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政治教学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1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高中政治课堂当中教学生活化,可以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高中政治内容理论性较强,在传统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更加注重对理论的阐述和理解,对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的知识,单纯的用理论解释理论,用抽象思维来解释抽象概念,对于社会阅历不甚丰富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不能够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教师对社会的关注程度不够,不能够将生活中的资源灵活的运用在政治教学当中。“处处洞明皆学问”,生活当中万事万物几乎都和政治学、经济学、哲学能够建立联系。如何从丰富的现实生活当中抽取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的结合理论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内涵,而非死记硬背。政治教学生活化,能够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建立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非常关注。把政治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连接,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给大家讲解政治学知识,根据宏观调控,当前股市动态给大家讲解经济学知识,根据生活中处处细微处的案例给大家讲解哲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当人们学习一个东西时候是盲目的,不知道这个内容的效用时,其积极性势必是受影响的。然而,政治课程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能够让学生清晰政治学习的意义,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够掌握用政治学的观点来思考和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2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把课堂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大家都会喊这句口号,在实践执行过程当中却容易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其内涵和本质。我们提倡政治教学生活化绝不仅仅是把每一个政治课堂当中的知识点用一个现实的生活案例生搬硬套来阐述这么简单,这样仅仅是第一步,还远远不够。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和意义是希望通过生活化的授课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降低学习的难度,产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如果徒有其表,引导不够系统,则可能会使教学偏离轨道。过分依托于新的授课资源,轻视传统教学的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设备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单纯的把生活化教学理解成,多给大家播放一些视频、动画、让大家看看新闻,认为丰富了课堂中信息资源的渠道就算作“生活化”了。这样的观点也是犯了形式化的错误。新媒体资源是我们可以借助的外力之一,很有价值和意义,但是并不能走极端,不意味着应用到新媒体的资源就是好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学评价形式单一,是政治教学当中一直存在的弊病之一。我们该如何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的好不好?我们该何时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的好不好?我们该由谁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很好的掌握了所传授的知识?目前大多学校的答案可能是最后的考试成绩决定。但是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可以思考的点,除了成绩我们能不能明确一些其他的点来对学生作评价,我们可不可以增加过程性评价而不是单纯的以最后的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的评价,我们能不能增加评价的主体,让教师、同学甚至家长都参与进对学生的评价当中来。我们希望通过教师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其掌握知识,更帮助其学做人。
3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3.1教学目标生活化
树立正确的授课目标有助于课程资料的搜集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诚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成绩非常重要,但是这不能是政治教学唯一的目标。在全封闭的高中学校中,很多时候政治课堂是学生了解外面社会的唯一通道,如果教师能够加以引导和帮助,会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帮助非常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给学生本领,解答学生面对生活的种种困惑是教师的责任。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我们都不能定义其为超脱生活的,政治课程更是如此,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泛的理论,而是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一门学问。我们定义政治教学的目标也不能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住枯燥的知识,更应该是以生活当中的应用为导向,让学生学以致用,透过课堂上的学习,形塑良好的价值观,指导现实当中的生活。
3.2甄选内容生活化
甄选生活化的内容,是政治教学生活化当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要在茫茫的信息当中,甄别出有时效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又能够很恰当的对政治课堂当中的理论进行阐释的知识。重视质量,精简数量,把最有代表性的素材甄选出来。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授课议题为例,它是哲学当中内涵知识点较为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如何利用素材讲清楚这些理论呢?有的教师分别引用了诸多社会热点来分别对这些理论进行讲解,切合了社会热点,也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但是各个社会事件之间缺乏联系,跳跃性大,让学生难以建立连贯的思维方式。也有教师以“我的成长”为主线,分版块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三个方面,在各个版块让学生进行反思,也举出了一些先进性的案例给学生作为参考和榜样,既和学生自身进行了连接,又让各个事件之间进行了紧密的结合,使整个线索的链条非常清晰。
3.3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要为生活服务,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让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环境,学生既能够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又能够更加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政治教学能够由理论到生活,到实践,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要求来做人和做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抓重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设立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点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还能够构建起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踏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作者:杨金山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级中学
第二篇:社会化高中政治教学
一、地震灾害及救援伦理概述
(一)地震灾害救援概念
地震灾害主要是指由于地球的能量释放而带来的地外摇晃。一直以来,地震灾害都是困扰全球的灾害之一,其所带来的震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地震灾害的救援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对当地的人、物等方面进行的援助,它是挽救生命、提供食物、安抚心灵等行为的共同体。
(二)地震灾害的救援伦理概念
地震灾害的救援伦理是指一种道德标准,它能够将援助过程中的所有人际关系和谐统一,能够很好地作用于救援过程,是一种对道德评判的标杆和衡量标准。地震灾害的救援伦理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理论,无论是救援者还是被救援者,都受这一理论的约束和规范。
(三)救援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
救援伦理属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范畴,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效果呈现。从教学视角来看,它直接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一理论观点。
二、救援伦理在地震灾害中的运用
(一)从救援者方面看
