺术,升华情感,感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人全方面的发展。美育具有组织性、目的性、计划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表现力,对学生进行素质全面教育,因此被称为“教育新境界”。
2、哲学视域下的美育
美育的核心就是以美的手段实施育人之美,在审美的过程中实施教育,能够成人之美。在美育教育活动中,人是实施美育、进行审美、追求完美的主体。审美又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主要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和生存,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所共同追求的崇高理想。因而,美育以育人之美为核心,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本身,按照现实社会的要求健全个性,提升自身能力,发展个性,和谐彼此关系,从而达到“至善”的状态。从马克思的美育观来看,美育既是人性的一种解放,又是一种现实的批判力量,而审美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则是悬挂于人类头顶上方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现实存在的状态与理想存在状态之间的差距,通过不断指点人类阻止自身异化的进程,实现大众真正的自由。审美能力对人的心理功能的提高和人性的提升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人类心灵自由、朝着无我交融的方向发展.
3、美育教育的价值
在美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外部与人之间具有审美和功利的关系,而外部世界对人类又有了友善、完美的价值。善和真在现实中居于功利性,而审美能力又超出了功利性的范畴,与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相比,美育具有一定的感性。因而,美育培养人的个性与主动性、影响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人拥有自己的思想,在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能够不断被改造,改变自然界成为人活动和生活的一部分。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只能够按照只能够按照它的需求来进行建造,而人却能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进行生产,并且还能懂得将尺寸合理的运用到正确的对象上去,按照美的规定进行建造。”实践证明,人类能够在客观的世界上留下本来力量,印证了创造力和实践力量的伟大,由此让人们产生了感性愉快的感觉。此种愉悦感超出了功利性的范围,不具有任何目的性的审美,让自身感情得到了升华,也达到了意义和价值。人在学习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的同时也在学习着改造自身,但是每个人对自身的改造和认识是不自然的,其既处在自然之外,又在自然之中。个体人化的直接载体是教育。就教育而言,对客观世界的全面认识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美育作为认识世界审美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智育和德育无法代替的。
二、体育与美育相融的哲学依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眼界逐渐从自然界转化为个体本身,开始用美学的观点来看待自己,更注重自身发展。从美学的范畴上讲,体育的美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更是一种拥有主观参与、主观力量的特殊存在,体育完整的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化,表现出了客体的运动和主体的力量。在传统美育中,众多学者视美育为“情感教育”、“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德育的辅助工具”等等,人是美育工作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马克思美学理论中,美与人的本质有着不同分割的关系,体育和美育之间既能够渗透又能够互相结合,而体育最典型的则是充分展示人本质对象化的过程,人的本质化既创造了美,又呈现了美,在充实了人的本质力量,还促进了人的价值的全面升华。
三、美育与体育相融的现状分析
1、在体育中渗透美育教育观念
在调查的多所大、中、小学校的艺术老师和体育老师中,只有两类教师对美育教育和体育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其中21%的教师认为美育和体育教育不分彼此,而23%的教师则认为体育、美育应该分开教学,因为美育自身不能够成为体育教学的辅助工具,在学校应该由专门的美育教师教学。从这些情况明确的体现出,部分艺术教师和体育教师对美育教学的理解已经不再局限于普通的美术教育、艺术教育,86%的教师则认为美育和体育教学能够相互渗透,并且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中有37%的教师认为美育教育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如今缺乏美育教师资源的情况下,有4%的体育教师和美育教师还是尝试合作教课,让美育和体育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在体育中渗透美育教育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给予赞成的教师仅占86%,而在体育课的讲授中只有41.6%的教师有意识的加入美育教育。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对运动员飞快的速度以及能看得见的发达的肌肉等方面发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够唤起学生对运动的热情,通过让学生观看大型比赛,欣赏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家争光的画面。进而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与热情。还有在学习运动技术时,不再单纯从技术讲解入手,而是辅助观看优秀运动员的运动表演,从运动美、竞技美、形式美等方面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技术的欲望。从调查结果来看,在体育教育中渗透一定的美育教育,体育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意识等都会产生良好的效应。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在体育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手段还过于单一,对美育的理解上还有很大的局限。
3、美育促成学生积极体育行为及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学校,在年终学生体质检测中发现这些学校的学生平均体质水平高出一般学校3.8个百分点。仅仅从锻炼时间上来分析,在体育教师中渗透美育教学,学生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并无差别,但是两种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分析可以得出,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锻炼的积极性,还对自身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还提升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学生开始逐渐学生有效的健身方法和手段,对平日不太注目的运动技术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四、完善美育与体育相融的对策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在学校体育课程及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明确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学校体育教育不能把增强学生体质为单一目标,应该赋予学生新的体育观念,最大程度上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人,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实现自身价值和人格的升华。同时要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教师不能够刻意的要求学生掌握哪一方面的体育技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特征调整教学纲要,并且根据教师大纲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在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在增强学生体制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感知,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苏)柯瓦列夫.教育学概论[M].温州:浙江温州市科技报编辑部,1975.127.
[2]李戎.美育概论[M].济南:齐鲁出版社,1992.423.
[3]赵伶俐.大美育实验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6.
[4]陈建翔.美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J].争鸣,1992(2)54.
[5]卢俊.审美的功用于人类的自我拯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5.4.42.
[6]张海波.对美育地位的哲学阐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3.27.28.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98.95.97.
作者:陈艳艳 单位: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