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学探究(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政治学探究(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政治学探究(5篇)

第一篇: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讨

一、当下呼和浩特市第十五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五中学政治教学工作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工作,在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较大的变动,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但是新课改发展过程中,这一改革仅是初见成效而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思想仍比较传统

应试教育模式下,第十五中学政治教学仍然以基本学科知识为主,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课外探索以及实践能力较差,这是第十五中学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依旧以书本知识为主,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略政治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造成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比较传统,难以忽略学生学习成绩,以学习成绩好坏,作为教学效果评估的关键。教学思想的滞后性,导致教学方法存在较大缺陷,很难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改变。

(二)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思想政治知识对于指导社会实践,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传统的政治教材明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教育。同时,教师讲课过程中,对实事的结合较少,不能将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目光的短浅,难以将政治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导致政治教学工作缺少实践性和趣味性,给人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

(三)教学方法的缺陷

教学方法的缺陷,主要受到了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难以坚持与时俱进,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导致教学方法无法跟上教改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变更。教学思想以成绩为主,教师的绩效考核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对象,导致很多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时,畏手畏脚,生怕新的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的十分缓慢。

二、新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讨

面对当下新课改形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五中学在进行政治教学模式改革时,要注重针对于当下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从转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加强政治教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思想转变

教学思想也就是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关键,教学思想的转变,是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的根本。第十五中学进行政治教学模式改进过程中,必须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转变,树立新的教学思想,与当下实际发展情况相对应。这一过程,要注重学校领导的带头作用,加强对该问题的重视,要求政治教师能够明确当下政治教学工作的重点,将政治教学与新课改要求紧密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利用政治知识进行现实问题解决。

(二)教学方法转变

第十五中学在进行政治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进行了改变,但尚不彻底。基于这一点,教学方法改变过程中,要注重对先前尝试经验的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选择。政治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始终坚持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本原则,以此作为新教学方法的落脚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方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讲课内容多联系生活实际;活跃课堂氛围,展开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点探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教学内容的转变以及教师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转变,要注重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使教材内容紧贴生活实际,并能够更好地联系国内外政治形势,使教材更趋向于实际化。同时,注重政治教师能力的提升,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政治教师队伍,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能够在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五中学政治教学情况,以及对该校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我们不难看出,当下政治教学工作,必须注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才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同时,政治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加强实践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作者:丁丽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五中学

第二篇:初中政治教学历史故事应用探析

一、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政治教学内容导入

在政治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政治教学内容导入可分为三个阶段,结合各阶段特点选择不同的故事。以“面对诱惑学会说‘不’”教学为例。第一,课前导入,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学生可能提问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例如,教会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课前导入可应用“汉文帝为母尝药”的故事,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对汉文帝的做法展开讨论,从而引出事物发展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如故事中汉文帝可以说是“孝”,也可以说是“愚”,关键看人站在哪个角度看问题,结合老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觉的探索“辩证看问题的观点”,使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第二,课中应用故事对知识点进行导入,例如,选用“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唐太宗玩鸟,魏征用计劝导皇帝不能“玩物丧志”,选用这个故事,一方面,唐太宗的形象很深入人心,在一些影视作品(如《唐太宗李世民》、《隋唐英雄传》等)中其形象都给人一种高大、英明、神武的感觉,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拓展了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想象中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深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唐太宗是个英雄人物,他的故事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美好品德的形成。第三,课后应用,一方面要注重故事对整个章节的概况,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的知识进行回顾、系统化加工;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中讲到的故事,对这些故事所联系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促进政治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应用历史故事营造政治课堂气氛