在地震灾害的救援过程中,救援者会应用救援伦理,根据救援原则来进行援助。“生命第一”是救援的核心原则。人是特殊的生命个体,是任何事物不能够替代的,是保障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就自然会运用到“生命第一”的伦理原则。遵循这一原则,能够让救援者更好地实施灾区救援,尽最大的能力去保证生命的安全。与此同时,救援者遵循的救援伦理还包含了注重效率和平等共存的原则。灾害救援的方式主要是提供物资和治愈心灵。而物资的调配需要一定的原则来支持,从而保证分配的合理性和效率。基于此原则,救援者会以效率第一,并兼顾平等,协调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规范的救援秩序。
(二)从被救助者方面看
被救援者即受难者,其经历了地震的全过程。每一个人都不是单独存在于这个世上的,都会和不同的人物产生关系和利益纠纷。作为被救助的一方,他们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后,应建立帮助他人的意识,以实现自我与他人情感的对等,能够向其他灾民伸出援助之手。灾难发生时,被救助者都会表现出无助、惊慌的神情。如果此时,他们之间能够互助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这样,每一个个体在灾情中都能体会到温暖,体会到社会真情。
(三)地震灾害救援伦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救援伦理体系需要确定核心伦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伦理是一种道德标准的体现,能够对人们日常的行为规范予以指导。灾害中的救援伦理更能够突显道德水准。如在医疗方面,若两个灾民都需要被救治,而其中一个即使治疗了也没有多大帮助,此时只有一个治疗的机会,现场的医疗救援人员就需要进行伦理的取舍了。建立救援伦理体系的另一方面是要对救援组成人员作出道德要求,要求他们具有高水准的道德素质。同时,在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社会人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人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秉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更有利于救援伦理的构成,才能真正满足灾民的需要。
三、救援伦理与高中政治教学
构建救援伦理体系是应对灾害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以上论述可知,救援伦理体系更多的体现为公民的道德标准,而公民的道德建设基础源于思想政治教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救援伦理体系构建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来,救援伦理体系的构建对思想政治教学的理念影响是很大的。助人为乐和为人民服务是救援伦理体系中比较核心的两种思想,而这两种思想也正好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道德建设部分的核心观点。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只能让学生明白这两种思想的内涵,对应试有作用,但对学生道德的真正形成作用不大,学生还需要有真实的体验和心灵的震撼,而这种体验和震撼考验的是教学的社会效果表现。因此,灾害中救援伦理体系的构建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就是:教学效果要尽量做到社会化,要引导学生形成道德体系。救援过程中,很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向被救援者捐款和献爱心。当灾民得到帮助,并恢复身心健康后,他们会受到救援者的感染,会去帮助没有恢复身心健康的难民。因此,救援伦理能够增加灾民之间的感情,并协调好救援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关系。把救援伦理应用到地震灾害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灾区的救援,能够树立道德标准和互助行为的风尚标。
作者:唐红梅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第三篇: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导学研究
一、“问题导学”有利于体现“生本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生本教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将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将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理念的改革,促使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完善,而“问题导学”正是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的一大转变。传统的教学以教材为主,很显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课程改革的思想相悖,生硬的理念灌输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反而还会抑制他们的学习热情。而“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问题导学”这一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会更加突出。例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劳动产品与商品的概念,而单纯的概念解释又显得过于抽象。此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将两者区分开来。我是这样做的:“李伯伯家里有三颗苹果树,这些苹果树结出的苹果属于商品还是劳动产品?”这一问题的答案较为一致,学生会回答“劳动产品”。其后,我继续提问:“李伯伯吃不完这些苹果,就把他们拿到市场上出售,这些苹果的经济性质发生了改变吗?”学生就会意识到这些用来出售的苹果已经具备了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给予学生充分的答疑时间,就能够使其学习的思路更加清晰,在逐步寻求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也会逐渐得到体现。
二、“问题导学”有利于让政治教学“接地气”
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政治教学被视为是建立在死记硬背上的“空中楼阁”,很多学生认为政治离自己很遥远。对于政治的学习,他们也仅仅是将其作为必修任务来完成。其实,真正的政治教学是与每个社会公民息息相关的,只有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政治课程,就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理论引导。“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政治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在“诚实守信”的教学课中,教师针对“三鹿奶粉”事件提出了如下问题:这一事件为什么造成了全行业“地震”?如果没有诚信,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你还知道哪些不诚信的事件?通过这一事件,你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完全取决于市场调控吗?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在探索正确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不但意识到市场调控作用的局限性,而且对诚信经营、诚信发展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诚信原则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问题导学”使政治教学更加“接地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提高。
三、“问题导学”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深入学习。众所周知,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积极思维,才能与教师形成有效互动,课堂气氛才能更加活跃,学生才能深入学习。如果单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方式来开展教学,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而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明显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将更为显著。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学生跟随问题的引导逐步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这一过程是步步衔接的。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教学盲区,并及时加以修正和改进。“问题导学”模式的另外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学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理解的深度。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网络中的“炫富”现象进行提问:你认为“炫富”行为对青少年有什么影响?经济条件变好了,还有必要节约吗?你怎样看待奢侈品消费?由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弹性较大,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讨论中,学生同样能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穿名牌是浪费吗?高中生的偶像消费合理吗?压岁钱是不是可以自由支配?这些问题与消费观的建立联系紧密。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逐渐达成了共识:理性消费、量力而为、不攀比不自卑。而问题的讨论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政治教学的观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质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提出各种有质量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模式,不但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化,更有利于教学思维的扩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问题导学”模式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但使教学方式得到优化,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而且还在教学思维的改革与拓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问题导学”模式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该模式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条捷径。因此,“问题导学”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作者:姜彦辰 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第四篇:合作探究式高中政治教学应用
