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效性不强。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以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破解师资队伍建设难题,打造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要求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和锻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个主渠道,必须紧扣制约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性难题,精准施策,促进高校青年学生在深化理论学习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应对复杂环境考验中保持政治定力,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准确界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内涵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各项研究的逻辑起点。当前国内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进行了很多探讨,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学术界一般认为,所谓“实效性”,指的是事物经过特定的实施过程以后,与预期目标相比,所能达到的真实程度和结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性”②。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既体现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也表现为大学生运用正确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③。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其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④。由此可见,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内涵的阐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程度。同时,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时代性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时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高校的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得到显著加强,逐渐摸索和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方法,教学实效性有了实质性提升。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体来看,当前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发挥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实效性不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对大学生的成才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当前不少大学生对此缺乏清晰的认识。与之相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空洞的说教,实用性不强,对以后的升学就业也没有太大用处。与其花时间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能够提升自身“硬实力”的专业课上面,或者去考取一些对未来可能有用的“资格证书”。这就导致当前大多数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并且就算是学习也是采取简单应付的消极心态。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期待形成强烈的反差,影响了其实效性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的路径是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开始,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或者实践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理解,最后通过考试对学习效果做出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注入灌输为主,课后学习主要以完成作业的形式来完成,考核手段单一。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参与感,进而导致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提前到教室占据后排位置,一边听课、一边看手机的现象,课堂讲授成了无效供给。具体来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我们经常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么不关痛痒地高谈阔论,给学生猛灌“心灵鸡汤”;要么毫无思想建树地“照本宣科”,不注重对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分析,也缺乏对理论内容的现实性解读;要么简单要求学生机械背诵,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消化所学的知识。二是重教师,轻学生。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的理论灌输,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制约了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主体能动性,也必然降低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三是重传统,轻现代。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以“00后”为主,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网络的依赖性和熟识程度很强,而受传统教学手段的固化影响,当前仍普遍存在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案、一套课件、一支粉笔”就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很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互联网教学的操作不够熟练,从而降低了思政课教学对年轻学生的吸引力。

(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于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这就决定了其考核方式也不应只注重考核知识和理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评价仍然以终极评价目标为主,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下,打出的分数越高则代表的学生所掌握了更高的理论水平。长此以往,容易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由于学生最终的学习评价和结果是由考试分数来决定的,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单纯为了提高分数而去做一些短期性的记忆,而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投机心理,滋长上课不认真听,临近考试机械背诵的不良现象,这无疑是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初衷相背离的。有学生不禁反问道,如果考试成绩高低等同于素质水平高低的话,那是不是说卷面考试中成绩相同的同学其思想品德修养水平也是等同的呢?另一方面,长期的分数利导会让思政课程教师的教学模式变得固化,教师只需要在期末考试之前出一份卷子即可完成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导致其对于高校思政课程理论实效性教学的探索停滞不前。长此以往,也必然会降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总体分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教育信息化等因素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多变,这对高校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以及价值取向等都有着较大的冲击。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一些新思潮也不断涌入,但各种消极错误思想也掺杂其中,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是非好坏的判断能力尚有不足。另一方面,各种不良的社会现实,如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官二代”“富二代”等社会现象的滋长、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港独”事件等,在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加剧,这些都给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带来消极的影响,从而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度。第二,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以及高校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不断增强。但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偏差,有的高校口号喊地响,具体行动却少得很;有的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出于完成任务即可的心理,按部就班完成上面布置的规定动作,对于教学创新消极怠慢;更有甚至,有的高校怀有应付心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敷衍了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人员安排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严重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初心和目标。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能力有待提升。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相较于其他专业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求具备更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要求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重任的事业贯彻好、执行好。但是,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其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工作只是自己谋生的手段,加之繁重的工作、家庭等方面压力,使其忙于应付教学,而无力再参加各类培训,这就导致有些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质难以得到持续性的提高。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教学质量好坏并不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硬性指标,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看来,与其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还不如多去发表文章或者承担课题、出版专著。这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注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受到挤压,进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和对策

针对当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思政课教学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转变。首先,教师要切实发挥好课堂的引导者角色,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同传统的单向式教学相比,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还要在更深层次上培养起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落实学生学习主体责任、做好课堂管理,在此基础上安排一系列教学活动。如是,看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退居二线”,实则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责任更大,任务也更重。其次,要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师供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识教育对象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深刻理解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准确把握学生的成长需求,主动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成为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所关心的是什么,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对症下药给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同学生的实际诉求相统一,并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温度、有质量的,也才能进入学生的头脑,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最终内化为学生人生价值的指导,这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大有裨益。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桥梁和渠道。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讲授法虽然有其优势,但这种长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却忽视了培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的能力,使学生领会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大学生觉得学习这些理论非常空洞,导致他们不爱听、不爱学,从而大大降低了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只有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适应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要求,运用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认知心理、有助于大学生更加有效地接受理论知识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一是创新授课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如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课件汇报、情景模拟表演、组织辩论会等形式进行穿插教学,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就该知识点内容对小组进行提问,检验其学习成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在各大高校施行,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依托网络平台组织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形式局限于课堂、受制于固定的课程时间和教学班级人数的缺陷,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很快地在网络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资源。

(三)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角度来看,单一的卷面分数不仅不能有效衡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反而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相背离。因此,科学系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具体来说,一是要增加过程性考核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除了把卷面成绩和出勤率纳入考核范围以外,还可以把上课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教学参与状态纳入考评过程,将课下随堂的作业完成度作为考核学生最终成绩重要内容。二是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设置考试目标,突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考核。更多地采取案例考核模式,在学生面前放置事实材料,让其去分析,让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理论本身的基本内容,而且还能掌握理论的运用条件和具体范围,提高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理论内容,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三是要注重思想品德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比例设置,采用教师测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多元方式,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提高学生思想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破解师资队伍建设难题,打造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要求的师资力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的。只有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才能打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攻坚战。一是从思想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最根本的职业情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对事业有深厚的感情,才能抵制外界的干扰,与一切不良思想划清界限。要充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重要途径,从而由心底产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职业自豪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二是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岗位培训。当前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更新的速度前所未有,这些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通过定期培训,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学术水平,开拓学术视野、形成国际化思维,坚定政治信仰和夯实业务基础。三是配备数量充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各专业必修课,教学课时多、班级规模大等就成了思政课教学的显著特征。这也导致在很多高校出现思政课教师不够用的情况,很多思政课教师疲于完成超量的教学时数而忽略了教学效果。为此必须严格按照中央与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来明确所需教师数量,使每位教师都能在确保必要教学时数的同时,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上,切实提升自身承担课程的教学质量。四是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和教师培养体制。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在高校教师中的相对弱势地位,我们在关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提升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策扶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设置专门的基金申报项目和教学奖励,为优秀教师提供充足的上升空间。同时还要努力形成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中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育体制,加快培养、锻炼、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创新实力强劲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领军人才,推动整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代保平 叶晓东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