历史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讲究应用的方法和策略,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升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第一,历史故事应用的语言要生动、流畅、活泼,这样才能确保故事在教学中的效用。例如,采用说评书的语调讲故事,使故事充满悬念,引发学生的关注。又如,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吸引学生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第二,历史故事应用方式要灵活多样,以丰富课堂教学,其一,可用名言警句引出故事展开教学,例如,“心中要有杆‘秤’”教学中,应用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可通过故事人物的名言警句引入故事,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展开故事,采用倒叙的方式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平、人间正义等,培养学生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其二,可联系其他学科引出故事,丰富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多点情趣多点高雅”教学中,引用语文名篇《陋室铭》引出刘禹锡的故事,让学生在古文名篇和作者写作背景中体会生活中的情趣和古人的博大胸怀,使学生能以古人为镜正己之言行,做一个有教养、有涵养、有深度的人。其三,可用诗句引出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对政治教学知识点灵活掌握、灵活应用,例如,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引出“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生命的可贵,理解“生命只有一次”任你如何英雄,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浮云。又如,应用“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引出课文内容“长大的感觉”,在结合内容选择故事,让学生理解人生成长过程中心态的变化。

三、应用历史故事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质

历史故事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其内容丰富多彩,应用历史故事进行中学生政治教学,能够综合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例如,应用“苏武牧羊”的故事解开“受人尊重的奥秘”,培养学生坚贞的情操和深厚的爱国精神;又如,应用“岳母刺字”和“秦桧之死”的故事教育学生“做人从知耻开始”,教导学生分辨正义、明辨是非,从而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再如,应用“包拯的故事”教育学生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应用“纸上谈兵”的故事教育学生要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应用“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教育学生培养自身的韧性和抗挫折能力,等等,总之,每一个故事对学生都能形成深刻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将故事恰当的应用到教学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学习、理解和应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政治情操。

四、总结

初中政治教学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提高政治教学质量,更要重视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良好人格的塑造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树立,促进学生的综合政治素质的提升,提高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质量。

作者:陈幼燕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第六中学

第三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感恩教育探究

一、前言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往往比其聪明才智更让人看重,所以,在当前的学校德育教学中,感恩教育越来越被受到重视,相应的课程安排也在增加。对于初中生来讲,正处于思想成长期,对其开展合适的感恩教育更显得必要而且重要,对于他们日后的成长成才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在具体教学开展中都要加强重视,深入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分析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包含内容和注意事项。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感恩,它隶属于道德方面,是指受到帮助或者恩惠的人对于为他提供帮助或恩惠的人的一种感谢的表达。而感恩教育就是相应的教育行为,主要通过教学针对学生开展,指导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感恩意识和心态,让他们懂得感恩并努力做到,让感恩行为成为他们的固定思维习惯并正确指导他们日后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个人品质和思想品德,让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常怀感恩之心。所以,感恩教育不只是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也是一种人性教育。

(2)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人类成长过程中,感恩并不是人们的天性,它是靠后天培养和教育引导形成的。这也就是说,后天的感恩教育在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生,还正处于青少年的年纪,性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等还未定型,尚处于慢慢成长阶段,在这个时候,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正确引导下,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与美,学会感恩生活,逐渐形成感恩的责任和意识,完善其人格,并不断付诸到实际行动中。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开展感恩教育势在必行。第一,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大家的共同追求。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流传着很多感恩故事,它作为整个民族的一个优秀传统,懂得知恩图报,学会感恩这一正确心态和行为习惯是很值得学习和继承的。第二,初中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有利于帮助实现德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老师要注意方式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明白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懂得爱护、保护大自然,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在这种意识指导下养成爱护大自然的好习惯。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帮助他们培养责任和担当,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要保持感恩。

三、初中感恩教育包含的内容

(1)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感恩包括但不仅仅限于是对给予自己帮助或恩惠的人的那份感激,还应该包括对父母、社会、自然和祖国的感恩。要时刻记着自己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自己的父母给了这个机会,他们从小把孩子拉扯大,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所以作为孩子要学会珍惜、爱护生命,做到这一点,就是实现了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的感恩,对这个造物大自然的感恩。国家和社会为大家提供了生存环境和物质条件,让大家有机会好好成长,珍惜生命也是对生活的国家和社会的回馈和报答。要实现珍惜生命,就要确保与不健康的东西保持距离,不干违法犯罪的事情、不危害自己也不危害他人,要感恩生活、幸福生活。

