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转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转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转移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典范转移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多元价值观念冲击、信息快速传递、网络言论自由化的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迎合时代特点,渐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范转移,并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范转移

一、自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占全部网民45.5%,而其中学生占比最多,占全部网民26.0%。可见自媒体已经嵌入了人们的生活,自媒体交流平台也成为了人们获得咨询、沟通交流、情感抒发、写实生活的重要工具。现在较为流行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传统主流媒体几乎没有关注,其获得信息的主渠道是借助手中的智能手机浏览自媒体平台。针对现代青年人这一现象,应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媒体应用进行融合,增加了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可能性。利用自媒体技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让育人手段更丰富,育人效果更高效。

(一)育人手段和效果的提升

其一,育人手段由现有的相对固化向丰富多样发展。自媒体技术的出现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更加多元。利用自媒体应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更加贴近学生的视角,增强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互动性,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自媒体对相关事件进行主动发声,并通过发起讨论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其二,育人效果由普化育人向精准育人转变。自媒体技术可构建虚拟现实平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可通过网络以虚拟的身份重构独立的交流集合。这种相对虚拟的形式可以消除两者间的距离感。而教育者也可通过虚拟的身份将思想政治教育观点向学生阐述,进行思想交流并加以引导。在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精准的针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了解、分析和把握,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提升育人效果。

(二)教育范围与空间的扩展

自媒体依托网络,借助于其特定的影响范围,通过选择添加推送,将信息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相应载体传播给特定人群。其及时性的服务属性,推动了传统媒体的革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应积极运用自媒体的衍生功能。授者可以不必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接受教育,其可通过智能手机、私人电脑甚至是公共场所的Led宣传屏等及时接收信息,这些新兴的信息接收形式正在不断的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屏障,传统教育的传播固化被逐步消除。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自媒体共享不同地域的教育资源,近距离的接受优质的教育课程并自主的参与教学互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微视频、图片、文字简述等方式及时发表教育信息,用自媒体的方式把教育内容在大学生群体内进行扩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直接、深入。

(三)教育内容与载体的丰富

自媒体应用的广泛使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自媒体使用者间的信息传递、推广、互动,让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使信息资源顺时而动、推陈出新、容量增加,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在局限,增强了教育内容的选择性,也扩大了教育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学生在接收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被嵌入式的思想所影响,在无声中对学生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例如在某些国际事件发生后,教育者可在第一时间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利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网络语言对这一事件进行解析,并通过自媒体应用向广大学生推送,在第一时间把握学生思想变化的主动权,启发学生正确看待事件的观点。自媒体较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更具有及时性,其传播速度快,灵活、便捷,可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载体。

(四)教育互动与交流的增强

教育互动与交流的增强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媒体赋予主体间性的理性深化,也可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自主权或话语权的再次重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两种关系的统一:一种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二者构成了主体—主体的关系;另一种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复数的主体,他们把教育资料作为共同客体,与教育资料构成主体—客体的关系,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接受由单向被动式向实践过程双主体思维意识转换,即教师(教育者主体)与学生(受教育者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并共同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属性。作为主体,学生可自由地对一问题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教师在认可与否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并在自媒体平台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这过程中教育者可针不同学生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

二、自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所孕育的自媒体应用对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均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媒体为很多领域中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特别是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运用。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强烈,但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易受客观外来事物影响。其在面对负面性信息时常常缺少辨别能力,仍需要教育者进行引导。在自媒体应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辩证地面对自媒体时代的双刃性,明晰自媒体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

自媒体在保持传统媒体点对面的基础上,增加了消息传播的点对点功能。自媒体时代的信息资源来自不同角度,而个别个体所发出的言论、分享的内容责任意识欠缺。自媒体应用的匿名属性也增加了主体责任追究的难度。因此,可信度低是当前自媒体发展过程中难以跨越的屏障。其常常表现在:一些未经审核荒诞不经的信息以自媒体应用为载体在人们的智能终端间肆意疯传,其所产生的负效应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主流媒体宣传造成了削弱效果。这种境遇下导致了自媒体受众对主流舆论宣传的质疑,易产生功利化的倾向,混淆受众视角。大学生是自媒体时代中的主力军,但这一群体通常表现出了对某些片面观点认识的不成熟,甚至在一些问题上会有盲目跟风的现象。那么如何让大学生群体在这样多元复杂的舆论环境中,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利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正确的政治意识,是当前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科学性和先进性需面对的重要挑战。

