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转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政治哲学转向
20世纪90年代,分析马克思主义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转向政治哲学研究。1995年科亨发表了《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这标志着科亨的学术观点与研究重点发生转变,即从对马克思主义的辩护,走向对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学术重心也开始从马克思主义转向规范的政治哲学。”3罗默在1988年出版了第一部有关政治哲学的著作《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以及后来的《分配正义理论》等著作。还有其他分析马克思主义者都出版了关于政治哲学的著作,埃尔斯特的出版了《局部正义:公共机构如何分配稀缺物品何必要负担》、赖特的《审问不平等》、斯坦纳的《关于权利的一篇论文》、乔舒亚•科亨的《新的不平等》等等。这些著作的问世说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向转向了规范性的政治哲学。
科亨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以两个假设的历史趋势从而断定经济平等最终一定会实现,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第一个假设是工人阶级作为受压迫阶级最终会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政权,因为他们数量庞大,力量在不断增长,而且处于社会底层的状况让他们不赞同不平等。第二个假设是生产力的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将会导致物的极大涌流,公共储备就会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而不会侵犯到其他人的利益。科亨并不赞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认为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这两个假设都没有实现。“历史的发展已表明,这两个假定的历史趋势实际上都不存在,因而,以它们为依据预言的未来经济平等的必然实现也是根本不可能的。”[2]136-137科亨认为这两个趋势都没有成为现实,那么就只能基于人们的意愿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所以比资本主义更优越是因为社会主义更加平等,因此“当今的社会主义者应更多地从道德方面为社会主义辩护,以激励人们主动投身实现社会主义的事业。”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平等主义倾向的政治哲学
科亨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将社会主义的实现诉诸于历史必然性,特别解释了资本主义存在与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平等”的价值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平等、共有与人的自我实现是马克思信仰构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均信仰某种平等观,即使其中的很多人可能拒绝他们信仰之,即便也许无人能对他们所信仰的平等原则进行精确的阐释。”131他们认为经济平等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在道德上也是正确的,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去证明怎样才可能使它尽快实现。如前所说,科亨的这个观点在于他所理解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所假设的两个趋势,可是科亨认为这两个历史趋势都没有实现,因此关于经济平等必然实现的语言缺乏说服力,因此应该更多地从道德方面为社会主义作辩护。
面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所遇到的挑战,科亨决定另辟奇径。他认为虽然社会主义基于历史必然性的论证面临困境,但是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为社会主义辩护就得寻找其他的方法。科亨认为从道德上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加平等,虽然在当前背景下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人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只能在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追求社会主义,那社会主义者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基于必然性的论证方法,而应更多地从道德方面为社会主义做辩护。”科亨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产生着自己的掘墓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资本主义并没有生产自己的掘墓人,社会主义革命的旧有的力量已经消失了,社会主义者必须改变过去的方法,必须放低姿态,必须更多地从道义上阐扬社会主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罗默将平等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来看待,他认为市场只能保证效率,虽然社会主义为了实现其目标必须借助于市场手段,但是只有平等才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只有平等与效率的区别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资本主义的效率远远超出了现实的社会主义,但是资本主义的贪婪、剥削凸显了不公正、不平等。罗默认为“社会主义者寻求报酬、地位以及平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的不满,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公正,使机会均等。”罗默在《社会主义的未来》一书中明确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将平等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他说“社会主义的目标最好被考虑成一种平等主义,而不是被考虑成一种具体财产关系的实施。”113-114罗默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展开了研究并进行了道德上的批判,他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谴责主要指技术意义上的剥削,这种剥削理论就是一种事实描述,并不是价值判断,因此他认为要对资本主义的剥削进行道德上的谴责。无论是科亨还是罗默,都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做了某些改造,他们对仅仅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去说明平等不满意,而是采取了更为低调的方案,从道德上论证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加公平、更加平等、更加可取,从而激发人们的斗志以便为社会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实现寻求历史当下的解决途径。
三、结语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于科亨1941年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父母都是纺织业工人,他们是一个信奉共产主义的犹太家庭。科亨小学时期是在一所信仰共产主义的犹太小学读书的,自幼便虔诚地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所倡导的平等主义。但是这种强烈的信念却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度反差,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给予现实的社会主义事业沉重一击,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欧美资本主义舆论的围剿。但是科亨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并没有气馁,而是从对马克思主义的辩护转向政治哲学,为社会主义辩护,从道德上为社会主义辩护。
科亨认为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主义意味着共有制,而且比资本主义更加平等,因此会受到人民的欢迎。“在科亨和罗默的影响下一些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把研究的重心转向当代政治哲学,并最终形成了一种可与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和以诺锡克为代表的自由至上主义的政治哲学相抗衡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总之,以科亨为代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有别于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不是将唯物史观放在研究课题的中心位置,没有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做过于充分的研究,而是将研究的重心转向了规范性问题的研究,转向了政治哲学,从道德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做辩护。这种将事实与价值二元对立起来的方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即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以及道德理论对立了起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片面的研究有可能将马克思主义粗陋化,但是也只有将二者的矛盾推到极端才能使其清晰地凸现出来并被人们深刻地认识理解,才可以为二者关系的合理解决提供理论可能性,也为全面地理解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前提。
作者:王志 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