(2)培养学生担当和责任。

感恩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恩的情感层面,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要有责任和担当。做到感恩自己的父母,就要懂事、孝敬父母,凡事让父母省心,不让他们担心。做到感恩祖国,就是要把祖国的荣誉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时刻装着自己的国家,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建设国家,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是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当然,此处的献出生命并不等于不珍惜生命,而是实现了生命的升华。(3)锻炼学生交际能力。要感恩为人们提供生存环境的大自然就要树立和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信念,做到保护、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谐相处。要实现感恩社会,就需要做到与各种性格的人和睦来往,要学会明白和接受不同的文化和信仰。

四、初中感恩教育中的注意问题

(1)老师要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指导学生的老师,必须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学生接受了老师传授讲解的知识,就表明他们对这个老师整体的认可。在思想和行为举止上,学生也最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所以,在开展感恩教育时,老师首先要严格自我要求,提高标准,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做出感恩的榜样,切实起到教育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深入挖掘感恩教育资源,兼顾书本教材和社会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思考,自己首先做到学会感恩并让学生看到感恩行为,让他们更真切、深刻地掌握感恩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不断进步。(2)营造感恩氛围、创设感恩情境。感恩意识重在后天培养,针对学生学习特点,要实现营造较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在开展感恩教育时要注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中。首先,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恩”涉及到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针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的感恩内容分析,让他们被浓浓的感恩氛围所包围和感染,主动接受并将感恩行动付诸于实践行动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动脑筋,合理设置多种感恩学习情境。作为一名合格的感恩教育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动脑筋,针对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融入使用现代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点拨法等,通过播放多媒体相关教育视频、名人演讲等引导感染学生,让他们在丰富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感恩教育,不断形成完整、成熟的性格,并指导日后的行为习惯,多为社会、国家和他人做贡献。

五、结束语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期,性格和品格都尚未完全定型,这个时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适当方式融入感恩教育,多方面挖掘和利用教材和实践中的教育资源和例子,指导学生学会并做到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对于培养其成熟、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日后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国家、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作者:孙守坤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胜利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政治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一、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往教育制度的缺失。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面,不管是教育者、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认为政治这门学科是“副科”,它的地位不能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相提并论,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走马观花式给学生“读课本”,政治学科的地位根本得不到保障。在相应的考查测试里面,政治学科的考查测试也仅仅只限于对书本知识的考查,考查内容比较死板,没有灵活性。

2.教师还无法适应课标的要求。

当前形势下,初级中学里大多数教师还无法变革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这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当前初中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关负责政治教学的教师很少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无法及时领会新课改传达的教学要求。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失当。

很多家长的思想意识里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的,觉得政治课不重要,给我们的学生造成一种侥幸心理,觉得政治课上不上无所谓,导致有些学生在政治课堂上随心所欲,不配合教师的政治教学工作。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古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我们读书不要只会读死书,不要只读自己觉得有用的书,不能局限于那些书本知识,读书就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有了开阔的眼界才能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充分的条件。因此,对于初中政治课的学习,不仅是教育者而且还有广大的中学生,都要提高认识,了解政治课开设的目的以及政治课的教育意义,认识到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符合课标对于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有利于教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在政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三、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出发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是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积极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这样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初中生在这个阶段求知欲与好胜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做了之后会有哪些收获,教师把期望明确传达给学生,有利于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尺度,从而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合适的空间与范围。

3.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利用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所谓“博闻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其质疑精神的发挥,在质疑中产生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因人而异,我们的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有效应用。对于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其重要性与实际意义不言而喻,我们的教师还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并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沈烨 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第五篇:初中政治教学融合多元构建