(二)如何应对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负导效应

负导效应,笔者认为是自媒体在进行相关新闻咨询的传播过程中,因对关注量的盲目追崇,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伦理评判偏离道德规范,造成了价值观盲区,产生了道德失范的现象。自媒体应用以其自身特色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递中的垄断地位。当下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一系列自媒体应用已经对禁止媒体私人化的政策规定进行了瓦解,个别微博大V所拥有的粉丝数量群体庞大,其中不乏有大量的青年学生,极易影响其思维观念。而且自媒体应用作为互联网的衍生品,其本身具有较强的隐密性,增加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和成本。“网络不仅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信息丰富、交流便捷、预警及时等便利,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信息混乱、管理困难、话语霸权等挑战。”因而会产生大学生价值取向偏离、道德缺失等负导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善导自媒体的负导效应,引导受教育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行为规范,共同营造自媒体应用的和谐氛围,是每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思考的。

(三)如何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体系构建

自媒体应用技术在给广大青少年提供生活便利、消息获取渠道便捷和个性化讯息资源分享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原有的道德体系带来问题。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在某些自媒体应用中发表看似苦口婆心实质另有玄机的文字或线上互动活动,蛊惑大学生对我国政治生活的误解,动摇大学生对我国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平台为提高关注量,常常联合“网络水军”对这些虚假信息进行大肆宣传、推波助澜,让意识形态在自媒体平台上的争论形式日趋复杂化。此外,大学生可应用匿名化规避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通过互动交流建立自我“朋友圈”,进行圈内的思想交流。这样虚拟化的交往方式易导致大学生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在“圈内”对个人的道德底线一降再降,形成了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中的双向自我,造成了不同世界中的不同人格。长此以往,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混淆,产生道德下滑的现象。那么如何在自媒体时代中,以自媒体应用为载体,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把握网络意识形态战场上的主动权,为青少年重构正确的道德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好地发挥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领航人,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里健康的辅导者,权益的保护人”和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自媒体视域下应渐进性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范

(一)典型引导选择与正面灌输并重

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即时性是其被现代人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教育。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围绕“实”来确定。首先,高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围绕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来进行教育教学。例如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热点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热点进行正确的分析阐述,并将对热点的见解融入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自己的自媒体应用上,在虚拟的空间中寻找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切合点,对学生加以引导。其次,引导学生运用自媒体发声的正确选择,并主动参与学生以自媒体传播的朋友圈,对学生正能量的分享进行鼓励,这样主动参与的方式可以将教育内化到学生心中。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能脱离现实、脱离群体。所以在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可以融入自媒体的因素,主导方向上对学生进行“信息灌输”,保持育人环境的“正能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引导选择”找准方向,也要保证“信息灌输”环境,减少负面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二)言传身教与互动交流有机结合

教师主导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在自媒体时代略显无力,而自媒体时代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多元化的信息资源,难免会对主流价值观念等产生疑问,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既需要言传身教又需要互动交流。通过互相交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让受教育者主动倾诉内心真实想法,教育者可收集受教育者的案例进行分析,做到“对症下药”。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实效的标准则是利用“严”字把关。一是标准严格,将教学活动及教学实际和顶层设计进行有机结合,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注重提升理论素养,也要注重提高实践能力;二是纪律严格,专业课教师也承担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分工作,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完成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全方位育德格局,达到教师的传业解惑与传德释疑的统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样不能忽视言传身教,应明确以身作则的思想,坚持以德立身、立学、施教的原则,做好良师益友。

(三)科学监督管理与主动宣传并举

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典范,不能单单停留于教育本身,监督管理与主动宣传也是不可或缺的。“正确的网络信息技术防范和监督、引导方式是决定自媒体纯净度的关键。”对相关自媒体应用进行依法监督管理,从大局观角度出发,正确处理“管”与“导”之间的关系。寻找自媒体使用者的言论自由与维护网络社会秩序间的平衡点,是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需面对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时时关注学生情况,掌握校园热点事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掌控校园舆论脉搏。在尊重学生知情权,满足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主动进行监督管理,引领校园舆情的发展。如:校园BBS、论坛、聊天室等的合法性管理。也可通过增强官方网站及主流新闻网站的思想政治建设,鼓励师生工作创作积极的网络文学、微电影及音乐作品。并精心策划组织网络宣传活动,借助网络优质特性集中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宣传,产生正面网络舆论效应,弱化并消除“校园负效应”,让每一个参与自媒体创作、传播、阅读的受教育者都能自觉产生正能量,发出好声音,找到高尚的精神归宿。在自媒体视域下,人们更依赖于运用自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和信息传递。自媒体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渐进性地构建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范,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研究的课题。正确面对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引导选择和信息灌输环境,注重言传身教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做好自媒体应用的监督管理和校园主动宣传,推进自媒体和传统教育方式融合发展,延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典范。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蔡丽华,黄永久.浅析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实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1):152-155.

[3]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46.

[4]韩冰,儒家仁爱思想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16.

[5]敬瑞霞,邓平.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的管理对策[J].科教文汇,2008(6):92-93.

作者:韩彤卉 肖建国 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