一、什么是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老师给予小组一个讨论的课题,让小组同学通过合作的方式,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努力,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后将小组集体努力的成果和老师分享,最后再由老师对学生予以指导引领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主动地学习,让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当一个客观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这种重新定义师生关系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优势
1.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改变了过去那种以老师灌输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和让学生理解背诵为主来进行教学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主体主动的地位,他们围绕老师给予的课题进行主动的探究,主动地思考。这种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为学生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自己主动探究的,所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自觉性得到大大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使我们得到更丰硕的教学成果。
2.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推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学生的探讨实现的,学生们在对老师提出的课题进行探讨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查看各种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包含了我们的课本资料,还包括各种学生能接触到的书籍、网络知识。这比传统模式教学中,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内容面要更广泛。若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给学生讲讲理论,让学生理解,然后去记忆,这显然没有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去自我探究接触的知识多。而且小组内的学生都去探究这一问题,然后大家拿出来交流,把彼此了解到的知识共同分享,这样等于是一个人的学习成果包含小组学生集体努力的成果,这比单纯的老师教授学到的知识要多得多。所以,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3.合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实现的,这一模式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提高。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和其他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同时,讨论就是同学们沟通交流交际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而探究的过程则能够让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推广,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高中政治知识,它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对于合作探究式教学,我们应该进一步地研究推广和发展。
三、在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中推广合作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时,一定要理解好老师和学生的定位。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要发挥的是一个引导者和旁观判断者的角色,是处于辅助地位的,而学生是具体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者,老师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探索过程,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应该做的是做好引导工作,不要让学生的探索讨论跑偏,让他们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
2.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一定要注意创造出合适的课堂学习氛围。
同时,讨论的课题一定要有价值与意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如果没有热烈的学习氛围,学生讨论的课题很容易跑题,变成了聊天。所以,一定要营造出浓烈的学习氛围。而且,同时讨论的课题要有价值和深意,若是太随便,则失去了课堂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推行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它是一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推广的教学方式,在其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的老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收获更大成果。
作者:周冬冬 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翻转课堂政治教学探讨
1.“翻转课堂”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
1.1提升教师新的教学能力
作为21世纪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有着崭新的教学规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身能力来适应“翻转课堂”中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首先,学习和掌握现在信息技术并能灵活运用。作为现代新型教师,不仅懂得视频拍摄、录制、剪辑等技术,还要能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出知识最优呈现方式,以便能让学生看得懂并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微视频,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其次,提高教学组织能力。“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更强调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体验。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表现力,提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能力,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1.2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分依赖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应充分利用“翻转课堂”中,如语文课、礼仪课、活动课等其他人文社科课的优势,加强对学生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去探索、研究、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想多问,并大胆质疑,不断丰富和深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
1.3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系统的结构,有利于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结构模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全方位的教学资源,渗透到具体、实际的教学中去。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遵循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观点和想法的表达,构建互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师———学生双主体教学结构的形成,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结构。
2.总结
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而“翻转课堂”正是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典范,促进了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但是,要想让“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有效发挥它的优势和特色,需要教师通过自身为促进教与学的“翻转课堂”尽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熊乐乐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