一、对“情境导学”的意义诠释

情境导学法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创设具有色彩和多种形象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学习有新的认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升自身主观能动性。

二、情境导学的原则分析

1.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倡导自由。为了不对学生形成束缚,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入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2.生活性原则。

情境的设定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设定合理有效且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最好选择学生容易理解或者常见的案例,让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的知识,对学习产生兴趣。此外,可以让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新的认识,了解学习内容和生活相关的知识。

3.区别性原则。

在教学情境创设阶段,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必须根据学生的区别性优化教学设计形式。

4.趣味性原则。

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要想提升学习效果,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有了极高的学习主动性,在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进而保证学习过程的有序进行。

三、情境导学的方法选择

1.情感驱动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来面对学生。从心理学上讲,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首先,要有友爱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要有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创设富于感染性的教学情境。我在上七年级下册《敞开心扉学会沟通》这一课的时候,当我请一位“学困生”(甲)回答“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危害时,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准确、完整,我当即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对该同学进行鼓励,并以此激励班级其他同学。不料,此时却从某个角落冒出一个小声音:“看他不爽!”我一看,说这话的是另外一位“学困生”(乙)。显然,这两位同学之前肯定有很深的隔阂与矛盾,这次如果我处理不好的话,势必会使矛盾激化,毕竟都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容易冲动。我当即联系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步入青春期,青少年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要善于与人沟通,学会体谅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诉说、发生矛盾时能主动道歉、在适时的时候能控制情绪。通过我循循善诱的说理,学生乙默默地低下了头,那一刻,我知道效果已经达到了。据我课后的观察和了解,之后这两位同学的关系变得融洽了。

2.设疑解惑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诱导学生解决疑惑,首先要善于设置一些疑惑或悬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备课阶段,教师要设定固定的情境体系,对学生进行发问,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这一课的时候,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小龙人,学生认真欣赏土耳其著名漫画家奥斯曼的杰作,紧接着对学生设疑:发挥你的想象:他(她)可能在干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说是“偷窥”,我就抓住这重要的教育契机接着设问:那你们觉得他(她)有可能在偷看什么?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说可能在偷窥日记、信件、个人活动、密码等等。见学生们讨论得如此激烈,我就紧接着抛出问题:你觉得在生活中这些东西可以与人分享吗?为什么?

3.环境渲染法。

渲染法要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核心,积极为学生创造和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演小品和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亲临其中,感受课堂的真实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渲染的教学方式比较常见,音乐类型多样性,此外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适当的音乐能让人们心情愉悦,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本身特有的旋律能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音乐渲染的情境,不会产生局限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音乐类型的选择,尤其是在乐曲与教材基调的选择上,必须与学习内容相对应,避免出现出入大的情况。

四、情境导学的实践应用

人们的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伴始终的,强烈的兴趣与高度的专心是学习的最佳情境。因此,情境导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应本着“课前情境导入———课中创生情境———课尾延伸情境”三个步骤进行。

1.课前情境导入———引人入胜。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期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导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只有让学生提升注意力,才能将学生带到新的特定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常可以采取:问题导入、漫画导入、历史剧导入、歌曲导入、诗词导入、时事导入等等。

2.课中创生情境———精导妙引。

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与深厚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导妙引,综合运用情感驱动、设疑解疑、环境渲染的方法创生情境。此外,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内容安排的节奏性、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贴切的例证、丰富的联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堂课始终处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

3.课尾延伸情境———回味无穷。

在课堂结束阶段,教师要重视总结环节的应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按照开放性、生活性、时代性的原则再创疑难情境,让学生在课下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提升扩展能力。

五、总结

情境导学的方法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起到很好的效果。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观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学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当然,我们在进行情境导学之时必须以教材为中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境”的创设都需要做到有情、动情,才能使教学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否则只能是有“境”而无“情”了。

作者:连芳芳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工业园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